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尹默三弦原文 沈尹默《三弦》原文及鉴赏
中午时候,火一样的太阳,没法去遮拦,让他直晒着长街上。静悄悄少人行路;只有悠悠风来,吹动路旁杨树。 谁家破大门里,半院子绿茸茸细草,都浮着闪闪的金光。
旁边有一段低低土墙,挡住了个弹三弦的人,却不能隔断那三弦鼓荡的声浪。 门外坐着一个穿破衣裳的老年人,双手抱着头,他不声不响。
鉴赏
这篇作品在沈尹默早年所作新诗中是最受人称道的。五四前后的新诗往往因为“缺少了一种余香与回味”而受人诟病,这篇《三弦》却决无此弊。
相反,它倒是深得中国古典诗歌注重含蓄蕴藉的艺术精神的真传,体现了作者深厚的传统文化修养。 作品的笔墨相当洗炼。
居于画面前景的,只有一个人——听三弦的老人;他只有一个动作——双手抱着头。然而在他的身后,却预先铺设了丰富的背景层次。第一层是古都炎热寂静的中午时分的景象,是一层匀净清淡的底色;第二层写“破大门里”的一片荒芜,“半院子绿茸茸细草”,令人不由得想起诗经中“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的句子;第三层是音乐背景,作者故意让一段土墙把弹三弦的人遮住,而三弦鼓荡的声浪却隔墙传来,泛滥于整个画面之上。
这里,作者虽然没有一个字涉及听三弦者的内心世界,然而,从这重重背景中溢出的情思里,我们却不难体会到一种人生的沧桑感,何况这里坐着的又是一位历经忧患晚境凄凉的老人,这就更能激活读者的想象和联想,赋予作品深沉厚重的意蕴。
胡适说:“这首诗在见解意境和音节上看来,都可算新诗中一首最完全的诗。”(《谈新诗》)我倒觉得,放到散文诗的领域里,这种评价也许更为恰切。当然,它还拖着一条押韵的尾巴,这也许不符合散文诗的形式特征。但是,如果考虑到它属于中国现代散文诗滥觞期的作品,不是更可以看到它那可爱的幼稚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