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良为什么不抵抗? - 知乎
这里先切回正题,张少帅为什么不抵抗?原因有很多,但一个很重要又被大家忽略了的原因是,张少帅没实力抵抗,也不愿意抵抗.张学良虽然继承了大帅东北王的称号及30万东北军,但其时大部分东北军精锐为争夺京津地区部署在关内,(其实张大帅时就已把战略重心从东北转向了京津地区,这才有了直系和奉系为争夺京畿的两次直奉战争,及最后奉系控制北京城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局面)张大帅身死后,奉系在京畿附近的实力并未受太大影响反因少帅入关参与中原大战而加强。到31年东北地区只有10万左右的老弱病残及少数警察部队,且分布在东北三省及全境及内蒙部分地区,根本无法阻挡日军精锐的关东军。而少帅本身也不想抵抗,其一其战略中心已开始转移,其二如将关内精锐调进东北和日军火拼,无益于将中原大战获得的成果(京津的实际控制权)拱手让人,就算是调军回东北火拼日本人,以中东路的前车之鉴来看拼赢的概率也不大。而且少帅低估了日军的野心,以为会和以前的各种事件一样,可以通过外交解决。所以少帅很实际的下达了不抵抗的命令
至于蒋介石,对张学良此举算是恨之入骨,原因除了希望张和日本人火拼,国民政府兵不血刃实际控制京津之外。更多的是作为政治家,蒋有其全局视野。将知道,日本国内并不是铁板一块,而是分为主战的军部(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的历史教科书称日本为军部法西斯)和主和的政府。918是军部擅自发动,并没有通过政府。日本的高级文官精英们也在为此事大为光火(不得不承认,日本的文官精英的战略头脑确实要胜过军部将官许多)日本首相声称要将东北还给中国(可惜后来军队政变,将其暗杀)此时,作为政治家的蒋介石敏锐的觉察到,东北军抵抗的越猛烈,就可以给日本政府和军队的博弈中提供越多的筹码,假如张学良当时能遏止住关东军,哪怕守不住,至少也要给日军迎头一记闷棍,那石原莞尔一流很可能会因此而成为日本国内一例经典的反面教材,其余狂热份子也不可能因九一八事变的巨大胜利而将中国视作创造奇迹的宝地,下克上的风气会被压制,日军侵略中国的步伐也会被大大延缓,甚至于整个抗日战争都可能根本就不会发生。
可是历史不能改写,写到这里我也困了,明天还要早起,有空在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