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专家点赞《神奇的孩子》:呵护童真 鼓励孩子做自己
作者:教育报深度报主编 王强
“摇臂,我有话说。” “摇臂,我想跟你玩一会儿。” “摇臂,我拿我的手表和你交个好朋友吧。”
2月24日晚,湖南卫视播出的《神奇的孩子》节目里,一名叫陈安可的孩子天真的表现引起大家的关注。她是6岁的音乐小神童,学钢琴一年时间,即能演奏钢琴八九级的曲目。网络上疯传她钢琴演奏视频,也因此收获音乐粉丝满满。但在《神奇的孩子》节目中,最引人关注的却是她的纯真世界。在节目采访中,陈安可不时被现场机器吸引,频频走神。直到娜姐灵机一动,化作摇臂和安可对话,才让节目顺利“回归”。
原来陈安可是个相信童话的天真孩子,家里的每个娃娃都有自己的名字,平时安可会照顾它们和它们说话。在观众惊叹节目精彩之余也发出疑问:为什么我们身边很少出现像安可一样葆有童真的孩子?其实,从孩子的身上找原因,不如从教育方式上找答案。安可在现场童真、萌趣的表现,如果换做在生活场景中,往往会得到不一样的回应。在许多父母眼里,孩子“无法好好聊天”、“时常被其他事物吸引”的行为常被定义成“注意力不集中”、“行为不标准”,父母会制止、纠正,甚至用各种办法加以“训练”,让孩子能集中注意力的完成规定动作。
但在《神奇的孩子》舞台上,陈安可的行为没有被制止,当陈安可注意力被摇臂吸引走,主持人跟随孩子的步伐,引导安可和摇臂“做朋友”,之后再顺其自然的将孩子的注意力转移到自己的话题中,既为观众呈现了安可的奇思妙想,也完成了访谈的任务,这是主持人谢娜的智慧,也是节目组秉承的教育理念。孩子的天真、童心、好奇心难能可贵,当孩子的想象力开始萌芽,用“尊重”和“耐心”浇灌,才是呵护童心的正确打开方式。
童话大王郑渊洁曾说,如果一个15岁的孩子问妈妈:“这颗行星是男星星还是女星星啊?”那么,他的妈妈应该欣喜若狂,而最不该说的就是“你都多大了还问这种问题”。当孩子在好奇心的趋势下试图去了解这个世界时,作为父母应该陪在他身边,和他一起摸索,说不定“神奇”就在不远的地方。一个难以掌控的孩子,他的神奇之处往往也难以想象。在《神奇的孩子》的舞台上,神奇技能或许可以通过训练得来,但孩子的童真天性是稍纵即逝的,“发现他,保护他”,是《神奇的孩子》的责任与担当。当父母尝试着用一种包容与欣赏的眼光看待孩子的一举一动时,就会发现:其实孩子就是最好的生活家、思考家,无需刻意训练,“纯真”就是一份难能可贵的“神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