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宏特吴连生 山西宏特示范资源价值最大化
今年4月12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布了《关于规范煤化工产业有序发展的通知》,明令叫停不符合要求的煤化工项目。这一政策意味着煤化工行业准入将更趋严格,对中小煤化工企业筑起了更高的门槛。
焦化、电石、合成氨等传统煤化工产业近年来重复建设严重,产能过剩30%。面对严酷的行业准入,传统煤化工领域的中小企业非常苦恼,他们反映:煤液化、煤气化制烯烃等现代煤化工动辄投资数百亿元,而中小煤化工企业资金实力不足,根本无法介入。那么,他们未来只有死路一条吗?
"传统产业改造的潜力在‘循环’,只要我们在传统产业的土壤中植入‘循环’的种子,同样能开出绚烂的花朵。"山西宏特煤化工有限公司董事长吴连生这样认为。
如在焦化产业中,煤焦油是炼焦的副产品。记者在调查中了解到,长期以来山西省的煤焦油除了少部分能进行初加工制成煤沥青、橡胶原料外,大部分没有什么工业用途,一些企业根本不配置煤焦油回收装置。资源不能充分利用,循环更是谈不上。
这种"只焦不化"的状况为业界痛心疾首,但同时也成为中小企业谋求发展的一个突破口。据记者了解,宏特公司就是将煤焦油这样的"废物",视为循环经济模式改造和传统产业重塑的宝贝。
山西宏特煤化工有限公司是一家民营企业,成立9年来始终注重产业链的不断延伸,依靠自主创新,已经初步形成了煤焦油深加工循环经济产业链,成为众多中小煤化工企业学习的典范。
目前,该公司已形成了国内规模最大的45万吨/年煤焦油加工装置;国内唯一的3×5万吨/年煤系针状焦装置;世界最大规模、国内首套萘法制4万吨/年苯酐装置;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国内首套25万吨/年特种沥青加工装置,及12万吨/年新工艺炭黑装置、3×6000KW尾气发电装置。
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在该公司总体技术中占比100%。这样的产业链打破了国外垄断,填补了国内空白。
该公司产品加工深度领先国内同行业3~5年,已具备加工煤化工初级、一次、二次、三次、四次产品能力。可以从煤焦油中提取初、中、高三个等级5个系列40余种煤化工产品,且产品原料全部为煤焦油。
前道工序生产的产品为下道工序所需要的原料,而前道工序所生成的废气、废物,又回到其他系统工序中回收利用,使其变为有价值的原料、燃料及产品,以此往复,将煤焦油 "吃干榨尽",实现价值最大化。
根据宏特公司高管的描述,记者绘制了宏特园区循环和企业内部循环的经济链条,并大体计算出了各个环节带来的经济效益。
在煤焦油加工利用方面,宏特的主要原料煤焦油有60%是由企业所在的交城经济开发区内焦化企业供给,实现了园区内原料循环利用,每年节省运费1600万元。
在焦炉煤气利用方面,宏特第二大原料煤气也由园区内两大焦化厂双回路直接供给,实现了园区内燃料的循环利用,其价格比同时期天然气价格低50%。同时企业内部还设计安装了回收余热装置,利用废弃低热值炭黑尾气产生蒸气供生产使用,两项年节省煤气8000万立方米,年节支3712万元。
而企业内部,从焦炭副产品焦油,再到精细化工产品,每前进一步,产品附加值都会大幅度提高。煤沥青到煤系针状焦,附加值提高6000元/吨;蒽油到新工艺炭黑,附加值提高2500元/吨;粗酚到苯酚、间对甲酚、邻位甲酚,附加值提高2000元/吨。
通过这一系列转化,宏特实现了企业微循环和外部循环,资源得到综合利用,外延关联产业蓬勃发展。
现在,该企业国内最大、世界第三、技术一流的6万吨超高功率电极项目已经动工兴建,将于今年年底投产;世界最大的5000吨的通用级沥青基炭纤维装置已经动工兴建……他们始终认为,处在传统煤化工产业领域里的中小企业,不可能把眼球盯在大型现代煤化工项目上,中小企业的真正出路在"循环"。向产业链高端挺进,才能获得突破,实现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