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琴秋后人 一张老照片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

2017-12-29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1963年7月7日<人民日报>头版刊发的照片,后排左二为张琴秋1977年5月"全国工业学大庆展览会"用照片,照片中后排的张琴秋等被花盆取代战

1963年7月7日《人民日报》头版刊发的照片,后排左二为张琴秋

1977年5月“全国工业学大庆展览会”用照片,照片中后排的张琴秋等被花盆取代

战争年代的张琴秋

【襄阳政府网消息】近年,一幅多年来一直让襄阳人民为之骄傲、自豪的照片(如图二)被广为传播。然而细心的人却发现,这张照片并不是当年的原版。这么重要的照片怎么会出现如此严重的失实,它的背后到底隐藏着怎样的秘密呢?作为此事的亲历者,就让我来为大家解密吧

1 一张具有历史意义的老照片

这张照片最早发表于《人民日报》1963年7月7日头版重要位置,作为头条文章《五个厂矿成为勤俭办企业的旗帜》和题为《发扬勤俭办企业的革命精神,实行严格的经济核算制度》社论的配发图片(如图一)出现。内容是襄樊棉织厂党委书记、厂长梁彦斌与一起赴京参加全国工业交通企业经济工作座谈会的五个先进单位代表及国务院相关部门领导,同周恩来总理的合影。

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帮”后,党中央拨乱反正,决定举办“全国工业学大庆展览会”,面向全国征集展览内容。湖北省委根据中央要求,决定襄樊棉织厂和葛店化工厂两个单位代表湖北参加此次展览。襄樊市委深感这是莫大的荣誉,对此十分重视,立即成立了展览筹备工作组。

襄樊市委决定将1963年周总理接见梁彦斌的照片作为这次展览送展的首张图片,这样既可展示曾经的全国工业和交通企业五面红旗之一的襄樊棉织厂,又能缅怀周恩来总理对襄樊的关怀。

2 送展的照片被作了技术处理

当时,送展图片的政治审查极为严格,更何况涉及国家领导人的合影。该片拍摄距离送展已有十几年了,图片上的十几位成员情况如何尚不可知,是否可在展览上再现呢?市委决定请示省委。于是,筹备组命我带着襄樊市委的请示赴武汉,将请示呈交省委办公厅。

得到的答复是:涉及中央领导的照片省委不能决定,需请示党中央。并将襄樊的请示批转呈中央办公厅审批。我立即打电话向筹备组报告这一情况。筹备组当即指示我购买飞机票,第二天飞赴北京,把请示直接送呈中央办公厅。

飞抵北京后,我转乘交通车进城,后又乘坐的士寻找目的地中南海。从南池子路口南行,几经周折来到中央办公厅的一个办事机构门前。一名身材高大的卫兵拦住了我。当我说明来意,并出示了介绍信和请示文件后,被引进了大门内的一间接待室内坐下。

卫兵去了另一间办公室报告,不久一位身着灰色制服的工作人员进来接待了我。我向他递交了省委的报告和介绍信,说明来京工作任务等。他收下了报告后离去。这时那位带我进中南海的大个卫兵给我端上热茶并问道:“你是从湖北来的?”我答道:“是的。”他自我介绍说:“我是湖北枣阳人。”我笑了,说:“我是从襄阳来的呀!”

不一会儿,那位工作人员返回并问我住在何处,我答道:“我刚下飞机,哪儿都没去,就直奔这里来了。”他立即开出了一张住宿证,住北京东四厂桥中央办公厅招待所。这样我就成了筹备组常驻北京的成员了。

在中央办公厅招待所住了半个多月后,在襄樊办筹备工作的成员也陆续抵京,才知道中央办公厅的批复已经湖北省委转发给襄樊并交给展览筹备组了,他们又将中央批复带回到北京。我拿着批复到新华社图片部去制作放大这张照片。当图片部工作人员见到此批复时,极为兴奋地大声说:“又解放了一张照片!”

当我从新华社图片部取到制作放大后的照片才发现照片上的人物、影像出现变化。照片(如图二)上15人变为13人,后排左边第二、三个人从照片上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个花盆,整幅画面显得很不协调。但是这次对照片的修改是经中央审定的。这张修改后的照片,从1977年5月开幕的“全国工业学大庆展览会”上陈列展出起,一直沿用至今,原底片已被作了技术处理。

3 还原老照片的历史本来面目

那么,原版照片又是什么样的呢?近日,带着这个问题我来到襄阳市档案馆查询。在副馆长姚景灿的热心帮助下,我找到了1963年7月7日的《人民日报》。

据梁彦斌回忆,1963年6月17日至27日,全国工业交通企业经济工作座谈会在北京举行,襄樊棉织厂、石圪节煤矿、兰州炼油厂等五个企业被评为全国勤俭办企业的五面红旗。7月2日,周恩来总理在中南海怀仁堂亲切接见了出席座谈会的五个先进单位代表。

座谈之后,周总理非常高兴地提议让摄影师杜修贤为大家拍张合影。梁彦斌是五位代表中唯一的女同志,当总理见她走到后排时,便笑着说:“你是大姐,得站到前面来。不过,你是他们的大姐,可不是我的大姐。”在轻松活泼的气氛中,梁彦斌被邀请站在总理身边,拍下了这张弥足珍贵的照片(如图一)。

经对照片考证,参加合影的15人中,除了五位先进单位代表(湖北襄樊棉织厂党委书记梁彦斌,山西潞安矿务局石屹节煤矿矿长许川珩,甘肃兰州炼油厂副厂长贾庆礼,长沙湖南橡胶厂副厂长刘书敬,上海嘉丰棉纺织厂副厂长梅寿春)外,还有陪同周恩来总理接见的石油部部长余秋里、煤炭工业部部长张霖之、国家经委副主任宋养初、纺织工业部副部长张琴秋(后排左二)等。而被删除的两人中,除了一位情况不详,另一位重要人物就是张琴秋。

为什么要删除张琴秋?这是在当时特殊历史条件环境下的政治原因导致的。

张琴秋(1904年11月3日—1968年4月22日),著名的红军女将领,长征期间,曾任红四方面军政治部主任、中共中央西北局委员等重要职务;新中国成立后,张琴秋担任了纺织工业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在解放军出版社出版的《解放军将领传》中,专门介绍了张琴秋,视她为没有军衔的红军将领;《中国军事大百科全书》认定张琴秋为红军唯一的女将领;“文革”爆发后的1968年,因受林彪、“四人帮”一伙残酷迫害,她被定为“反党分子”,这位杰出的女性毅然以死抗争,坠楼自尽而亡。

1977年的春天,虽然已经宣布“文革”结束,但平反昭雪冤假错案,直到1978年底才真正开始。在当时的片审中,她被删除就不足为奇了。

1979年6月23日,党中央为张琴秋举行了隆重的追悼大会。李先念、王震、余秋里、陈锡联、胡耀邦、徐向前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参加了追悼会,徐向前亲自主持了追悼会。

经党中央审定的悼词给予张琴秋很高的评价:“无论是艰苦的战争年代,还是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她都是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忘我地工作,为共产主义事业贡献了自己的一切。她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