西游记流沙河在哪 《西游记》中的流沙河到底在哪里?
目前我国被称作“流沙河”地方有五处:西双版纳的流沙河,四川省汉源县的流沙河,河南省内唯一的内陆复航河——周口流沙河,新疆塔里木盆地东北部焉耆回族自治县的开都河(古称流沙河),和甘肃省张掖市临泽县境内的大沙河(古代也称流沙河)。
由于玄奘法师西天取经的行程所限,他往返均未经过西双版纳、四川、河南这三地,所以可以排除《西游记》中描写的“流沙河”当与这三处无关。事实上,许多学者的确认为《西游记》中描写的“流沙河”就是张掖的“大沙河”,(姑且称为“张掖说”)或是新疆的开都河。(姑且称为“新疆说”)
一、张掖说
认为《西游记》中描写的“流沙河”就是张掖的“大沙河”的,主要是张掖市“西游记研究会”以任积泉先生为代表的一些本土专家和学者。其主要依据是:1.唐僧西天取经往返都经过张掖,因而在张掖留下了许多和“西游记”有关的遗迹、和历史文化,包括壁画、宝卷、戏曲、民间社火、民间故事、地名等内容。
2.“流沙河”、“弱水”、“黑河”、“黑水河”、“流沙”这几个地名在《西游记》中曾多次出现,它们其实就是张掖的母亲河——黑河的别称,是不同历史时期对张掖境内同一条河流或者同一条河流的干流以及若干支流的不同称呼。
在《西游记》中,以上五种称谓相互使用。3.甘州区博物馆中现存有发现于西夏大佛寺卧佛腹内的一块铜牌,两块铁牌。其中明成化十三年(1477年)四月的《大佛寺震旦国碑记》铜牌中记云:“震旦国张掖郡流沙河有迦叶佛遗迹,大夏建”。
明万历十九年(1591年)《重建卧佛铁牌铭记》铁牌中记云:“震旦国张掖郡流沙河有迦叶遗迹,大夏建”。
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维修卧佛塑像碑记》铁牌中也记云:“大清国陕西甘州敕赐洪仁寺。古记云:流沙河地界张掖郡有迦叶遗迹,大夏建”。另外,根据关资料记载,在临泽境内的黑河岸边的确曾有一块石碑,上书“弱水三千里,自古无人烟”。
在黑河东岸,早年也有块石碑,上刻“通天河”三个大字,下有两行小字,右为“径过八百里”,左为“亘古少人行”。这些文物记载说明张掖“流沙河”古已有之,且这些文物记载中“流沙河”的情形与小说《西游记》中描写的颇为相似。
那么古代碑文中记载的张掖“流沙河”究竟指那条河流呢?
位于甘肃省张掖市临泽县的大沙河,古称哱罗河,清代称响山河,又名梨园河,大沙河是梨园河出山入川后的别称。这么多的名称,其实就是一条河流在不同的历史和流段的不同叫法。这条河源于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的锅盖沟,自孤山子入临泽县境。
由于上游河道曲折,水流湍急,携带着大量的泥沙,入川后因河道平坦,大量的泥沙开始沉积,因此称为“流沙河”,简称沙河。又以其主河道与小沙河相对,称大沙河。它是中国第二大内陆河——黑河的最大支流。
大沙河历史悠久,据《创修临泽县志》载:“响山河在县城(今蓼泉)南九十里,又名梨园河。源出祁连山阿吉峡,汇合番地多流数泉,东北流经八个家、罗儿个家、大头目家等牧地,折北由梨园口出,经沙河镇,至鸭暖乡注入黑河。
威狄(新华)乡及沙河之化音、辅加等渠,均籍灌溉。泛时可运巨木;冬季结冰,河水则干;夏秋以后,山洪暴发,辄阻行人;雨过天霁,洪水即干。河底卵石,下流系细沙”。“奔雷坠石,震撼天地。迥异常观,一白无际”,这是清代邑人申缅胥的《响山夏涨》所记载的内容。
其实,今天的大沙河早已没有这样的水势了,但是每每读到这首诗,总是被昔日大沙河的浩荡和奔流所感染。古人《沙河春望》有“西望沙河春兴长,百般红紫斗菲芳。蝶衔葩蕊蜂衔粉,近是园林远是庄。
柳暗前村笼宿霭,花明曲坞映朝阳。此间行乐何如也?应觉他乡胜故乡。”的诗句,仅写沙河美景,一派田园风光,从中我们已经看不出《西游记》中所描写的“大水狂澜,浑波涌浪”的那种浩渺和气势了。
二、新疆说
也有人认为吴承恩写入《西游记》小说中的流沙河,实际上是今新疆塔里木盆地东北部焉耆回族自治县的开都河,唐朝时属于古国焉耆。史书记载开都河又称敦薨之水、海都河,突厥语意为蜿蜒曲折的河,河水发源于天山中部萨尔明山哈尔米斯特和扎巴斯台沟,汇入博斯腾湖。
在有关新疆的典籍中,确实有关于流沙河的记载。最早记载流沙河的,是晋代高僧法显。他于公元399年从长安出发,前往天竺取经,途中曾穿越过流沙河。他在《佛国记》中记述,他们由敦煌太守李皓供给,渡流沙河。沙河中多有热风恶鬼,遇则皆死,无一全者。
上无飞鸟,下无走兽,遍望极目,欲求渡处,则莫知所以。唯以死人枯骨为标识耳。行17日,得到鄯善国。晋代的鄯善国在今新疆若芜县一带。他所记载的流沙河,有专家认为应该是甘肃敦煌至新疆若羌间的沙漠地带。法显笔下的这条流沙河,究竟在哪里?是明确指还是泛指大沙漠而言呢?
据《大唐西域记》记载,公元630年唐僧取经路过开都河,因水大草深,遍地是毒蛇无法通行,从焉耆到铁门关整整走了七天七夜,因此唐僧祈祷南无阿弥陀佛,神明感应,点蛇为鱼,从此焉耆方园四十里无蛇,鱼很多,但却无鳞,人称焉耆大头鱼。
如今的焉耆人已经对开都河进行开发,欲打造“流沙河”旅游品牌。汛期来临,从山间奔流而出,泥沙俱下,称为流沙河名副其实。流沙河的奇异就在于沙随水动,水流沙流,这是大自然的造化,大自然让河水夹杂着细碎轻巧的浮沙,年年岁岁游动著,水与沙始终不分离。
在流沙河坐船游玩,最过瘾的是看船尾切开的一道线,从这条线隐约可以看见河水里的浮沙在游动,船速一快,水和沙形成了波涛,再开快些,水和沙能喷溅起两米多高的浪花。水和沙的奇妙结合,让来这儿的人感受着河流的气势,神话的力,还有细沙与水的浪漫、神奇。
虽然“张掖说”和“新疆说”都有一定的道理,但它们都有一个致命的缺陷,即无论张掖的“流沙河”还是新疆的“流沙河”就水势而言都与小说中描写的情景有一定的出入。要想弄清楚小说中的“流沙河”究竟在哪,恐怕还得从小说的蓝本《大唐西域记》中去寻找答案。
据载,玄奘于公元627年也就是他27岁的那年,混在饥民中离开长安,开始踏上前往天竺(印度)取经的万里征途。他经秦州(今甘肃天水)、兰州、凉州(今甘肃武威)、张掖,到嘉峪关,再达瓜州(今甘肃安西)。出瓜州后踏上了大戈壁,当时被称之为“八百里大流沙”。正是在这里,玄奘度过了西行历程中最艰难危险的一段,而这一段经历也成了催生《西游记》取经故事的最早契机。
玄奘是公元627年秋天横渡流沙河的。他的弟子彦棕在《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中记载:玄奘来到瓜州,准备继续西行,当地一个粟特商胡老翁对他说,“西行道路险恶,流沙河又辽阔,中间多有热风和鬼魅” 。劝他珍惜自己的生命,不要冒险。玄奘一心取经,意志坚决,感动了这位老翁,便把一匹曾往返瓜州和伊吾(今新疆哈密地区)15次的老马赠送给他上路。
这里粟特商人所说的“流沙河”显然是小说《西游记》中“流沙河”的原型,但粟特商人所说的“流沙河”又在哪里呢?因为这个粟特商人所说的“流沙河”是玄奘来到瓜州准备继续西行时粟特商人告诉他的,所以我认为只能在“瓜州”以西!
在甘肃的安西和新疆的哈密之间,有一片热风弥漫、寸草难生的大戈壁,号称东西横亘八百里。今天它被叫做莫贺延碛,历史上被称作“八百里大流沙”。对于从连(连云港)霍(霍尔果斯)高速或者从陇海线上经过的观光者,那种极度的荒凉已经是一种景致,但只要我们能记起这曾经是丝绸之路的要冲,就不难想象当年穿越这片大沙漠的人——无论是商人还是取经者,他们用自己脆弱的生命与强悍的大自然展开的搏斗是多么的艰难。
当年在这条路上经常可以看见堆堆白骨,而那些白骨也就成了从八百里大流沙通往西域的路标。
玄奘出关西行,经过了5个烽火台,“从此已去,即莫贺延碛,长八百余里,古曰沙河,上无飞鸟,下无走兽,复无水草。”对于丝绸之路上的行者,大流沙本身无疑就是恐怖的代名词。也如玄奘后来证实的,脚下的路就是沿白骨延伸。
玄奘在穿越流沙戈壁的第四座烽火台后,遇到了这一次极度的危险:迷路、断水。四夜五天滴水未沾,筋疲力尽,终于连人带马一起栽倒在地上。意外的是,第五天半夜,昏迷中的玄奘梦到一位身高数丈的大神站在面前,对他大喝道:“何不强行,而更卧也!
”玄奘惊醒,坚持向前走去,忽然红鬃马狂奔起来,竟把玄奘带进一块有一坑清水的绿油油的小草地。休养一天后,他终于走出了大漠。玄奘一共在流沙河中走了7天7夜,事后回忆时惊叹:“此等危难,百千不能备叙。”
玄奘解脱的科学解释是老马识途,闻到了随风飘来的青草的芳香。但玄奘显然更愿意归功于大神的提示,这种宗教情愫可以理解,何况人在极度疲惫、极度寂寞时真的会有幻觉出现,即以《大唐西域记》对大流沙恐怖的记载,已经甚为详细,“时闻歌啸,或闻鬼哭,视听之间,恍然不知所至”。这里出现的身高数丈的大神,学者们认为即是西域一带普遍尊崇的沙漠大神深沙神,玄奘正是在绝境中想到了深沙神而出现了幻觉。
深沙神崇拜出现的确切时间我们不得而知,但至少在唐代已经不太陌生。在唐代,已有日本僧人来华取经取回深沙大神像的记载。据“全国西游记研究会”会长、江苏淮阴师范学院教授蔡铁鹰先生考证,这位深沙神最初应当是印度婆罗门教——即“外道”(挂骷髅是一个标志)的恶鬼,后来成为印度密宗的护法神,又随密宗传入西域后本土化而成为专门的沙漠神。
当年在八百里大流沙里有五座烽火台,每座相距百余里,里面有唐朝军队把守,专门拦阻私自西行者。
由于大流沙给玄奘留下了深刻印象,也当然对后来者产生了强烈的震撼,所以第一批演绎出来的取经故事中就有了深沙大神——晚唐的《大唐三藏取经诗话》取经故事中,出现了专吃取经人,还把骷髅串起来挂在脖子下的深沙神,但这位深沙神最后皈依了佛法,成为取经的护法神,用双手将唐僧托过大漠。而这个形象,最终演变为《西游记》里的沙僧。
吴承恩在内地土生土长,也没有来过西北,所以他无论如何想不到会有沙流成“河”,大不了认为水流湍急卷起了浑浊的泥沙,因此想当然地把原来戈壁中狂风、干热、缺水、迷途的凶险都形容成“洋洋浩浩,漠漠茫茫”之类的漫天大水,这就有了宽达八百里的“河”。其实在《大唐三藏取经诗话》中深沙神出现的时候,是“深沙滚滚,雷声喊喊”,与水根本就没有关系。
敦煌至若羌“大患鬼魅”的沙漠是丝绸之路南道的天险,柳园至哈密的“莫贺延碛”是丝绸之路北道和中道的天险。在丝绸之路兴盛时期,不知有多少商贾驼队、守边将士和国家信使跋涉于这两条天险之中。不幸者倒下了,最终成为一堆堆引路的白骨。得以逾越者,便为东西方的贸易和文化交流作出了贡献。丝绸之路也正是因为有这两道天险,才更加使人们惊心动魄,更加具有神秘色彩。
《西游记》有两处出现了八百里的大河,一处是沙僧皈依前做妖怪时呆的流沙河,“径过有八百里之遥”、“鹅毛也不能浮”;另一处是要吃童男童女的灵感大王所居的通天河,号称“径过八百里,亘古少人行”。似乎有点怪异,有宽达八百里的河吗?其实所谓的“河”,就是玄奘穿越的八百里大流沙。《西游记》中的流沙河、通天河其实就是八百里大流沙——今天的莫贺延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