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最有名的十首诗 精读李商隐经典五律《蝉》 第四句被后人誉为神句

2019-03-08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吴越春秋·夫差内传>:"夫秋蝉登高树,饮清露,随风㧑挠,长吟悲鸣."古人不知蝉吸树液为生,以为蝉只饮露水,所以诗中说"难饱".首联闻蝉鸣而起兴,言蝉居高处,饮露难饱,因而发出悲鸣,但却无人帮助,只是徒劳.李商隐最有名的十首诗 精读李商隐经典五律<蝉> 第四句被后人誉为神句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疏,蝉鸣稀疏.断:蝉鸣断绝.颔联承"恨费声"而细言之.蝉不住地悲鸣,至五更将晓,蝉鸣越来越稀疏,几欲断绝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吴越春秋·夫差内传》:“夫秋蝉登高树,饮清露,随风㧑挠,长吟悲鸣。”古人不知蝉吸树液为生,以为蝉只饮露水,所以诗中说“难饱”。首联闻蝉鸣而起兴,言蝉居高处,饮露难饱,因而发出悲鸣,但却无人帮助,只是徒劳。

李商隐最有名的十首诗 精读李商隐经典五律《蝉》 第四句被后人誉为神句

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疏,蝉鸣稀疏。断:蝉鸣断绝。颔联承“恨费声”而细言之。蝉不住地悲鸣,至五更将晓,蝉鸣越来越稀疏,几欲断绝,因为悲伤憔悴,蝉已无力悲鸣,然而,那碧绿的树木,依然无动于衷。

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薄宦:官职卑微。梗犹泛:典出《战国策·齐策三》:土偶人对桃梗说:“今子东国之桃梗也,刻削子以为人,降雨下,淄水至,流子而去,则子漂漂者将何如耳。”后以梗泛比喻漂泊不定,孤苦无依。梗,指树木的枝条。芜已平:荒草已经平齐没胫,覆盖田地。陶渊明《归去来兮辞》:“田园将芜胡不归。”

李商隐最有名的十首诗 精读李商隐经典五律《蝉》 第四句被后人誉为神句

颈联将诗的主体转到诗人自己身上来,说诗人自己官职卑微,却像水中树梗,四处漂泊,而家乡故园,已经长满芳草。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清,清贫。最后,诗人将蝉与“我”对举,蝉的“难饱”正与我的举家清贫相应,蝉的悲鸣也警醒了我这个四处漂泊的小官。尾联将咏物与抒情密切结合,并呼应开头,首尾圆合。

李商隐最有名的十首诗 精读李商隐经典五律《蝉》 第四句被后人誉为神句

唐中后期,朝臣因出身门第和政治观点不同,结成党派,互相攻讦。牛是指牛僧孺,这一派是科举出身,门弟不高,他们主张加强科举取士,抚慰藩镇,以稳定政治局面。李是指李德裕,这一派多是出身于世家大族,他们主张加强门荫取士,镇压藩镇,以维护朝廷权威。

两党互相排斥,党同伐异。李商隐十九岁时因文才而得到牛党干将令狐楚赏识,引之为幕府巡官,李商隐家境清贫,出身低微,本就应是牛党成员。但是,他二十五岁进士及第,第二年受聘于李党的王茂元幕府,还成了王茂元的女婿,这样一来,牛党认为李商隐背信弃义,自然容不下他,而他本就不是世家大族出身,在李党也不受重视,所以一生只能辗转各地当幕僚,无缘显官,最后潦倒终身。

2、蝉的象征在古人心中,蝉是高洁之士的象征。

古人认为蝉栖息高树,餐风饮露,不食荤腥,不染俗尘,象征着志趣清高,品行高洁。初唐虞世南有诗《蝉》云:“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在这首诗中,蝉居高树,“高”不仅指居处之高,亦寓意着品行清高。

蝉居高树,只饮露水,故而难饱,正如清高的人,坚持自己的原则,为世所不容,处境不佳。在任何一个时代,坚持自己原则的人,往往都会受到他人的排挤,因为世人都在变通中获取自己的利益,而你的坚持,就相当于在蔑视他人的行为。

清高之人不得所用,自然难免要发出悲愤之声,就如难饱的蝉要发出悲鸣,但是世人会在意这些清高之人的言论吗?显然不会,就象那树,它自碧绿,根本无视蝉的悲鸣。

李商隐的这首《蝉》,以蝉自喻,以蝉之清高喻自己品德高洁,以蝉之难饱悲鸣,写自己处境凄凉。此诗咏蝉而不滞于蝉,诗的前两联写蝉,明写蝉,暗写诗人自己,第三联转而写写诗人自己的处境,表明蝉我皆如此凄凉,最后蝉我合写,咏蝉与抒怀结合,抒怀而又能切合于蝉,蝉我一体,不落痕迹,故清人朱彝尊誉其是“咏物最上乘”之作。

3、神句赏析清人钱良择在《唐音审体》中评说:“(‘一树碧无情’句)神句,非复思议可通,所谓不宜释者。

”就是说,这是一句神句,神得不可思议,神得不能解释,不能翻译。那么,这句诗“神”在哪里呢?诗写到蝉不住地悲鸣,悲鸣到憔悴欲绝,此时必须写外界对蝉悲鸣的反映,最直接的反映当然是来自于蝉所栖息的树。树怎么反映呢?李商隐下了“碧无情”三个字。

碧是冷色,放在这里本来就给人一种冷漠的心里暗示,但是,一个碧字还不够,情感冲击力不够大,比如,将这句诗改为“一树犹自碧”,也能表达树的冷漠,但是情感冲击力不够。于是,李商隐在“碧”字后面加了“无情”两字,无情不禁表达了树的冷漠,还包含了蝉与诗人内心的控诉,这样,蝉与诗人内心的悲愤之情才显得强烈无比。

明人钟惺认为,“碧无情”三字冷极、幻极,点出了这三个字的艺术效果,这三个字将视觉形象与心理感受融为一体,产生了极为清冷的艺术感受,被誉为神句并不夸张。文

谢小楼精读《唐诗三百首》080:李商隐《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