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延闿科举生涯探究 谭延闿 三次督湘 始于辛亥
字组庵,湖南茶陵人。1904年中进士,授翰林院编修,支持立宪。辛亥革命后任湖南军政府参议院议长兼民政部长,后被谘议局推举为湖南都督。1912年加入国民党,1913年参加“二次革命”,宣布湖南独立,被袁世凯撤去都督职。1915年袁世凯称帝,谭延闿参与护国运动。1916年8月,谭复职为湖南省长兼督军,次年离职。1918年7月,再任湖南督军。1926年代理广州国民政府主席。1930年因脑溢血病逝于南京。
■ 书法家兼美食家
谭延闿精工颜体楷书,民国书法界有真草隶篆四大家之谓,谭为其首(谭延闿“真”、于右任“草”、吴稚晖“篆”、胡汉民“隶”)。谭延闿的题签,有黄埔军校校名“陆军军官学校”,还有中山陵石碑上的巨大金字“中国国民党葬总理孙先生于此”。
谭延闿还是著名的美食家,如今官府菜中享有盛名的“谭家菜”分为南北两派,南派谭家菜便出自谭延闿的私家湘菜。谭延闿做官原则是一不负责,二不谏言,三不得罪人。每天只是吃吃喝喝,因此又落下“伴食宰相”之名。
如果谭延闿不姓谭,他的命运会大不同。
比如,他可能不会生在书香门第。谭延闿的生母李氏,本来是个丫鬟,被浙江巡抚谭钟麟看中,收了做妾,生下谭家的第三个儿子,就是谭延闿。在等级森严的谭家,偏房生的孩子通常没什么地位———也许正是这个原因,谭延闿从小就知道人情世故,很努力念书。
谭钟麟是清咸丰六年的进士,后来官至两广总督,位高权重。他很重视儿子的教育,遍请名师———比如曾国藩的幕僚王闿运,还有后来当了光绪帝师的翁同龢。翁帝师跟谭钟麟是同年进士,很欣赏谭延闿这个聪明的小孩,夸他写得一手好字:“三令郎伟器也,笔力殆可扛鼎。”
这不是客气话,光绪二十八年(1902),谭延闿中举人,光绪三十年(1904),他又以会元(会试第一名)身份进入殿试。清朝二百年来湖南人中会元者,仅谭延闿一人。换句话说,他很有可能继续高中状元,然后做大官,像他的父亲一样,享尽天朝荣华。可他偏偏姓谭,又是湖南人———据说慈禧亲点状元时,想起了她最讨厌的湖南“反贼”谭嗣同,立马改点刘春霖为状元。当时天下大旱,“春霖”这个名字很吉利。
谭延闿就这样降为二甲第三十五名进士,入翰林院,然后回湖南老家办学。怎样过都是一生,他本可以就此安稳终老。可谁又能想到,天朝会垮呢?
立宪无望,转身革命
他本来不是革命党,而是立宪派。
在1904年和1905年前后,清政府已经意识到变革之迫切,开始推行一系列“新政”。谭延闿满怀希望,在湖南到处奔走,广泛结交官绅富商。天资聪颖加上家世显赫,20多岁的年轻人谭延闿,很快就成了湖南立宪派的核心人物。
1906年9月,清政府颁布“预备立宪”诏书,1907年又在京筹设资政院,各省筹设谘议局。谭延闿和一帮同道组织了“湖南宪政工会”,得到了时任湖南巡抚岑春煊的扶持。1909年10月,湖南省谘议局正式成立,谭延闿出任议长。
照理说,如果新政真的新如西方宪政,谘议局应可监督一方政府行为,行弹劾罢免之权。谭延闿大约就是这么以为的,他上任不久,就开始顶撞督抚。1910年4月,湖广总督瑞澂处理长沙抢米案,追究湘绅王先谦、叶德辉等人的罪过,为巡抚岑春蓂开脱责任。谭延闿觉得瑞澂很不讲理,就以谘议局议长名义给军机处拍电报,请军机处代奏朝廷,请旨复查此案。
谭延闿的“犯上”举动,不仅让瑞澂大为光火,清廷也很恼怒:让你们“谘议”,还真敢议啊?谭延闿挨了“上头”几顿骂,这才反应过来:谘议局也好,“预备立宪”也好,不过是有名无实。
1910年冬天,谭延闿跑去京城,参加全国立宪派联合举行的第三次请愿活动,要求“速开国会”。这场运动的结果,仅仅是清政府允诺缩短预备立宪的时间,定在1913年召开国会。谭延闿坚持认为必须在1911年召开国会,就待在北京,与川、鄂等省代表筹划组织第四次请愿。
在朝廷看来,这帮家伙简直是得寸进尺,非得给点颜色瞧瞧了:天津请愿代表温世霖被捕,发配新疆。其他立宪派代表见势不妙,只好纷纷离京。
谭延闿愤愤地回到湖南,等到1911年5月再入京城,已是庆亲王奕劻为首的“皇族内阁”成立之时。各省谘议局联合会在北京开会,谭延闿担任会议主席,决定成立“宪友会”,以尊重君主立宪政体、促成责任内阁为政纲。谘议局联合会两次上书清廷,指出由满清王公充当内阁总理大臣,不符合立宪国通例,要求朝廷另聘贤能。谘议局联合会还就借债、禁烟等具体问题进谏。
可想而知,所有这些建议除了招来又一通申斥之外,别无结果。到了6月,四川保路运动已成轰轰烈烈之势,湖南、湖北、广东等省也是群情激昂。谭延闿动身回湖南,预感时局将有大变。
一生圆滑,杀机暗藏
1911年10月,武昌起义爆发。并不是所有的革命党,都被逼上梁山。谭延闿就是看准了大势所趋,顺风转舵。
他本来就拥有政治优势。革命党虽然控制了武装力量,但一直是秘密活动;而立宪派是公开、合法的,更容易取得乡绅和商人阶层的支持。湖北武昌起义后,湖南的革命党人在共进会首领焦达峰领导下也积极准备起事。谭延闿表示响应起义,不过他的主张还是站在立宪派的立场上,提出“文明革命”:“文明革命,当与巨家世族、军界官长同心努力而后可。”
这是一个“谁都不得罪”的说法,谭延闿开始施展他圆滑处世的手腕,率领立宪派着手争夺权力。当湖南新军发动起义,攻入长沙城时,立宪派就用“都督谭”名义发布告示,还预定“举事后大会于谘议局,推谭延闿为都督”。不过这个目的没达成,10月22日长沙起义胜利,焦达峰和陈作新被推举为正、副都督。
谭延闿大失所望,放出风要“提倡民治”,迫使焦、陈同意成立“湖南参议院”,谭延闿任院长,议员几乎都是原谘议局议员。《参议院规则》规定:“参议院规划民军全局,行政用人一切事宜”、“都督府之命令,必经本院决定,加盖戳印,请都督盖印,由本院发交各部执行”。
照此规定,参议院成为凌驾都督府之上的最高权力机关。参议院又以“军民分治”为由,设立军政、民政两部,谭延闿担任民政部长,民政部下设六司,负责人都是立宪派。这样事实上架空了正、副都督,以谭延闿为首的立宪派控制了湖南政权。
10月26日,同盟会领导人谭人凤来到湖南,见立宪派当道,都督大权旁落,很是诧异。谭人凤主张取消参议院,集权于都督府。30日,焦达峰召集各界代表在谘议局开会,通过了谭人凤的建议,谭延闿被迫辞去参议院院长等职。
乱局之中,杀机四伏。第二天,长沙武装政变。领导这场政变的人叫梅馨,是湖南新军52标2营管带。那天他率军设伏于关帝庙,将副都督陈作新乱刀砍死。接着,他率军攻入都督府,又将都督焦达峰乱刀砍死。
两个都督都死了,谁来督湘?梅馨自知威望不足,对手下人喊:“把谭延闿抬来。”士兵们并不知谭延闿是何许人,他们拥进谭家大屋,喊:“谭延闿,出来!”谭延闿果然被抬到了都督府,被“强迫”做了都督。他执掌权力之后,立刻提拔了梅馨,任命梅为第5师师长。
焦达峰之死,向有争议。不过谭延闿是毫无疑问的受益者。
1912年3月,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谭延闿率先通电表示拥护。7月,袁世凯正式任命谭延闿为湖南都督。谭一生三次督湘,又三次被赶下台,这一切始于辛亥年,始于一场政治投机和残酷杀戮。至少在当时看来,他赢了。
撰文/本报记者 武云溥
(本文撰写时参考了《中华民国史资料丛稿》、许顺富《谭延闿》等资料)
■ 挽联
谭延闿死后,胡汉民写的挽联是:
景星明月归天上,和气春风生眼中。
这是称赞谭延闿的中和之术。而上海某小报的对联则不无揶揄,因谭延闿还有“混世魔王”和“水晶球”两个绰号,对联曰:
混之为用大矣哉!大吃大喝,大摇大摆,命大福大,大到院长;
球的本能滚而已!滚来滚去,滚入滚出,东滚西滚,滚进棺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