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大足石刻、荣昌夏布等传统文化融进当代艺术 重庆艺术家傅文俊个展办进中国美术馆
能够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个人作品展,相信是很多艺术家的梦想,现在又有一位重庆艺术家实现了这个梦想!9日,《和而不同:傅文俊数绘摄影展》正式在中国美术馆开幕,傅文俊近5年来创作的57件作品将在中国美术馆展览至3月19日结束。傅文俊也成为了重庆直辖以来第四位在中国美术馆举行个展的重庆艺术家,也是重庆近10年来第一位在中国美术馆开个展的摄影家。
中国美术馆展览现场
在出发去北京之前,记者在傅文俊的工作室看到了即将在中国美术馆展出的部分作品。此次在中国美术馆的个展,傅文俊展出了他近5年来创作的57件作品,包括了《和而不同》《昨夜西风》《游戏》和《他心通》四个摄影系列作品以及一件大型影像装置作品《后工业时代》。
与传统摄影作品不同,如果不是知道这是一个摄影展,直接看到傅文俊的作品你可能会觉得更像是一幅幅的抽象绘画作品。仔细看,好像又能看到一些摄影作品的痕迹在里面。
《他心通》 No .1
“这就是我提出的‘数绘抽象摄影’。”傅文俊介绍到,在创作之前他会去拍摄很多的素材,比如到世界各大博物馆、美术馆拍摄经典作品、到荣昌拍摄非物质文化遗产夏布、到大足拍摄大足石刻,甚至是到内蒙古去拍摄胡杨林,“作为观念摄影,我会把拍摄到的素材进行二次创作,最终根据自己的思想和想要表达的内容,创作成为一件全新的作品。”展览策展人、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彭锋的解释则更加通俗易懂:“傅文俊的作品通过多层照片的修饰、拼接和叠加,造成了抽象绘画效果。”
你是不是觉得这种创作方法类似于我们经常使用的PS(Photoshop)等技术?不过第一代的Photoshop发布于2000年,但傅文俊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末就开始了类似的尝试。傅文俊其实是川美绘画系油画专业的毕业生,毕业后傅文俊成为了一名宣传干事,工作中开始接触到了相机。
《游戏》No.6
“一开始只是用相机收集素材,拍的都是一些纪实照片,还曾经在报纸上发表过。”傅文俊回忆到,大概是在1987年的时候,在为自己的油画创作拍摄素材时,他开始使用二次曝光的技术——那是在胶片机时代,在同一张胶片上曝光两次。“为了达到最终的效果,我还专门去暗访指导工人冲洗,结果我发现,当时拍出来的照片完全可以成为独立的作品。”这成为了傅文俊尝试观念摄影的开端。
这样一直发展到2000年,傅文俊开始接触到了观念摄影,“观念摄影能有更多主观性的艺术创作,而不简单是记录拍摄。”这让傅文俊为之着迷,并一直坚持到了现在。
摄影是由西方传来,观念摄影最早也起源于西方,但如果仔细观察傅文俊的摄影作品,你会看到很多中国元素,比如《幻化》系列是将他拍摄的大足石刻和夏布进行结合;《他心通》系列是将大足石刻和西方的X光透视技术叠加到了一起;《昨夜西风》则是宋版书和胡杨木的拼接再创作。
《昨夜西风》No.3
傅文俊一直关注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但是怎样能够走向世界,这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傅文俊说最终是他在瑞士一家私人美术馆看到的毕加索的作品启发了他。“1956年齐白石和毕加索在法国见面,在这之后毕加索用他自己的方式创作了一系列具有中国元素的作品。”这让傅文俊开始尝试把西方当代艺术作为载体,把中国传统文化作为精神内涵,“利用拼接、挪移、叠加等西方后现代主义艺术方法,将其和中国传统文化结合起来。”
傅文俊的作品最终获得了广泛认可,受邀参加过意大利三年展、威尼斯双年展等多个重要国际艺术展览并获奖。重庆市摄影家协会主席杨矿认为,“傅文俊摄影作品超越了摄影的形式,诠释了摄影艺术的各种可能性和偶然性,为我们从事摄影的人打开了另一扇窗口。傅文俊的探索和努力值得期待,这是东方思维好现代科技碰撞的结晶。”
当9日下午记者和傅文俊再次进行电话采访时,能听出傅文俊还是有些小兴奋。对于他来说,在中国美术馆办展览是实现了一个梦想,同时傅文俊也希望,有机会能在家乡重庆做一次个展。
《后工业时代》
重庆晨报:为什么会想到进行观念摄影创作?
傅文俊:摄影最早更多是被当成一门技术,而现在在当代艺术领域,影像是艺术的一个重要的门类。艺术就是为了表达艺术家的思想,不论摄影还是画画,现在可能是摄影是更适合我的表达方式。
重庆晨报:能在中国美术馆做个展是不是梦想成真?
傅文俊:能在中国美术馆做个展,特别是摄影展的确很难。我在去年就提出了申请,要经过美术馆专业评审委员会的评审,最终通过了才会邀请你办展览。
重庆晨报:你参加了世界各地的多个重要国际展,现在又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了个展,有没有计划在家乡重庆做一次个展?
傅文俊:作为重庆的艺术家,肯定希望能够在自己的家乡做展览,希望未来有机会,我能够在重庆做一次全面大型的个展。
傅文俊(右2)在开幕式现场
傅文俊,中国当代艺术家,1955年生于重庆,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主要从事摄影、装置、雕塑和油画的艺术创作,提出并创立了“数绘抽象摄影”流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