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航天科技集团五院529厂-赵启明

2018-01-04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赵启明同志是航天科技集团五院北京卫星制造厂一名高级技师,参加工作20多年来,以对祖国.对航天事业的热爱,从一名普通的工人成长为我国复合材料胶

赵启明同志是航天科技集团五院北京卫星制造厂一名高级技师,参加工作20多年来,以对祖国、对航天事业的热爱,从一名普通的工人成长为我国复合材料胶接领域的技能专家。他先后参加了20多颗以复合材料为主结构的卫星及飞船研制工作,特别是在“神舟”飞船研制中,在承担研制技术上的突破,为“神舟”飞船的圆满成功做出了突出贡献,为复合材料应用于航天卫星产业做出了重大贡献。他先后两次获航天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并多次获航天技能大奖、全国技术能手、北京市新长征突击手、国家机关优秀***员等多项荣誉称号。复合材料的应用是从我国自行设计制造的、大容量、长寿命的“东方红三号”广播通信卫星开始的,这是一颗以复合材料为主结构的卫星,也是我国第一次把复合材料用于主承力结构。

赵启明同志带领他的小组担任了碳纤维主承力筒的成型工作。这是一个高1983mm,大、小直径分别为1252mm、1084mm,由432个T型波预制坯件组成的大型碳纤维承力筒,其形面和结构复杂,成型技术难度大。之前,我国还没有大型通信卫星,已发射的通信卫星主承力筒也全部依靠进口。研制我国第一代大型通信卫星的主承力筒在我国没有先例,无论是图纸和材料西方都封锁我们,研制工作一切都要从零开始。赵启明深知责任重大、任务艰巨,接受任务后遇到的第一个拦路虎,就是生产加工碳承力筒直形波波峰出现皱褶,这个难题不解决,后面的工作将无法进行。赵启明细心观察,反复试验,发现是由于第一次生产碳承力筒,工艺方案不完善,产生了皱褶。

赵启明凭借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提出了改进工艺方法。一是取消了续料板加热,改为压形、压头加热,二是取消人工加张力,改为磁条加张力,这样整个碳布受力均匀,料面平整,压出的波纹皱褶率明显下降,满足了设计要求。赵启明同志凭着精湛的技艺和对航天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每次工作前都认真消化工艺文件,检查工艺过程,不断改进操作方法,在他和工艺人员及全组同志的共同努力下,相继解决了“碳纤维部变形”、“波峰起皱”、“承力筒收口处纤维断裂、散乱、起层”和“制备工艺孔”、“灌注密封胶”及“软模与产品隔离”等一系列关键问题,为我国第一个T型波大型碳纤维承力筒问世并成功应用于“东方红三号”卫星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赵启明同志作为一名生产工人,时时处处为国家利益着想,他看到承力筒使用的大部分是价格昂贵进口材料,而制作一个承力筒采用无纬布吸胶,需热压罐开炉120次,不仅消耗大量进口材料,而且效率极为低下。他反复分析、思索,大胆向领导提出,采用“碳纤维无纬布多层隔离吸胶法”,这一革新成果,使热压罐只需开炉15次,仅此一项生产工艺的改进就节约资金22万余元。为以后卫星、飞船辅助材料的使用提供广阔前景,承力筒的研制成功不仅填补了我国空白,产生了重大经济效益,也产生了具大的社会效益和军事威慑力,台海局势紧张以来,我国先后发射了“北斗双星”导航定位、“烽火一号”通信卫星等多颗军事卫星,这些卫星都是以“东方红三号”卫星为平台研制的,大型承力筒都是卫星的主要结构件。

为此,该项成果获航天部科技进步一等奖。此项成果对后续星的研制起到了重要作用。
赵启明同志在该领域的研制不但没有停步,而是不断攀登新的高峰。“东方红四号”卫星是继“神舟号”飞船之后,在我国航天领域树立的又一里程碑。其主承力结构的核心部件是一个我国首次研制的大型铝蜂窝和碳蒙皮复合的承力筒。赵启明同志采用预制袋密封、蜂窝定位等一系列技术措施,解决了模具密封、装配精度等重大加工难关,第一个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新型卫星复合材料结构件在北京卫星制造厂诞生了。它不仅为“东方红四号”卫星后续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而且标志着我国复合材料成型技术跨入了世界先进水平行列。


赵启明同志不仅在复合材料的应用上为我国卫星产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而且在卫星太阳电池帆板领域也做出了突出贡献。1995年以前,我国卫星使用的太阳电池帆板主要依赖于进口,价格昂贵。一颗卫星太阳电池帆板多则几千美元,少则也上千美元。随着我国卫星事业发展,太阳电池帆板国产化已迫在眉睫。赵启明同志又主动承担起太阳电池帆板的研制工作。他与工艺人员团结协作,在不同型号卫星帆板的研制过程中,突破了“网格布碳纤维收缩”、“碳纤维整形”和“加强层铺制”等诸多工艺与操作难关,实现了卫星太阳电池帆板国产化,不仅为国家节约了大量外汇,而且为参与国际竞争及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他带领的小组负责加工制造的“资源一号”太阳电池帆板为我国填补了此项空白,并获航天部科技进步一等奖。目前北京卫星制造厂生产的太阳电池帆板无论是面积、重量,还是产品质量均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赵启明同志参加了我国已发射成功的“神舟”一、二、三号飞船的研制工作。“神舟”飞船承载着中华民族的飞天梦,赵启明同志对待每一个工作环节都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去完成。在完成飞船所需复合材料结构件中他以精湛的技艺攻克了一个个技术难关,满足了飞船各舱段的需要。飞船温度控制是关系到宇航员生存的重要环节,赵启明带领他的小组负责飞船的热管胶接工作,每一条管路、每一个接口、每一道工序他都一丝不苟,精益求精。他对同事们说:我们多一份仔细,宇航员就多一份安全,飞船就多一份成功。

正是有一大批像赵启明这样对航天事业无私奉献的人们,才实现了中华民族的飞天梦,才有了一颗颗人造卫星的圆满成功,才树立了中华民族不屈的脊梁。
赵启明同志是平凡岗位上的一名普通工人,几十年来把青春和热血奉献给了他所热爱的航天事业,他孜孜求学、不断进取,在自学的基础上,他多次参加了技术培训班,获得了大专学历,1998年作为我国首批工人代表赴德国进修,理论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得到了不断的提高,多年来,他结合工作实际记下了20多万字的工作笔记,提出了几十个解决技术问题的方案,总结了“样板定位法”、“碳无纬布多层吸胶法”、“碳蒙皮铺层法”、“加密蜂窝定位法”等,在承担的型号任务中解决了一系列的关键问题。

赵启明不仅对工作认真负责,不断攀登技术高峰,对组里的同志总是毫无保留地把自己掌握的知识和经验传授给他们。多年来,他先后带徒十几名,使他们的技能均达到了高级工以上水平。其中有一半徒弟已全部掌握了复合材料胶接技术,并能独立地工作,成为了生产骨干、技能人才,使我国复合材料胶接技术不断得到继承和发扬,人才辈出。
充实的知识、扎实的技能、丰富的经验,使赵启明成为复合材料领域身怀绝技的技术带头人。他所研制生产的复合材料结构件产品、太阳电池帆板,已用于通信卫星系列、返回式卫星系列、气象卫星系列、资源卫星和宇宙飞船等多种型号、几十颗卫星,为复合材料、太阳电池帆板应用于航天领域做出了重大贡献,成为我国产业工人的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