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谷张四维 甘肃抗战老兵张四维:参军一年后抗战就胜利了/图
原标题:老兵张四维:参军一年后抗战就胜利了
张四维老人讲述抗战故事。
张四维老人在寻找抗战资料。
抗日战争期间,为了抵御外敌入侵,实现民族的解放和独立,不少天水热血青年从四面八方投身于卫国战争中。8月10日,在甘谷县新兴镇永安村抗战老兵张四维老人的家里,年近九旬的张老在讲述自己亲历过的那段峥嵘岁月时,大脑深处残存的那些记忆虽说时而模糊、时而清晰,但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的日子和岳飞的《满江红》,他却记得最清楚不过。
说到高兴处,老人一气呵成背完《满江红》,那种从骨子里流露出的爱国民族气概,打动了在场所有的年轻人。
难忘的参战经历
采访当天上午10时许,经永安村党支部牛书记指路,记者来到张四维老人家时,宽敞整洁的大院一侧靠近灶房的屋檐下,张老年过八旬的老伴杨奶奶正在一个小煤炉上煮着浆水。
"张老,有人看您来了!"牛书记用高出正常音量许多的声音说道。近两年来,除了耳朵有些背之外,老人身体还算硬朗。
提及参加抗战那些年的事,张老说,自己现在记性很差,许多都记不清、想不起来了。他断断续续地说,1944年那年,原本在青海省一所高中读高二的他在爱国思想的指引下,和当地上千名有着同样情怀的爱国学子一样,毅然投笔从戎,参加抗日青年远征军。入伍后,他被编入206师三炮营二营当了一名二等兵。那一年,他只有17岁。
"部队当时采取游击战的方式进攻,一打完就跑。有一次,我和三个战友在一座寺庙中吃饭,轮到我放哨时,刚走到寺庙门口,就听见‘嗖’的一声,一听就是榴弹炮的声音,还没来及闪躲,炮弹已穿透房顶,在庙内爆炸,我被炸昏了过去。醒来后,当我再次走进庙内时,发现刚才还和自己有说有笑、一起吃饭的三个战友已经牺牲了。"回忆起战争年代亲历的一幕,张老仍不免有些伤感。
在张老的记忆中,还有一件让他难忘的事。"记得那一天正好是端午节,可由于部队粮食紧缺,午饭都不够吃。因为我年龄小,大家平时都照顾我,到了吃饭的时候,战友们便把自己仅有的一口饭菜再拨给我一些,我心里很难受,那天我特意在吃饭的时候躲了起来。
到了下午,大家上山挖战壕,当我挖到一半时,忽然一只土鸡飞了出来,鸡没抓住,却发现了一窝土鸡蛋,我和战友们把这些土鸡蛋煮熟,美美解了个馋。"后来,战友之间就流传开了一句话:"五月端午怎么办?老天爷赐四维一窝土鸡蛋。"
张老说:"我记得非常清楚,1945年8月17日,我们正在汉江桥上走着,有喜报传来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了,我们听说后当时都高兴地抱在一起哭。"
日本侵略者被赶走后,喜爱读书的张四维于1946年考入重庆大学数学系。读书不到一年,他进入国民党军队第一集团军司令部,授中校军衔。1949年底在邛崃起义,任二野暂编团二营营长。1952年归故里。1979年后在甘谷六中、土桥初中任教。闲暇之余喜爱诗词,著有《平乐集》。
四世同堂颐养天年
环顾房间四周,墙壁周围挂满了书画条幅。老人书房支着一张大条案,上面平铺着的一张毛毡上,浸染上的墨渍斑斑点点,浓浓的墨香味扑鼻而来。
"墙上这些大多都是他写的,至今天天都写。"老伴指着墙上挂着的条屏说。据了解,老人擅长书法,以欧体和郑板桥体为主。
也许是年龄相差好几岁的缘故,老伴杨奶奶给记者介绍起家里的一切来,似乎容易得多。据她讲,1952年,张四维回到老家,次年和她结了婚。那一年,张老26岁,她19岁,婚后育有三子四女。
"我进门时,家里奶奶和公婆都健在,慢慢地随着孩子们一个个出生,人口一下子多了,日子当时过得紧巴得不成。由于太过困难的缘故,七个孩子中有两个读了大学,其他的读到小学或中学就歇了,都转身下地挣工分去了。"杨奶奶笑着说。
据老人讲,他们膝下现有十几个孙子,十几个曾孙,真可谓四世同堂、笑声不断,日子过得开心得很。老人发自肺腑地说,一大家子人能过上这种好日子,是当年梦都梦不到的,这一切都托了共产党的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