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后代 社科视窗38丨范仲淹家训:忍穷后乐

2018-10-29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1916年暑假,毛泽东和蔡和森游学洞庭湖畔,他们登上岳阳楼咏吟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当高声咏诵"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欤!噫!微斯人,吾谁与归"后,毛泽东乘兴继续道: "唯毛氏泽东与蔡氏和森也---时民国五年八月十二日! "范仲淹后代 社科视窗38丨范仲淹家训:忍穷后乐公元989年10月1日,范仲淹生于徐州.在百日时随家人去无锡望亭.次年父亲病逝.母亲谢氏贫困无依,抱着两岁的范仲淹,改嫁山东淄州长山县河南村(今邹平县长山镇范公村)朱氏.范

1916年暑假,毛泽东和蔡和森游学洞庭湖畔,他们登上岳阳楼咏吟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当高声咏诵“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欤!噫!微斯人,吾谁与归”后,毛泽东乘兴继续道: “唯毛氏泽东与蔡氏和森也———时民国五年八月十二日! ”

范仲淹后代 社科视窗38丨范仲淹家训:忍穷后乐

公元989年10月1日,范仲淹生于徐州。在百日时随家人去无锡望亭。次年父亲病逝。母亲谢氏贫困无依,抱着两岁的范仲淹,改嫁山东淄州长山县河南村(今邹平县长山镇范公村)朱氏。范仲淹也改从其姓,取名朱说,范仲淹从小读书就十分刻苦,为了励志,常去附近长白山上的醴泉寺寄宿读书。

范仲淹后代 社科视窗38丨范仲淹家训:忍穷后乐

晨夕讽诵,每天只煮一碗稠粥,凉了以后划成四块,早晚各取两块,拌几根腌菜,调拌于醋汁,吃完继续读书。后世便有了划粥割齑的美誉,但他对这种清苦生活却毫不介意,而用全部精力在书中寻找着自己的乐趣。

范仲淹后代 社科视窗38丨范仲淹家训:忍穷后乐

1011年,二十三岁的范仲淹辗转来到睢阳应天府书院,十分珍惜崭新的学习环境,昼夜不息地攻读。一个同学看他常年吃粥,便送些美食给他。他竟一口不尝,听任佳肴发霉。直到人家怪罪起来,他才长揖致谢说:“我已安于划粥割齑的生活,担心一享受美餐,日后就咽不下粥和咸菜了。

”范仲淹艰涩的生活,有点像孔子的贤徒颜回:一碗饭、一瓢水,在陋巷而不改其乐。范仲淹的连岁苦读,也是从春至夏,经秋历冬;凌晨舞一通剑,回家糊涂一碗,夜半和衣而眠。别人看花赏月,他只在六经中寻乐。数年之后,对儒家经典诸如《易经》《春秋》等书主旨,已然堪称大通。吟诗作文,也慨然以天下为己任。

1015年春,范仲淹通过科举考试,中榜成为进士。不久,他被任命为广德军的司理参军(相当于广德县政府法制办副科长)接着,又调任为集庆军节度推官(相当于安徽亳州市政府办公室科长)。他把母亲接来赡养,并正式恢复了范姓,改名仲淹,字希文。

从此开始了近四十年的政治生涯。1038年党项族首领元昊建西夏国,侵袭宋朝延州北部的数百里边寨。仁宗调时任大理寺丞的范仲淹为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范仲淹亲临前线视察,全面检阅军旅,并实行了严格的裁汰和改编,从士兵和低级军官中提拔了一批猛将,从当地居民间选录民兵;开展严格的军事训练。

对沿边少数民族居民,则诚心团结,慷慨优惠,严立赏罚规章制约。在鹿延、环庆、泾原等路边防线上,渐渐屹立起一道坚固的屏障。

1042年3月的一天,范仲淹密令偷袭西夏军,夺回了庆州西北的马铺寨。亲自引军深入西夏军防地,只用了十天,便筑起一座锲入宋夏夹界间那座著名的孤城大顺城。西夏不甘失利,派兵来攻,却发现宋军以大顺城为中心,已构成堡寨呼应的坚固战略体系。

1043年9月,宋仁宗任范仲淹副宰相,呈奏了著名的新政纲领《答手诏条陈十事》,提出了十项改革主张,宋仁宗表示赞同,便逐渐以诏令形式颁发全国,北宋历史上轰动一时的庆历新政就在范仲淹的领导下开始了,短短几个月间,政治局面已焕然一新,改革的广度和深度,往往和它遭到的反对成正比。

仁宗看到反对革新的势力强大,开始动摇了, 1045年,曾励精图治的宋仁宗终于完全退缩,他下诏废弃一切改革措施,范仲淹和富弼被撤去军政要职。

身处挫折困境的范仲淹一直以青松作为自我期勉的意象,松树在寒风雨雪中,身姿依然挺拔,在万木凋零的岁寒时节,依然青翠如故。其声涛如江河,大气磅礴,内心如金璧,坚贞顽强,清高脱俗、遗世独立、坚韧顽强。《依韵酬吴春卿二首·松》云:

萧萧远韵和于乐,密密清阴意在人。

高节直心时勿伐,千秋为石乃知神。

1049年,范调往杭州作知州。他把用自己奉禄购得的千亩良田捐作范氏宗族集体财产, “号为义田”,让其弟找贤人经营,收入分文不取,成立公积金,按平均原则分配,“择族之长而贤者主之,’,对范氏远祖的后代子孙义赠口粮,对婚丧嫁娶也均有资助(有俸禄的官员除外),以此“济养群族”。

此举不仅得范氏宗族敬佩,而且使当时的儒士们“每慕范希文义庄美意”而纷纷效法。《宋史》评价范仲淹“其后虽贵,非宾客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能自充。”是个廉洁自持的清官。

范仲淹的优良品格之一是“忍穷”。他自述:“老夫平生屡经风波,惟能忍穷,故得免祸。” “忍穷”含义的核心思想是“损上益下,与百姓偕乐”。他主张对别人要“舍己助人”,对民众要“利泽生民”,因而他“轻财好施”。

范仲淹的家风严谨,政务工作繁忙,他通常采取家书的方式来教家训子,这些家书的内容都是范仲淹对自己关于治政、治家、治道、做人的归纳和总结。范仲淹的家庭美德思想主要表现在《家训百字铭》、《家人》、《四德说》中。

他经常告诫自己的子侄们,宁可忍受贫苦也不能放弃学习,要防微杜渐、小心谨慎、清廉为官、节俭生活、先忧后乐。范仲淹的第二个儿子纯仁,准备请工匠用高贵的绮罗制作一顶蚊帐。范仲淹知道后,厉颜训斥道:“我家素来以清俭为宗,你胆敢乱我家规?”纯仁不敢违逆,打消了制作罗帐的念头,并向父亲认错。

范仲淹认为即使儿子已经走入仕途,做父亲的仍然需要教导儿子。他在日常的生活中教育自己的子女,应该实实在在做人、踏踏实实做事,坚持“无怨恶于一人”的处世原则,做到以一颗宽容之心对待别人,以一个严谨的态度要求自己,养成了宽广博大的胸怀、宽厚仁爱的性格和忠直济事的做事原则。

正是因为范仲淹这种严谨的家训教诲,使得他的儿子们和侄子们从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端正的思想品德,为以后的为官生活打下了良好的思想基础。二子范纯仁深得范仲淹的真传,成长为北宋很有成就的政治家。

青年时代的毛泽东认为,韩琦和左宗棠以及拿破仑等只能算办事之人,范仲淹和曾国藩才是真正的“办事而兼传教之人”,不但建立了辉煌的事功,而且其文章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井冈山时期,毛泽东曾反复研读范仲淹的《范文正公集》,受到很多启发,对经营建设农村革命根据地提供了智力支持。

毛泽东在延安时评说: “范仲淹是个了不起的人物,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古人尚且如此,我们共产党人要做得更好些。” “中国历史上有些知识分子是文武双全,不但能够下笔千言,而且是知兵善战。范仲淹就是这样一个典型。”

1957年8月1日晚上,毛泽东兴奋得睡不着觉,便哼诵起范仲淹的词作来。吟哦之后,索笔蘸墨,把范仲淹的《苏幕遮·碧云天》、《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两首词作书写出来,纵论范仲淹的词“既苍凉又优美,使人不厌读。”特别嘱咐, “寄江青看后,给李讷看一看。”,此境此意,似乎也寄寓了一代伟人对往圣先贤和战友英烈的追思之情,《苏幕遮·碧云天》词曰: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