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永玉金猴邮票 黄永玉大师设计金猴邮票引发的悬疑问题知多少
T46“庚申年”邮票,俗称“猴票”,1980年2月15日发行,是中国邮电部发行的第一枚生肖邮票。正是由于这套邮票太过出名,围绕“猴票”的悬疑问题也总是时隐时现,比如“猴票”的发行量究竟是多少?为什么不少“猴票”背胶“挂脏”?
由于我在工作中和猴票设计者之一邵柏林先生有过密切交往,因此也有机会就这些问题向邵先生当面请教。
邵柏林先生1955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这所院校荟萃了当代中国顶尖的艺术家,如徐悲鸿、张仃、吴作人、李可染、李苦禅、黄永玉等。邵柏林对这些老师十分敬重,即便是“文革”中横遭迫害的黄永玉先生,在最困难的时候,邵柏林每逢元旦和春节也必去看望。这让黄永玉十分感动,并以挚友相称。
1979年1月1日,邵柏林如约又去看望刚从“风雨”中走出来的黄永玉,并提出请黄永玉先生画一组动物邮票。黄永玉先生一口应允,并向邵柏林建议:为何不发行一组生肖邮票呢?十二年我都给你们画。
邵柏林觉得这是个好主意,决定将此建议向邮票发行局汇报。双方约定,过一周邵柏林再来取稿。1979年1月9日,黄永玉将一幅“猴子”画稿交到了邵柏林手上。邵柏林看着这只充满灵性、活泼可爱的“猴子”,欣喜若狂,他凭多年在邮票设计部门打拼的经验,知道一枚精彩的邮票诞生了。黄永玉嘱咐邵柏林两件事,一是为猴票做后期设计,二是为猴票设计一枚首日封。
邵柏林取回“猴票”的画稿后,就向邮票发行局领导汇报了黄永玉的建议。正巧,当年春节过后,邮票发行局派出代表团出访香港,得知中国古老的生肖文化,已经成为境外一些国家和地区的邮票题材,而且受到集邮者的欢迎。而作为发明干支纪年的故乡,却没有任何反应!正是这些呼声,加速了中国第一套生肖邮票诞生的速度。1979年11月6日,邮票发行局“关于拟发行《猴年》特种邮票的请示”正式上报邮电部并获批准。
“庚申年”邮票的任务下达到北京邮票厂,印制过程异常曲折。“庚申年”邮票采用的是雕刻影写套印,由于自“文革”后,雕刻版印制邮票的方法被弃之不用,存在库房里的雕刻用墨时间太久,都已干结,在机器上根本走不起来。雕刻用墨厂家在天津,马上联系!回话却让大家犹如浇了一瓢冷水:生产时间要5个月!那不黄花菜都凉了。当时距发行只有两个月,生产新墨是指望不上了,只有就地解决。
值机的工人想了个办法,即在雕刻用油墨里加一些铅印墨。因为铅印墨相比雕刻用墨要稀,这一招果然灵验,机器走起来了!但新的问题又出来了。本来印制邮票的雕刻用墨是速干墨,经过机器印制后,邮票上的画面基本已干。而铅印墨则不是速干墨,由于在雕刻墨里添加了铅印墨,印出来的邮票画面干不了,这样就形成了后面印出来的邮票的背胶被下面未干的画面沾脏,行话叫“挂脏”。当然,“挂脏”也成为了日后“猴票”鉴定真假的一种方法。
原计划准备发行500万枚的“庚申年”邮票,由于印制过程中出现的邮票“挂脏”,致使成品率大大降低,最后只有检验合格的4431600枚入库,从而比原计划发行的500万枚,减少了568400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