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树义病情 中科院张树义:重大人类疾病病毒大多来自动物
——中科院动物所有关专家就“非典”高危动物及野生动物管理提出建议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张树义研究员
最新研究表明,SARS病毒可能来源果子狸等野生动物。其实,在历史上,让人类鸡犬不宁的病毒有很多(如果不是全部)都来自动物,下面简要介绍最近几个著名的例子。
艾滋病毒可能来自灵长类动物
人类艾滋病病毒是怎样起源的?发源地在什么地方?这一问题在发现艾滋病后相当一段时间内令人十分困惑,世人众说纷纭。经过不懈的努力和艰苦的探索,科研人员很可能找到了该病毒的自然宿主,或者至少是宿主之一——生活在非洲的绿猴或称非洲猴。
由于非洲炎热的气候和潮湿的居住环境,使得全非民族的生活习性与“文明社会”难以接轨,各种人畜共患的传染性疾病在该地区的流行发展都迅猛顽固;另一方面,在许多地方,尤其是乡村部落,发生性关系是十分随意的事。某些地区的居民还有一种世代相传的习俗:用猴血来刺激人的性欲。他们将公猴血和母猴血分别注入男人、女人的大腿处或耻骨区及手背臂上,甚至用这种将猴血注给人体的方法治疗妇女的不孕症和男性阳痿等病。不过,如果追溯该地区这种习惯风俗,最早的年代可能远远长于艾滋病流行的历史,使得这一观点也有令人怀疑之处。
还有观点认为,绿猴生活在人类居住地附近,或成群结队于公园等场所,与人们嘻戏,有时会咬伤游客,这样就将猴艾滋病毒传给人,尤其多见于居住在扎伊尔的海地人。又由移居至美国的海地人将病毒传到美国,再通过美国这个世界各地人口流动性最大的国家传播到全球各地。
埃博拉病毒也可能来自灵长类动物
1976年,埃博拉病毒出现在非洲的刚果民主共和国,其名字源于刚果境内的一条河流。埃博拉病毒首度爆发就显现出巨大的杀伤力,夺走了270条性命,不过当时没有人知道这究竟是何种病毒。此后,这种神秘的病毒先后出现在加蓬、苏丹、象牙海岸,甚至英国。埃博拉病毒第二次大爆发是在1995年,有245人死于非命。在发现埃博拉病毒的二十多年时间里,全世界死于这种可怕病毒的人大约有一万人。事实上,由于这种病毒多发生在非洲偏僻地区,所以实际死亡的人数可能远大于这一数字。
埃博拉病毒的症状十分恐怖。感染者发高烧,肌肉疼痛无比,体内的心、肝、脏等内部器官开始糜烂成半液体的块状,最后患者眼睛、嘴、鼻子和肛门大量出血,全身皮肤毛孔浸满污血而死。它几乎成了一个神话世界里的魔鬼!埃博拉病毒极易通过患者的血液、精液、尿液和汗液传播,一般潜伏期为三周,感染者的死亡率可以高达80%。发病初期的症状极具迷惑性,容易被医生误认为是普通的发烧或者麻疹。
最近,刚果西北部与加蓬接壤的地区再次大规模爆发致命的埃博拉病毒。据最新消息,已经有100多人因埃博拉病毒致死。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部分专家已经前往该地区调查疫情,并提供救援帮助。据刚果卫生部长对媒体公布的消息称,此次埃博拉病毒爆发的原因是当地居民食用了附近森林里死去的灵长类动物。
亨德拉病毒来自狐蝠
1994年9月,在澳洲东岸昆士兰省首府布里斯班尼近郊的亨德拉镇,一个赛马场发生了一种导致赛马急性呼吸道综合症的疾病,这种疾病的典型特征是严重的呼吸困难和高死亡率,还表现为人接触性感染,14匹赛马和1人死亡。病原体被分离鉴定后,证明是副粘病毒科家族中的一员,最初被命名为马麻疹病毒,后被命名为亨德拉病毒。
亨德拉病毒出现后,当地对5000多家养动物进行了抗体检测,没发现有抗亨德拉病毒的抗体。后来,调查的目标转到了能在发病地区之间活动的野生动物,发现黑狐蝠、灰头狐蝠、小红狐蝠、眼圈狐蝠等四种狐蝠体内具有抗亨德拉病毒的抗体。
此后,又在一只怀孕的灰头狐蝠生殖道内分离到亨德拉病毒。对昆士兰的1043个狐蝠样本进行血清学检测,发现47%的样本呈亨德拉病毒阳性反应。抗体监测发现狐蝠体内的抗体水平与疾病的地方流行性相一致,预示狐蝠处于感染的亚临床状态。
虽然没有发现病毒从狐蝠直接传播给马,但实验室感染证实这种方式是可能的。最可能的传播途径就是马采食了被携带病毒的狐蝠胎儿组织或胎水污染的牧草所致。在昆士兰,马群的发病时间正好与果蝠的繁殖季节相重叠,而且从实验室感染和自然感染的狐蝠胎儿组织中分别分离到亨德拉病毒,进一步支持这一推测。
其次,马由于采食狐蝠吃剩的果实而感染也是发病的原因之一,病毒在马群中的传播是通过感染的尿液或鼻腔分泌物,人由于与病马接触而感染。实验室感染的情况下,亨德拉病毒却不易传播。
尼巴病毒也是来自狐蝠
1998年9月至1999年4月,尼巴病毒在马来西亚首次爆发,导致成千上万头猪死亡,并在几周内传染给人,所感染的276人中有105人死亡。采取死亡病人脑脊液检查,间接免疫荧光显示尼巴病毒抗体呈阳性,血清用IgG和IgM捕捉ELISA方法可检测到尼巴病毒抗体。RT-PCR证实为一种类似亨德拉病毒样病毒,但临床及流行病学均与亨德拉病毒不同,认为是一种新的病毒,取名为尼巴病毒。系统学研究发现,尼巴病毒也属于副粘病毒,在现有的副粘病毒科成员中,尼巴病毒与亨德拉病毒亲缘关系最近,被归为一个新属。
在尼巴病毒感染的猪场内,病毒传播速度很快。同一猪场内的猪之间的传播,极有可能是通过直接接触病猪的分泌物或排泄物,如尿、唾液、喉气管分泌物等,尤其是在封闭式猪舍内。病猪的典型特征是急性高烧、呼吸困难和神经症状。
病人均为猪场或屠宰场工人,表现为起病急、发烧、头痛、行为改变、肌痉挛、心动过速、视力轻度模糊。接着,病人开始昏迷,神经症状和体征进行性恶化,呼吸极度困难,不可逆性低血压及峰形发热。典型病人从发病到死亡仅6天。
大部分病人为脑炎症状,少数出现非典型肺炎症状。人群中的感染病例多为同感染尼巴病毒猪直接接触的饲养人员,主要是通过伤口、病猪分泌物、排泄物或唾液、鼻腔分泌物、血液、尿液、粪便、以及呼出的气体等直接接触而感染尼巴病毒,没有发现尼巴病毒在人之间传播。
马来西亚当局认为,当地除尼巴病毒外,当时乙脑也在流行。猪场工人在感染尼巴病毒前,也可能接触乙脑病毒,所以有一些病人体内同时有乙脑抗体存在,但此次尼巴病毒流行时,乙脑病毒不起主要作用。
鉴于尼巴病毒与亨德拉病毒有很近的亲缘关系,所以蝙蝠就成了首要的监测目标。马来西亚蝙蝠种类多样,包括至少13种食果蝙蝠和60多种食虫蝙蝠。对14个种324只蝙蝠血清进行检测,其中5个种(包括1种食虫蝙蝠)的21只蝙蝠有尼巴病毒中和抗体。后来又从黑喉狐蝠尿液内分离到尼巴病毒,进一步证实了狐蝠就是尼巴病毒的自然宿主。
对尼巴病毒的研究结果表明,这场病毒的爆发很可能与砍伐森林密切相关:森林面积减小、食物不足,迫使狐蝠从传统的森林生境中迁移到森林边缘附近的果园取食;而马来西亚有许多养猪场与果园毗邻,狐蝠污染的果实掉落到地上,被猪吃掉,从而把致命的病毒带到人类社会。(中国科学院动物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