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地图 盘点春秋战国前十名将(九)
吴起,出生于卫国,祖上是经商的,家缠万贯的那种。只是在那个农本商末的年代,打小吴起就被人瞧不起,即使你有钱也没啥用。而且吴起的爸爸死的早,这种家庭情况必然会遭到邻里乡间的指指点点,这对吴起性格影响很大,虽然父亲给娘俩留了很多钱,但也弥补不了精神上的伤害,所以“势必出人头地”的想法深深刻在了吴起的骨子里。
但是,吴起并不想通过种地卖粮的方式成名,所以他选择仅次于农场的官场。自古从商不从政,所以吴起家里在官场上并没有什么人。于是吴起散尽家财,到处奔走寻找门路,希望谋取个一官半职,最后却无功而返。这一折腾,使得本来家里有钱的优势也折腾没了,自然乡里的人会更加的嘲讽诽谤。
“不在沉默中灭亡就在沉默中爆发。”吴起见乡里的人如此对待自己,态度十几年都没有变,怒气便达到了极点,一冲动,宰了乡里三十多个诽谤自己的人。吴起知道自己杀人了,这卫国是带不下去了,想了想,决定先去旁边的鲁国学习一些为官之道避避风头。只是在他临逃跑时,也不忘记对自己母亲说一句“不当卿相,决不回卫”的誓言。
离开卫国到了鲁国,吴起拜在了曾子的儿子曾申的门下学习儒术。只是后来吴起的母亲病逝,吴起可能因为自己曾经立下的誓言,并没有按照儒家所学的忠孝信条回家奔丧守孝。因此曾申认为他不孝,不配作儒家的门徒,便跟吴起断绝了师生关系。 没人教我我就自己学,于是吴起便自己研究兵法。
在钻研兵法几年后,吴起对用兵之道有了自己独特的见解,这时遇上了自己第一个伯乐---鲁国的公孙氏。当时齐国宣兵要攻打鲁国,吴起被公孙氏引荐,鲁穆公也想任用吴起,只是吴起的妻子是齐国人,这点让鲁穆公犹豫不决,害怕在面对齐国吴起时留有私心。
这传到吴起耳里,吴起哪能袖手旁观,自己渴望出人头地这么多年,好不容易要迈出第一步了,岂能因为这个而耽误前程。于是便做了一个让人害怕的事——杀妻,借此向鲁穆公表明自己绝不偏袒齐国。
当然,吴起如愿以偿成为了主将,并且打了个非常漂亮的仗。但是有杀邻杀妻行为的吴起,终是在身边待不得,鲁穆公始终对吴起有防备,不敢重用。
在自己伯乐公孙氏因为怠慢宾客而被杀后,吴起听人劝说,便离开了鲁国,去往了魏国,在这里吴起遇到了自己第二个伯乐——魏文侯。他一眼就看出吴起不同凡响,直接任命他为主将。
一上来就成为主将的吴起没有辜负魏文侯的信任,第一仗攻克秦国河西地区的临晋、元里并筑长城。第二仗率军攻打秦国至洛水,逼得秦军只能沿河修建防御工事。第三仗占领了原本属于秦国的河西地区,并在此设立西河郡,由吴起担任首任郡守。
说道这里,不得不提吴起所创的武卒制。战国初期,士兵是沿用春秋时期的动员制。当时的军队都不是正规的军队,一般是闲的时候种田发展农业,打仗的时候就放下锄头抡起刀。吴起创造性的提出精兵战略,所有的士兵都必须接受严格的军事考核,一旦通过考核,作为专业士兵,可以享受免除全家徭役的待遇,甚至提拔为军官。
正式这样吴起为魏国训练出了战国最精锐的步军--魏武卒,把魏国的军队改造成了“居有礼,动有威,进不可挡,退不可追”的无敌劲旅。最直接效果便是后来秦惠公出兵五十万,而吴起亲自率领其中没有立过军功的人五万,外加战车五百辆、骑兵三千大败秦军。自此各国纷纷学习武卒制。
可是魏文侯死的早,其后的魏武侯没有魏文候识人的眼光、用人的气魄,最后逼走了吴起,终止了魏国的扩张,否则战国历史必将改写。
离开魏国后,吴起去了楚国,遇到了他人生里第三个伯乐——楚悼王。吴起一路升至令尹,这可是楚国在春秋战国时代的最高官衔,执掌一国之国柄。身处上位,以率下民,对内主持国事,对外主持战争,总揽军政大权于一身,这本是楚国贵族才会有的职位,吴起可算是人不死终会出头的代言人。
上位后,吴起便在楚国国内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这便是著名的吴起变法,使得楚国成为当时最强的诸侯国。只是变法损害了楚国贵族的利益,在楚悼王死后,贵族趁机发动兵变攻打吴起,吴起被乱箭射杀,变法也宣告失败。
吴起(第二名)
代表作:
《吴起兵法》:著名的军事作品,与《孙子兵法》齐名。
无一败绩:在魏国与其他诸侯国打了七十二仗,其中六十四仗全胜,其余平手,从无败绩!
阴晋之战:以五万魏军,击败了十倍于已的秦军,成为中国战争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也使魏国成为战国初期的强大的诸侯国。
特点:
战无败绩,治国能人,文武双全。
结局:
在楚国变法,被受利益损害的贵族杀害。
点评:吴起是集卓越的将军、高深的军事理论家、杰出的政治家及改革家于一身的春秋战国第一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