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绍剧团六龄童 “南猴王”六龄童传奇:靠四处偷艺独创绍剧猴戏
新中国成立初期,由于上海局面混乱,同春舞台搬至杭州,1953年,同春舞台参加了"杭州市戏曲改进协会筹备委员会"的组建活动,更名为同春绍剧团。同时期在杭州,还有新民绍剧团、易风绍剧团、新艺绍剧团、改进绍剧团、同兴绍剧团等几个剧团登记成立,从这个时期开始,绍兴乱弹(绍兴大班)戏曲正式变成了今日的"绍剧"。
1956年,由于大多班底成员的家人都在绍兴,同春绍剧团回到绍兴。出于对地方戏的重视,在政府的牵头下,同春绍剧团改制为国营,更名为浙江绍剧团,与浙江婺剧团、浙江越剧团、浙江昆剧团和浙江歌舞团一起,成为当时浙江省五个国营剧团之一。
六龄童担任了浙江绍剧团的新中国第一任团长。浙江省委、省政府经常有外事活动,由于语言障碍,普通的戏曲演出无法担当接待任务,但绍剧团的猴戏以武戏为主,表演精彩热闹,因此颇受外宾欢迎。在不断的外事表演中,绍剧团的政治地位不断提升。
1956年10月,陈毅陪同印尼总统在杭州看过六龄童主演的《孙悟空大闹天宫》后,甚为赞赏,把绍剧团推荐给了周恩来总理。1957年12月15日,周总理陪同缅甸外宾在上海中苏友好大厦又观看了此剧目,演出结束后周恩来总理上台与演员握手,看到戏中的罗猴、六龄童的二子小六龄童活泼可爱,高兴地抱起来合影。小六龄童兴奋鼓掌、周总理开怀大笑的场景迅速被记者捕捉,成为戏曲史上一张经典的照片。
绍剧团和六龄童艺术上的巅峰也随后到来。当年,浙江绍剧团重新排演了《孙悟空三打白骨精》,这是出上世纪40年代由七龄童自编自导,与六龄童共演的幕表戏,当时只以口头形式记录,取材于《西游记》"妖魔三戏唐三藏,八戒智激美猴王"等章节。
复排后,六龄童、七龄童、筱昌顺三位剧团台柱分饰孙悟空、猪八戒、唐僧,演出获得了巨大成功。1960年,浙江省委宣传部和文化局共同成立了电影剧本修改小组,召集杭州大学中文系600余名师生,逐字逐句修改剧本。
浙江绍剧研究院院长朱燕感叹当年创作的精致:"过去排戏是以演员为绝对中心,六龄童、七龄童都是绝对优秀的演员,筱昌顺的嗓子一百年也就出这么一个,完全围绕几位名角的特色设定角色。旧本子又由顶尖的团队来修改,删掉了繁复的部分,加入了很多绍兴当地哲理性的谚语方言,而且编剧跟着剧团走,一边演出一边修改,跟现在远离演员、远离演出的闭门造车式创作相比,当年怎么可能不出经典?"
"我们的电影,是出口到国外换大米白面的。"章金云一直跟随叔父六龄童学习,是六龄童的第二代徒弟,从台上跳来跳去的小猴子开始,他见证了叔父六龄童、父亲七龄童所创造的艺术巅峰。1961年,神话彩色戏曲片《孙悟空三打白骨精》上映,受到广泛好评,不仅获得了第二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戏曲片奖,同时发行到全世界72个国家,为国家换取了相当数量的外汇收入。
在章金云的回忆中,最激动人心的一次演出,莫过于绍剧团在中南海怀远堂的那次表演。
1961年10月10日,经过周恩来的推荐,《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在中南海怀远堂上演。六龄童事后回忆,自己上台时有习惯,从不看台下的观众,这次演出到接近尾声,孙悟空化作金蟾大仙进入妖魔洞府,听唐僧唱"悔不该错把妖魔当善人……"这段忏悔曲时,他才乘机透过头套的眼孔往台下寻看,发现了毛主席、刘少奇、邓小平等领导的身影。
谢幕时,毛主席向演员们挥手致意离场,演出后负责警卫的同志告诉他,毛主席对这出戏很有兴致,先后五次鼓掌,六次大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