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浩然新东方教育 新东方吴彧婷:透过郑渊洁的教育方式思考家庭教育

2017-12-21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前几天偶然在调台的时候看到了郑渊洁的儿子在接受采访,采访内容是关于郑渊洁对其的家庭教育话题.这段采访对我触动很大,于是引发了我对家庭教育的更

前几天偶然在调台的时候看到了郑渊洁的儿子在接受采访,采访内容是关于郑渊洁对其的家庭教育话题。这段采访对我触动很大,于是引发了我对家庭教育的更深一步的思考。随着第五届新东方家庭教育高峰论坛的即将来临,家庭教育话题越来越受到重视,所以节目结束后,我上网查找了郑渊洁的资料,发现他的教育方式独特而可取,在此与各位家长分享。

首先介绍一下郑渊洁,他是《皮皮鲁与鲁西西》的作者,这本书对于80后的孩子们很熟悉,小时候我也是对它爱不释手。但是最让人们轰动的不是这本书,而是郑渊洁同意自己的儿子辍学回家,然后自己对儿子亲子教育的做法。当年很多学者在电视上探讨他的这个做法的对错,但是终于没有定论。而如今儿子已经成人,教育的结果告诉我们,郑渊洁的这种教育方式是成功的,他的儿子已经长成为一个身心健康的有用之才。

郑渊洁最著名的教育观点就是:家长只要闭嘴、抬腿、走你自己的路。他对此的解释是:“不是放任自流,如果我希望孩子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我就会做那样的人给他看,家庭教育是不需要说明的,我觉得聋哑人的家庭教育是最成功的。

小孩最强大的就是他的逆反心理,你想教育他,做给他看就好了,作为家长,你只要闭嘴、抬腿、走你自己的路给他看。其实父母都有管孩子的瘾,人都是这样,喜欢做官管别人,要不那么多人想当社长、主编呢,当不成官,就管自己的孩子。

自己一败涂地,反过来要求孩子这个那个,是最要不得的。孩子就是父母的镜子。”这段话给我的启发最大。上大学的时候我读过一本名为《中国式教育》的书,其中就谈到中国的家长说话总是假、大、空。

什么意思?所谓假--很多家长教育孩子好好学习,多读读书,但是自己却做不到,这不是真正的教育;所谓大--中国人爱给一个犯了小错的孩子扣上一顶沉重的大帽子,孩子可能只是一次考试考砸了,很多家长会说这孩子一辈子都没出息了,一棒子就把孩子的一生给打死了;所谓空--太多家长平时会无限次地唠叨孩子“好好学习”,但这只是一句空话,有几个家长能详细地告知孩子什么叫“好好学习”,怎么样才是“好好学习”?而郑渊洁什么也不说,靠自己的行动给孩子做出榜样。

有句教育名言是这样说的,你想让你的孩子怎样做,你就怎样做吧。的确如此,如果孩子眼中没有一个模范,那他怎么可能模仿到好的行为?

郑渊洁在教育女儿时的另一个结果给了我第二个启发。郑渊洁曾在采访中提到:“我女儿上学了,儿子是我在家自己教的,因为儿子不喜欢上学,但是我女儿太喜欢上学了。因为我从小就跟她说,可以不用上学,结果她就逆反了。

这是我的疏忽,不应该这么早就跟她说不用上学,我应该和其他家长一样,从小就让她去参加各种学习班,这样她自己就会厌倦上学了。对女儿的这个教育,我是失败了,她现在成了全中国最喜欢上学的孩子。”听到这里,我想很多人都会无奈地笑了。

我们花了那么多时间苦口婆心地让孩子努力学习,结果却是事倍功半,甚至有些结果是适得其反。但是郑渊洁却因为不喜欢让孩子上学而让孩子反而热衷于此。其实学习本不是件痛苦的事情,只是我们唠叨得太多了,让孩子觉得,这件事只有被人强迫才会有人愿意干,所以才会厌学吧。

很多时候,我们一厢情愿地以为,我们为孩子付出了太多太多,但结果往往是孩子们不领情,反而觉得我们太操心太唠叨。如果我们换一种貌似“不闻不问”甚至“强加阻拦”的方式去对待他们,或许会得到以外的收获!

除此之外,给从郑渊洁身上得到的第三个启发就是:好孩子都是鼓励出来的。当然,这句话不只是他的观点,我从很多家庭教育的书上也看到过,但是他一个真正做到这一点的典型实例。有这样一段他和儿子的对话为证:

郑亚旗(郑渊洁的儿子):家长使用鼓励的方法,就能将普通孩子转变为天才?

郑渊洁:没错。但是对孩子的鼓励不能是一时的、即兴的,而要持之以恒的。作为家长,鼓励孩子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鼓励,不批评。

郑亚旗:你确实是这么做的。在我的印象中,我已经22岁了,你从来没有批评过我一次。不过我想问,难道孩子身上真的没有缺点吗?

郑渊洁:咱俩上次说过,孩子身上的所有缺点,都是孩子从他们身边的成年人身上学来的,特别是从和孩子朝夕相处的家长身上学来的。孩子身上有三种素质最强大无比,想像力、模仿力和逆反力。其中模仿力可谓登峰造极。家长想让孩子改正所谓的缺点,不应该直接批评孩子,而是要找到孩子身上缺点的出处,也就是源头,然后对源头进行斩草除根式的灭除。

郑亚旗:对于现在的孩子来说,学习成绩很重要。假如有个孩子在学校老是成绩不好,他又懒散,作为家长,也鼓励他?

郑渊洁:孩子在学校学习成绩不好,这肯定不是缺点,相反,可能正是他的优点。我们知道,如今的学校教育,基本上是填鸭式应试教育,完全适应这样的教育方式甚至如鱼得水的孩子,不会是创造型人才。社会的发展,需要的是创造型人才,不需要只能重复前人知识的考试机器。

孩子日后能否出人头地,取决于他是不是创造型人才。为什么牛顿、爱迪生和爱因斯坦读书时的考试成绩都不好?正是这个道理。这些创造大师在幼年都无法容忍应试教育。爱迪生被学校除名。牛顿藐视老师。爱因斯坦更是对学校生活感到厌倦,由于不尊重老师,他在16岁时退学。老师当时给爱因斯坦下的结论是这个人终身一事无成。

这段对话可以很好地解决那些家里有低分孩子的家长的疑惑。拿我个人为例,我上小学时的成绩特别差,总是全班倒数,我妈妈每次看到我的成绩后的反应就是先打我再骂上我一个星期。如此一来,我越来越讨厌学习,觉得它就是我挨打的罪魁祸首。

但是有一天,当我拿着70多分的卷子回家,这一次我并没有遭遇毒打,而是迎来母亲温柔地说“下次努力吧。洗洗手,咱们吃饭。”我当时就被感动得哭了。后来就为了我妈妈这一次的温柔,挑灯夜战,第二次考试得了90分。所以我现在在新东方教学的过程中,凡是遇到表现不好的学生,我第一想到的也不是批评,而是感化他们,让他们接受你,接受学习。

郑渊洁的教育结果是成功的。但是作为家长也不能盲目模仿,他有一套自己的教育理念,而且他也有能力靠自己教育好孩子,但并不是每个孩子都该退学回家。新东方提醒各位家长,我们应该借鉴的是他以身作则、身教重于言传、注重鼓励的教育方式,而不该再一味地责备孩子犯的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