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亚庆是肖劲光的儿子 肖劲光之女“我是海的女儿”

2018-03-21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肖劲光,航空兵师,1986年,明代绘画,海的女儿,父亲,曼陀林,俄罗斯研究会,苏联海军,海军司令,中国日报网环球在线消息:描着眉,涂着眼影,

肖劲光,航空兵师,1986年,明代绘画,海的女儿,父亲,曼陀林,俄罗斯研究会,苏联海军,海军司令,中国日报网环球在线消息:描着眉,涂着眼影,皮包上系着亮丽的丝巾,记者眼前这位70岁老太太对时尚元素的敏感,让人惊叹。她就是肖劲光大将的女儿肖凯。肖凯看上去比实际年龄年轻许多,她常常骄傲地说:“这是遗传”。

她的父亲肖劲光,曾被毛泽东称赞为“我党科班出身的第一个学军事的军事家”、“大知识分子”。作为我军第一任海军司令,肖劲光任职30年,成为世界上任职时间最长的海军司令。但鲜为人知的是,这位大将有着深厚的艺术素养,他用自己的才情影响着子女的一生。

才子佳人

我父亲1903年出生在湖南长沙赵洲港,18岁便与同班同学任弼时一起投身革命。他们在中学时曾住上下铺,两个人家里都很穷,看到街上画像馆的木炭画可以卖钱,便利用暑假画炭笔肖像画,贴补学费。父亲的艺术细胞就是在那时培养起来的。

父亲年轻的时候很帅,也很上进,但是我的外公开始并没有相中这个小伙子。外公是著名教育家朱剑凡,他在清末创办了中国第一所女子学校周南女校,也就是现在长沙周南中学的前身。听母亲讲,当年她家算是名门望族,家里还开了一个酒店,周恩来、邓颖超、蔡畅等人都是那里的常客,常在酒店的楼上开会。父亲当时作为第六师的党代表也经常在酒店出入。

母亲当年才貌出众,就读于著名的教会学校金陵女子大学,和孔祥熙的千金孔大小姐、孔二小姐并称为“三朵金花”。母亲不仅学习成绩拔尖,还精通英、俄、德三国语言。外公希望她的女儿能过上安定的生活,而不是嫁给一个南征北战的军人。

从未谈过恋爱的父亲却对母亲一见钟情,而且对她的追求异常坚定。听母亲讲,竟有一日,外公蹲在马桶上,而父亲就跪在他面前恳求,非要他同意把女儿嫁给自己。外公被感动了,当时就说:“那你答应我,一定要好好善待她。”母亲的性格就如她的乳名“穆慈”一样,贤淑,慈爱,心肠特别好。外公怕她受欺负,只提了这一个要求,就同意了婚事。

当时俄国十月革命的成功,在中国人心中产生了巨大的震撼,很快便出现了一股去俄国留学的热潮。父亲作为湖南进步青年的代表,被湖南的俄罗斯研究会送往莫斯科学习,母亲也一同前往,他们成为东方大学的第一批中国学生。

留学期间父亲就在思考一个问题:俄国十月革命的成功是枪杆子打出来的,中国要走俄国人的路,军事家绝对不可缺少,他要做一个中国的军事家。

父亲22岁学成回国,3年后再次被派到苏联列宁格勒托尔马乔夫军政学院系统学习军事。1930年回国后,父亲先后被任命为红三军团、中央军委的参谋长,参加了万里长征。每当我看到那组以长征为题材的雕塑《千古岁月》,那位吹笛子的红军和“红小鬼”,就会想起父亲。

在长征时,父亲背负着比别人更沉重的东西——军事书籍,不论是爬雪山、过草地、闯封锁线,情况怎样艰险,他都舍不得丢掉。这些书籍后来在延安时被毛主席称为“肖劲光藏着的宝贝”,经常借去研读。除此之外,还有一件乐器始终伴随着他,那便是洞箫。在长征途中,父亲常抽出洞箫吹奏一曲民歌小调,将士们也由此聊解疲劳和病痛,振作精神继续前行。

父亲有着很高的音乐素养。在解放战争围打长春战役中,父亲经常一边拉着二胡,一边思考作战方针,曲子仍是陕北和湖南的民歌。解放后,父亲又向海政文工团著名作曲家吕远学习弹曼陀林,演奏外国民歌。在旅顺口与苏联海军谈判期间,他唱的苏联歌曲“喀秋莎”,技惊四座。从这一点看,父母亲的结合,也可以算是才子佳人的绝配了。

“旱鸭子”当海军司令

父亲能成为世界上任职时间最长的海军司令,我觉得一个是党和人民对他的信任,还有就是他自己的执著。

1949年父亲任12兵团兼湖南军区司令员时,毛主席决定让父亲担任海军司令,建设一支强大的中国海军。这完全出乎父亲的预料。他着急地操着乡音解释:“主席,我是个‘旱鸭子’,根本不懂海军,怎么当海军司令哟?”主席不答话。父亲接着坦白:“我晕船特别厉害,这辈子总共坐过五六次船,每次上船都晕得在床上动弹不得。这怎么当海军司令,怎么指挥打仗?”但主席说,他就是看上了父亲这个“旱鸭子”。

父亲就这样硬着头皮上任了。主席只说要建立一支强大的海军,但当年我国1.8万公里的海岸线,没有一军一舰,如何强大?父亲每天都在研究。他最终确立要“从人着手”,先把人的思想武装起来,再建设舰艇。

父亲战胜了自己。之后,他领导创建了中国海军的许多个第一:创建了第一所正规的海军学校,组建了第一支快艇部队,第一个航空兵师,第一个潜水艇支队,第一个驱逐舰大队,研制了第一艘核潜艇……主席曾说,“有肖劲光在,海军司令员不易人,肖劲光是终身海军司令员!”

父亲爱海。这种爱,如同他在部队中提出的“爱舰、爱岛、爱海洋”口号一样,带着责任感和使命感。从离开家乡赵洲港到去世,前后整整70年里,父亲只回过故乡两次,总共不过两天的时间,而他的足迹却踏遍了祖国的万里海疆。战略地位重要的海岛,海军部队集中的军港、码头,他去过的次数难以计数。世界各国海军、海洋的一切信息,都吸引着他的注意力,也是他最喜欢与人交谈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