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圣琦做客胡同里的百家讲坛 讲述音乐情缘
9月13日下午,由海淀区北下关街道办事处公共事业管理科主办,社戏团队承办的第二十六期“胡同里的百家讲坛”在大钟寺社区活动室开讲。著名萨克斯演奏家、音乐家、指挥家、“中国萨克斯第一人”范圣琦以“奏响时代萨克斯笑看人生风雨路”为主题讲述他80多年来与萨克斯音乐为伴的故事以及分享如何保持一颗年轻的心追逐梦想的人生感悟。
活动现场,有部分萨克斯爱好者携带乐器,专门来听范圣琦老师讲课,他们还向范圣琦老师请教了一些对萨克斯不理解的问题。范圣琦老师都耐心的、一个一个地帮他们解决了困惑,还教他们了一些吹奏萨克斯的技巧和自己多年总结的方法。活动结尾,85岁高龄的范圣琦还为现场的观众演奏了好几首经典曲目,他精气神十足,声情并茂地吹奏了《梁祝》(化蝶)、《当你老了》、《我和你》(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主题曲),他的音乐和他的精神状态,感动了现场所有人,受到了观众的热烈掌声。
音乐使我的生命更有热情
大多人都会觉得是时髦又前卫的人做的事儿,想象中他们一定是热血青年,撕心裂肺的拉扯着嗓子,吼出别人都听不明白的叫喊。然而有这样一支乐队----老树皮乐队,最年轻的成员也年近半百,队长范圣琦已达耋耄之年,然而他们的音乐梦想从未停止过,仍然活跃在各大演出舞台上。
老树皮乐队的成立源于一次与电影的意外碰撞。92年陈凯歌导演为他的电影《风月》寻找爵士乐队,他找到了范圣琦,经过多次筛选,乐队才确定了最终人选。乐队精彩的表演随着电影的热映去往了国外,引起了极大的反响,老树皮乐队这个名字也渐渐走入了大众视野。
在为电影配乐之前,范圣琦都没有想过给乐队起名字,直到陈凯歌提出这个要求,他才想到这件事。乐队的名字由他的妻子所取,“老树皮”历经岁月沧桑,经过风雨,见过世面;任劳任怨,不屈不挠,只要不死,就为枝叶输送营养;更老而弥坚,象征着顽强的生命力。
1999年,范圣琦以中国音乐家的身份访问了美国,在波士顿与著名的爵士乐演奏家交流,为大洋彼岸的朋友们吹奏了他改编的中国乐曲《梁祝》《阿细跳月》《我爱你,塞北的雪》等,使美国人对这位中国学者投来惊叹的目光,立时引起轰动。美国各大报纸纷纷报道,称他为“真正的音乐家”,展现出“东方爵士乐”的独特韵味。
如今的范圣琦每年都会应邀出国四五次,一年有大半时间都会在外演出。他的音乐梦想虽久经风雨、斑驳沧桑,却历久弥新、韵味十足,仍然保有十分的热情。
别让梦想死在25岁
有的人25岁就死了,到75岁才埋葬。而有些人,即使到了85岁,依然可以活得像个少年,范圣琦就是这样的人。他是范仲淹的第28代孙,著名的萨克斯演奏家、国家一级演员、指挥家、老树皮乐队队长。几十年来,范圣琦老先生的人生轨迹都围绕着同一主题:音乐。
12岁大哥参军后留下的萨克斯成了范圣琦音乐追求的起点。之后,从铁道文工团到赴美留学,再到老树皮乐队,范圣琦手捧一只萨克斯,八十载风雨艺术路,只为追求音乐的极致。在给陈凯歌导演,张国荣、巩俐主演的电影“风月”录制配乐时,他给自己的爵士乐队取名“老树皮”,意为“历尽岁月沧桑,经过风雨,见过世面,任劳任怨,老而弥坚,有着顽强生命力”。
他说,“人只能活一次,梦想却可以各自精彩,不用纠结怎么选择,一路走到底,这辈子已经足够精彩。”梦想的路上有康庄大道,也有崎岖山路,但是重要的是坚持不懈,永不停息,无论在什么年龄,只要保持一颗年轻的心,80岁照样活成18岁。他还说,“梦想对于每个人来说,从没有年龄和地域的限制。心存梦想,永远不会老。没有梦想,心比身体先衰老,可我们偏偏都不愿老去”。
活动结束后,记者采访一名现场观众,他说道:“范圣琦老师是我们都很喜欢的艺术家,我们很多人都是听着他的音乐长大的,今天目睹并聆听他的讲座,对他有了更多的了解,有了更多的感同身受,也让我们学习到了他那种处事乐观的心态和追求梦想的执着,这得感谢北下关街道,也祝愿胡同里的百家讲坛越办越好!”
海淀区北下关街道办事处公共事业管理科科长侯京玲出席本次讲座,北下关街道微信运维中心主任张弓惊主持了本次活动,北下关街道各社区数百名居民参加了此次讲座。
胡同里的百家讲坛是北下关街道为打造“文化北下关、书香北下关”品牌的一项重要活动,是为丰富辖区内群众业余文化生活,增进与明星大师之间的交流、学习,同时也为明星大师走进基层提供一个平台而开展的一项以社区为主体的文化活动,已成为海淀区一项独具特色的公共文化活动。
海淀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陈名杰表示:“胡同里的百家讲坛将名家大师与普通百姓联系在一起,这既能让名师大家密切联系群众,也能让群众近距离与名家大师交流,形成良好的文化互动形态。”
北下关街道办事处主任毕淑琴对胡同里的百家讲坛也赞不绝口:“国家在大力倡导公共文化服务的建设,海淀区也在积极创建国家公共文化示范区。而‘胡同里的百家讲坛’在这样的契机下,紧紧抓住了北下关地区群众的文化需求;践行文化下基层,艺术为人民。我们希望这样的文化平台能吸引越来越多的文化名人走进社区,持续不断地让普通百姓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