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东美诗集 方东美:记取家园零落尽 故当投笔护新邦
抗日战争时期,方东美作为一介书生,虽然没有投笔从戎,但却用所思所学与满腔热血与日本侵略者进行了殊死的抗争。
1937年4月,应当时的中华民国国民政府教育部之邀,方先生通过南京中央广播电台,向全国大中学生谈论中国人生哲学。为什么要在国难当头谈论中国人生哲学呢?
方东美认为文化乃是一个民族的根。在中华悠久历史中,有许多先哲培育、弘扬了中国文化的伟大精神,并用它来战胜种种艰难险阻。因此,方东美希望通过一系列的演讲,介绍中国先哲的人生哲学,以中华文化的伟大精神来鼓舞全国青年自尊自信,与日寇作生死搏斗。
方东美先后作了8次演讲,他疾呼:"中国先哲遭遇民族的大难,总是要发挥伟大深厚的思想,培养溥博沈雄的情绪,促我们振作精神,努力提高品德;他们抵死要为我们推敲生命意义,确定生命价值,使我们在天壤间脚跟站立得住。"
因为中华民族是伟大的,"中国先哲人生哲学的回声,仍旧在长空中盘旋激荡。"
他这样鼓励青年:祖国的可爱山河历来是产生天才的园地,历史上的先哲们,那些大哲学家、大艺术家、大政治家、大道德家等等,都是在这块国土上产生的;将来还会有更多的各色各样的大人物从这里诞生,怎能让敌人在这块可爱的领土里面横行无忌!
所以,对于祖国边疆上敌人的挑衅侵略,青年们直接的使命是要执干戈以卫祖国,要誓死不屈、决不妥协。
方东美激情澎湃的演讲和感人肺腑的呼吁,对于抗战时期振奋民心、鼓舞广大青年自尊自信自强,用枪炮和文化这两大武器保卫祖国、挺立民族精神,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2 "断颈不低头"
"淞沪会战"爆发后,包括中央大学在内的众多学校、机构不得不西迁入蜀。在离开国都南京前夕,曾任中央大学哲学系系主任的著名美学家宗白华教授,痛惜于无法将一尊宝贵的佛头一路带走,为避免国宝落入贼寇手中,只好将佛头埋于地下。
宗白华教授因喜爱这尊佛像而得了"佛头宗"的绰号。宗教授在《我和艺术》中曾回忆说:"记得三十年代初,我在南京偶然购得隋唐佛头一尊,重数十斤,把玩终日,因有‘佛头宗’之戏。不久,南京沦陷,我所有书画、古玩荡然无存,唯此佛头深埋地底,得以幸存。"
方东美得知此事,作《倭逼京师宗白华埋佛头于地下》诗一首,其中有"断颈不低头"一句,表达了与日寇死战到底、誓不妥协的气概。
倭逼京师宗白华埋佛头于地下
庄严兼相好,断颈不低头。
身受唐人拜,心萦汉域愁。
艰难怜往劫,险恶愍来忧。
羞闻樽木侏,戚戚隐荒邱。
方东美在迁校过程中也损失惨重。此时,他与妻子已生下三儿两女,长子方天华尚未满8岁,双胞胎儿子方天觉、方天倪仅5岁多,长女方天心刚刚4岁,而最小的幼女方天煦尚在襁褓之中。
在兵荒马乱的世道里,要拖家带口照顾这一大家子妇孺逃难数千里,其中的困难可想而知。人是最宝贵的。方东美只好忍心将多年来收藏的珍贵藏书舍弃不带。
当他把这些心肝宝贝锁在南京的寓所时,心里还存着一丝侥幸的念头——说不定我们的将士奋起反抗,首都南京不会沦陷呢。
然而,现实是残酷的。1937年12月,日寇攻陷南京,侵占了方东美的寓所。他多年的藏书以及珍贵的博士论文原稿大多毁于战火,残存的典籍竟然被日寇论斤论两贱卖。
不过,与日寇在南京犯下的灭绝人性的大屠杀罪行相比,方东美的这些损失又算得了什么呢?然而,打击还远远没有结束:就在举家迁往重庆的途中,幼女方天煦不堪旅途颠簸劳累,因病夭折。国仇家恨让方东美已经欲哭无泪,唯有满腔的悲愤。
3 "我们同胞在沦陷区深受日本人蹂躏"
当抗战胜利后,中央大学迁回南京。方东美携家人乘飞机告别山城,回到魂牵梦绕、念兹在兹的故土。一路上,飞机越过三峡、俯瞰长江、穿越洞庭、直抵南京,方东美看着刚刚光复的、仍然满目疮痍的祖国河山,久久舍不得眨一下眼睛。
到达南京,方东美一家人回到位于宁海路的家园,看到的是一幅破败荒凉的景象——尽管房子侥幸未毁,但家中的一切已被日寇洗劫一空。大家收拾心情,决心重建家园。
此时,方东美听到了一些不和谐的声音:有些避难到西南的师生常常以"胜利者回到沦陷区"的心理,指责留在南京和上海的伪中央大学的学生是日本的顺民;而南京国民政府的一批腐败无能的接收官员,也开口闭口说什么"伪政府""伪币制""伪人民""伪学生"。
方东美对此颇为义愤。借一次在中央大学大礼堂做演讲的机会,方东美怒斥道:"当撤退时,他们无飞机、无轮船可坐,无火车可乘,所以才留下来,在沦陷区便深受日本人的蹂躏。
我们在后方每逢遇到日本飞机来空袭,我们并不悬念自己的安全。因为我们在后方,不管贵州也好,云南也好,都有安全的地洞可躲轰炸。表面看来好像很危险,其实我们却很安全。但是我们在防空洞里面所悬念的就是南京大屠杀以后,连带了在各沦陷区里面留下来的同胞在遭受日本人的蹂躏。所以我们怎么能忍心叫他们‘伪民’!
他们在沦陷区里面为民族苦撑而忍受这一种灾难。天下只有伪政府、伪币制,哪有伪人民,伪学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