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沙河讲诗经 流沙河 | 画龙点睛 把《诗经》点醒

2018-12-17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听流沙河讲<诗经>,有一种迷人的仪式感.他不用PPT,而是用黑板--在开讲之前,他用粉笔把当天要讲的诗工整地抄在黑板上,一笔一画,苍劲有力,而台阶上的听众都静静地坐在那儿,就像小时候坐在教室里一样,等候着,等着老先生写好,拿起竹鞭,开始讲解.在人人手持智能手机的时代,能如此安静地坐在这里听老先生一句一句讲解,大概也是一种幸运.流沙河讲诗经 流沙河 | 画龙点睛 把<诗经>点醒-- 腾讯·大家编辑部选摘自 流沙河<诗经点醒><诗经>是怎么一回事呢?先不叫<

听流沙河讲《诗经》,有一种迷人的仪式感。他不用PPT,而是用黑板——在开讲之前,他用粉笔把当天要讲的诗工整地抄在黑板上,一笔一画,苍劲有力,而台阶上的听众都静静地坐在那儿,就像小时候坐在教室里一样,等候着,等着老先生写好,拿起竹鞭,开始讲解。在人人手持智能手机的时代,能如此安静地坐在这里听老先生一句一句讲解,大概也是一种幸运。

流沙河讲诗经 流沙河 | 画龙点睛 把《诗经》点醒

—— 腾讯·大家编辑部

选摘自 流沙河《诗经点醒》

《诗经》是怎么一回事呢?先不叫《诗经》,最初只叫《诗》,孔夫子提到这个《诗》的时候称它为“三百篇”,实际上是三百〇五首。这些诗,是中国历史上最早流传下来的诗歌。《诗经》三百〇五首里面,最早的,可以早到周朝以前商朝的末年;最晚的,可以晚到西周周平王的时代。

流沙河讲诗经 流沙河 | 画龙点睛 把《诗经》点醒

周平王东迁以后,西周灭亡了的时候,其间的时间跨度至少有六百年,六百年间的这些诗歌,当时就叫“诗”。在这以前,三百〇五篇的《诗经》以前,没有“诗”,“诗”这个字都专门是为《诗经》造的。

这些诗是怎样来的呢?

这些诗是周朝初年,就是周武王、成王那个时代,王宫里面专门派官员出去到民间,到全国各地搜罗流行歌曲,拿到王宫里边来,有专门的人士来诵读,来吟诵,来唱。那么当初欣赏这些诗,基本上是把它当成流行歌曲来欣赏的,王宫之中那个时候没有电影,没有电视,更没有手机。

流沙河讲诗经 流沙河 | 画龙点睛 把《诗经》点醒

夜晚,国王跟贵族他们也需要娱乐,就由专业人士出来给他们唱。这个本来是一种娱乐,但是写到儒家的典籍里面,就不好这样写——说是这个国王想观民风,就说是想了解下面的老百姓的生活状况,所以才来听这个,这就是儒家美化了的说法。

实际上,就像我们这样,欣赏音乐的时候,并不是要去了解底下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儒家这样说,是把它理想化、道德化了。所以这样就专门有了一种制度,叫“采诗”。

采诗的这些官,到下面每个诸侯国去了,找他们那里音乐界的乐师,把一些本本拿到问——你们这儿流行一些什么歌曲?然后再去组织起人来唱,再来记录。这个就形成了一种制度,这个制度确实在客观上有助于下情上达,但也是一种娱乐。

那么到春秋时期,孔夫子个人对诗歌有特殊热爱。他有时候随便说两句话,后来觉得都是诗,他走到一条河的上面,看到波涛滚滚向东方流去,他说“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那些离开我们而远去的东西,每一秒钟都在离开我们,永远都不回来了,不断地流,就像这江水一样。

这不是诗是什么?所以他这个人,本身有对诗的热爱。搜集到他手里的有三千多首,可能这个不是他亲自去搜集的,因为原来周天子底下采诗之官有记录,而后来进入春秋时代,王纲解纽了,中央政权的绝对权威已经失去,这些东西就容易散失。

孔夫子一方面是热爱这些诗,另一方面他有种文化担当,他觉得这些历史上曾经存在过的东西,有人情、有社会现状、有喜怒哀乐的东西千万不要让它丧失了,要把它们记下来,所以他大概就是从当时有记录的诗中间找到了三千多首,然后一并归纳整理。

要知道,其中很多诗都有民歌性质,它们彼此容易重复,这个诸侯国有这一首,那个也有,两个只是字面上略有出入。那么中间重复的就多,后来孔夫子归纳整理后,只剩下三百〇五首。这三百〇五首,孔夫子把它拿来当教科书,因为他办了个大学,要学诗。

当时学诗除了学习书法、陶冶性情以外,还要了解人情、世态、社会变迁,所以不是纯粹地为艺术而艺术,是有一种社会文化的关怀在里面,这就是孔夫子为什么要花那么多心思去整理这一部《诗经》。这部《诗经》整理出来,哪怕只是这一件事情,都足以叫孔夫子不朽,因为这一部《诗经》有人类的意义。

在古代,希腊罗马时代、埃及古文化时代,也有诗,是另一种形态。这是由于不同的民族,不同的文化性格,不同的地理环境,不同的社会衍 变形成的,和我们的诗迥然不同。古希腊、罗马,所留下的几乎都是神话,荷马唱的那些史诗,就是曲艺艺人演唱的长篇故事——战争、英雄。

希腊罗马神话就是天上的神,如果拿来和《诗经》一比,你会非常惊异,怎么差异会这么大?《诗经》几乎没有神的位置,也没有英雄的位置,全是普通人。“十三国风”“二南”里面尽是民歌,乡村里的民歌,小雅大雅尽是当时知识分子的抗议,特别是小雅中间,很多知识分子对这个社会状况感到愤愤不平,在诗中间有很多倾诉。

这些是希腊、罗马、古印度跟埃及它们最早的诗歌没有的。这件事情我不知道该怎样解释,或许是这样:古代希腊罗马是城邦社会,里面是自由民,是贵族,生活富裕,需要娱乐,听神话,听英雄美人故事。

埃及、印度也是神,埃及更多的是鬼,印度更多的是天上的神打仗。这些中国没有。所以,虽然都是河,但从源头就不同——中国的诗歌诞生了以后,领导整个文学,它就是中国最早最早的文学,就这个诗歌,面向社会,面向人生,倾诉苦难,倾吐愿望。

“劳者歌其事,饥者歌其食”,都是有所为的,没有一首是为艺术而艺术的。这也许和我们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恶化、生存艰难有关,上面是苍天,下面是黄土,人在这个中间苦苦奋斗,所以它的精神产品都是现实的、人生的、社会的。

一直到秦始皇统一天下,焚书,烧的第一本书是什么书?《史记》上说的是“《诗》《书》及百家语”,《诗》就是这三百〇五篇的《诗经》,书就是《尚书》,除了这个就是其他诸子百家。《诗》是第一个,在暴君秦始皇眼里,《诗》是首恶,为什么?因为《诗》中间充满了个人的倾诉。

一切暴君,从秦始皇起,强调的是集体主义,什么个人主义、自由主义,你少来。只有《诗》中间有强烈的个人主义跟自由主义,个人主义就是关于他自己的遭遇,自由主义是他要倾诉的,心头想啥子他就要说出来。所以,以一个暴君的敏感,知道《诗》对于这个独裁社会是一种腐蚀剂,第一个要烧的就是它。

但是要晓得,早在秦始皇以前,春秋战国时代,《诗经》那个时候不叫经,就是诗的这个教育,所有的贵族子弟都要读,你把书烧完了,他会背的,他还要教给他的下一代。所以,秦朝一亡,这些藏到夹墙里边的《诗经》就找出来了,一部一部的,还有一些老先生,九十几岁了,耳朵聋了,眼睛瞎了,却还能背诵,还能唱,所以在汉代就把这些记录下来了。

所以秦始皇焚书不起作用,只有少部分属于百家语,就是诸子百家的,原来并不是有很多读者,经过秦火之后,就从此消失了,而《诗经》留下来了。

这件事情想起来我们心头会非常之激动,你就知道有一种东西名叫文化,这种东西不是任何力量能够摧毁的,就像戴望舒的诗写的:“一切美丽的东西永远不会消失,它们像冰一样的凝结,而有一天会像花一样的开放。”《诗经》就是这样,灭绝不了,所以今天我们还能够坐到这里来闲谈《诗经》,我告诉各位这实在是一种幸福。

把《诗经》点醒,把读者点醒

《诗经点醒》

作 者:流沙河

出品方:文治图书

出版社:四川文艺出版社

本书源自著名诗人流沙河先生在“腾讯·大家文化讲堂”开设的讲座,分十讲,精选《诗经》中十三首诗歌进行深度解读,对诗中情景和相关社会历史风俗做了合乎情理的复原,颠覆前人解释,令人耳目一新,该讲座点击过千万,好评如潮,腾讯大家编辑部特将讲座整理成文,为此书。

流沙河,诗人,编辑,学者。原名余勋坦,四川金堂人,生于一九三一年,幼习古文,做文言文,十七岁发表新文学作品。毕业于四川大学农业化学系,在一九五七年的“反右”运动中,因《草木篇》被点名而落草,“劳动改造”二十年。一九七九年调回四川省文联,任《星星》诗刊编辑。一九八五年起专职写作,出版有《流沙河诗话》《白鱼解字》《庄子现代版》等著作多种。

[日]细井徇 《诗经名物图》

编辑,整理丨潘婷婷

转载及合作请联系后台

丰子恺

夏目漱石真是一个最像人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