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保田主演的电影 李保田演技评价?
借用中国的老说法,四个字,“形神兼备”。然而这个很高的标准,却不足以界定国际水准的大师级表演艺术家,因为,把一个角色诠释得形神兼备的历史案例不胜枚举,而“国际水准的大师级表演艺术家”却凤毛麟角。所以,在“形神兼备”的基础上,还要有更高的标准。
想来想去,“水中盐,蜜中花”的不露痕迹表演、角色量、票房力、人品德行等都无法将一个演员推到“表演艺术金字塔尖那几块砖”的位置。后来,我想出了一个可能还说得过去的标准,就是“超本色表演能力”。
这个标准就像割草机,瞬间将历史上的好演员扫却99%。因为大幅度超本色的形神兼备表演太要功夫了,令人望尘莫及,而史上的好演员,大都是“本色表演”范畴的精彩表现。
表演的本质是模仿。仿形都不易,仿魂尤难,但是当角色的灵魂性格与演员的灵魂性格比较重合时,实现形神兼备的表演就不是很难了——只要有些天赋,只要能放松,再附加好导演的把控,就会演得八九不离十。就此可参照王宝强类。
超本色的传神表演则不然,还要外加深厚的修养及强大的理性。深厚的修养,要付出巨大的学习与思辨的辛苦,要面对深远的孤独与寂寞。而理性,则是人性的光辉,是文明的核心。获取强大持久的理性,堪比登天,哲人至此都很难,何况演员、戏子?不信,你让施瓦辛格演小偷、姜文演窝囊废、葛优演黑社会老大、黄渤演大皇帝试试?
于是,别说中国了,就是在欧美的演员中巴拉巴拉,能够实现大幅度超本色传神表演的,也很难找到十个够格的。阿尔·帕西诺不错,马龙·白兰度到了晚年很好,罗伯特·德尼罗也凑合吧,汤姆·克鲁斯不行。至于查理·卓别林,当然是超级大师,但他是古董。表演的发展带来时代的局限,我们很难将古董扯到当代的坐标系。梅丽尔·斯特里普,响当当,毫无疑问。男的呢?大概就得说说达斯丁·霍夫曼了。
这个一米六六、其貌不扬的矮子,却有点“表演艺术巨人”之意味。不用历数他的超本色表演履历,单是他在电影史上没什么地位的《杜丝先生》中饰演的女性,就足以令人瞠目——不但形神兼备,竟然还有点斯特里普的神采。霍夫曼“变色龙”的绰号,说的就是他的“超本色表演能力”。
然而他却不是娱乐界的浮云,尤其不是追星族的宠儿,票房和浮名也都比不上克鲁斯。真正的大师级艺术家,从来不是时尚之海的浪花。因为他们的趣味是脱俗的,因为他们的认知是悠远的,因为他们的灵魂是孤独的,并往往表现出性格习惯有些古怪。
演员是锻炼人不怯场的职业,但是大师级的表演艺术家反倒不善交际。骨子里的理想主义、完美主义酿造了他们深层的谦逊与自卑,这导致了他们生活中的羞涩。
再说中国,竟然找不到一位能和霍夫曼、斯特里普比肩的大师。赵丹还算不错,但也有古董之感,虽然他不如卓别林“古”。之后也有不少的好演员、好角色,但大都是本色表演,拿杀伤力巨大的“超本色表演能力”这一标准一套,结果就有些惨不忍睹了。就此我们不妨将那些好演员饰演的角色筛一遍试试看,便可谓“江山易改,本色难移”。
就影视现状而言,去年达斯丁•霍夫曼曾说:“我认为,目前电视业的发展达到了最佳时期,而电影业却是最差的——从我入行这50年看,这是最差的。”他接着说,“现在,很难相信有人会为了一点点钱创造优秀的作品。”“我们做出了电影《毕业生》,其影响延续至今。
《毕业生》有优秀的剧本,创作就花了三年,这部电影也拥有一流的导演和演职人员,但这是部小成本电影,也还是花了100天拍摄”“我不觉得电影的现状和个人能力有什么关系,完全是因为拍电影只为赚钱。
”霍夫曼不好说的还有,他为了演好《雨人》,就与智障人生活了一年。今天还有多少演员会下这个功夫?一年不接戏,会损失多少收成啊!还是为了体验生活,值吗?于是,就同时接几部戏。
世界是这样,中国更甚,而且我们的电视业同样的烂。原因很简单——金钱至上,精神堕落。当今中国影视全面娱乐化、低俗化的结果是,不断蹿升的片酬、制作费,打造的却是豪华的感官乐园、精神妓院。搔首弄姿的流行及心理色情服务的吃香,自然将表演艺术家边缘化,必然将自由、深刻展示生活及灵魂的艺术品排除出局。况且,除了金钱的利剑,我们还有制度的凶棍。
就在这万般无奈的绝望情绪中,某天,一个不大起眼的名字突然闪现。眼前一亮之后,我竟然产生了些许探究此人的兴趣——难道当代中国也有国际水准的大师级表演艺术家?
此人便是李保田。
我先是搜罗他的作品。从流浪汉到宰相,从知识分子到黑社会老大,从生产队长到市长,从江湖郎中到大清药王,从乡村教师到城市教师,从警察到丑角爸爸……此人竟然都完成得不错,可谓“演什么是什么”。若只想领教其“超本色表演能力”,只看看《摇啊摇,摇到外婆桥》和《有话好好说》就行了。
他虽然没有像霍夫曼那样演过女性,但是看看他40多岁时饰演的八十岁的葛老爷子,也就明白其技巧方面的能力了。在多年前的一次访谈中,李保田还说过想演慈禧太后。
然而大师级的表演,应该是看不见技巧的,所以,霍夫曼演的女人、中年李保田演的老翁,若不是从专业分析的角度看,一般观众是较难感觉到技巧的。表演大师的真功夫包括技巧,但是功夫的灵魂,却是对生活和人的深刻洞察及精细解剖。
当然了,我们并不奢望让李保田与上面那些欧美大师平起平坐,因为影视艺术是综合艺术,个体要受制于整体,而中国影视制作的综合水平及国际影响,与欧美不在一个层面。让梅西一直在中国足球队踢球,他今天还能与小贝、鲁尼比肩吗?李保田的“不能比肩”固然悲哀,但是一个中国队的球员却具有小贝、鲁尼的意味,反倒证明了他的了不起。
李保田同样不是浮在水面的人物,而且找不到他做的一例商业广告。这样做的经济损失要数以千万记,他为什么扛得住?就此我们无从知道他的真实想法。我很难在网上找到他较多的生活信息,有限的信息及很少的几次访谈节目,给我的印象是:此人生活坎坷,青少年时期受过较大的苦(曾险些饿死),性格孤僻,深居简出,不近权贵,远离娱乐界,大量阅读,痴迷音乐,耽于美术创作几十年(其作品绝不是老艺人书画玩儿票的档次)。
网上较多的信息,是关于他前几年的一个官司,这成了我揣摩他的一个重要窗口。
分析资料和采访律师的结果是,那个官司源于李保田反对制片方电视剧注水。而这个反对不是出于自我经济利益,恰恰相反,合同严格约定那个电视剧不能后期注水加集(因剧本本来就不大好,加集后会更差),而且加集后制片方很乐意支付多出集数的片酬。
因此我多少可以推断,李的对簿公堂很可能不是为了多得报酬。结果,一审朝阳区法院判决李保田完胜,二审二中院判李败诉,期间被告制片方组织一些制片人、制片公司公开声讨李是戏霸,呼吁制片界封杀之。
那么一审和二审的结果完全颠倒,根据国情,我怀疑他们是否各自都做了什么“工作”(终归一边是名人,一边是资本家)。就此另一个细节就变得极其重要,就是李保田的辩护律师之一竟然有张思之,而此人号称中国第一人权大律师,以正义、不屈、绝不走歪门邪道、屡战屡败而著称于世界,堪称中国律师界的旗帜、良心。
这样一来,我推测的倾向自然也就不言而喻了。当然了,就此我们也只能是推测,而无能做出任何定论。我的经验判断是,这很可能是李保田出于性格及艺术原因而做的一件不适国情、不自量力的蠢事。但是这反倒加强了我关于“李保田可能具有国际水准大师级表演才能”的推测——艺术大师是艺术的天才,却往往是应付俗事的蠢才。
由于实在缺乏对于李保田的了解,我的“国际水准大师级”的推测,也只是个感觉、推测而已,真正的结论,还要靠了解李保田、懂得表演艺术理论的专家们来说。然而另一个悲哀是,欧美的理论家、评论家很难关注一个中国的演员,而中国的“家们”也不会把心思花在李保田这样一位低调得近乎“没调”的演员身上。
一是因为研究他无利可图,二是因为中国影视界罕见有良知、有抱负、有才能又肯下功夫的评论家。他们或是才能不够、闭门造车、自说自话、不得要领,或是甘当附在明星、名剧、制度身上的虱子。
李保田曾婉拒了我的采访,我不高兴的同时,也尽力去理解他。我希望这表明他真的是走向了彻底的孤独与绝望。
制度、司法、科技、教育等不可能在一个糟糕的国度领先世界,但是极少数艺术家的个人素养、实力及成果却可以例外。
但愿我对李保田以上的浅薄的分析、推测不是一个“爱国贼”可笑的痴人说梦。
《好男好女》
《凤凰琴》
《北京时间》
《有话好好说》 《大清药王》
《摇啊摇,摇到外婆桥》 《菊豆》
《丑角爸爸》 《神医喜来乐》
《王保长新编》 《流浪汉与天鹅》
《葛老爷子》 《宰相刘罗锅》 《大路朝天》 《万家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