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员的诞生》火了导师章子怡,现象级综艺导师该如何诞生?

2018-02-10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一款新综艺正因为一场意外的导师演技争论,在网络上快速走红--<演员的诞生>. 作为一档明星演技PK的综艺,尽管过去在音乐综艺中出现过类似的学员PK后,胜出者挑战导师的节目模式,但节目聚焦演员演技.明星对战的模式,依然实现了国产综艺难得的原创模式突破. 但最终引发网络热议.被各种花式解读,从而提升节目热度的,是那段章子怡刘烨"评论"郑爽演技的片段,这也符合近年来国内外综艺的走红模式:选的是选手,秀的是导师. 国产综艺导师模式实际上引进自荷兰综艺<Voice>,在此

一款新综艺正因为一场意外的导师演技争论,在网络上快速走红——《演员的诞生》。

作为一档明星演技PK的综艺,尽管过去在音乐综艺中出现过类似的学员PK后,胜出者挑战导师的节目模式,但节目聚焦演员演技、明星对战的模式,依然实现了国产综艺难得的原创模式突破。

但最终引发网络热议、被各种花式解读,从而提升节目热度的,是那段章子怡刘烨“评论”郑爽演技的片段,这也符合近年来国内外综艺的走红模式:选的是选手,秀的是导师。

国产综艺导师模式实际上引进自荷兰综艺《Voice》,在此之前,国产综艺只有评委,没有导师。

对比国内综艺和先行一步的欧美综艺,业内大咖为什么频频以导师身份登陆各大综艺,什么样的艺人才真正具备导师资格?作为一个导师,又该如何在对选手做出点评和引导的同时,巧妙配合电视综艺的娱乐需求,引导收视率?又是什么样的综艺,更能帮助导师完成走红、甚至翻红,从而见证导师的崛起?

导师的资格:大牌导师永远是稀缺资源,欧美综艺更敢用新人

在导师集体出现之前,国产综艺也曾经历一段“毒舌”时代,特别是2005年“超女”获得极大成功后,一大批同类选秀节目的跟风登场,让柯以敏、黑楠、杨二车娜姆、包小柏等毒舌评委接连成为各大综艺的香饽饽。

终结“毒舌”评委盛世的,是2007年杨二和柯以敏在重庆卫视上演的一场备受批评的对骂表演,该节目随即被勒令整改,柯、杨被点名要求下课。同年,广电总局在批复“快男”时规定中注明:不能把评委岗位作为自我表现、包装炒作、借机成名的舞台,不能选择有丑闻、绯闻和有非议的人做评委。

此后,毒舌型评委迅速消失于国产综艺的舞台,国产选秀综艺陷入漫长的瓶颈期,节目难以找到新的突破口。

直到2012年,《中国好声音》横空出世,其中最引发各方热议的,正是坐在转椅上展开抢人大战的几位大牌导师。导师,由此正式取代评委,成为引领中国真人秀节目收视率的关键钥匙,国产综艺也正式走进“导师时代”。

随后五年,多档音乐和才艺真人秀接连开播,几乎所有的卫视和网站,都开始争夺大牌导师,周杰伦、陈奕迅、成龙、章子怡、罗大佑、汪峰、那英、冯小刚、郑钧、李玟、韩红、黄晓明、张惠妹等越来越多大牌艺人加入到导师队伍中来,而不同导师在一场场抢人大战中的个性表现也成为节目收视率最好用的灵药。

“无论是国内还是欧美成熟综艺,大牌明星永远是核心资源,是兵家必争之地。”有业内人士指出。

欧美真人秀之王《美国偶像》曾在十二季以1800万美元的年薪力邀歌坛巨星玛丽亚·凯莉加盟,创下“美国偶像”评委的新纪录。而今年又有国外媒体报道,在ABC电视台重启的《美国偶像》节目组内部人士透露称,节目组以惊人的2500万美元酬劳拿下“水果姐”凯蒂-佩里。

相比国产综艺,欧美综艺其实更敢于启用当红的年轻艺人。美国偶像”亚军亚当·兰伯特、米利-塞勒斯、乔-乔纳斯和朋克小魔女艾薇尔-拉维尼都曾经受邀担任《美国偶像》初审评委嘉宾。而《美国好声音》的导师克里斯汀娜·阿奎莱拉、亚瑟小子与夏奇拉等,在只是歌坛新人时,就已经成为这档美国目前硕果仅存的音乐真人秀的导师。

业内人士认为,大牌并不代表着一切,到底要不要大牌,其实取决于节目主题和模式,但在竞争激烈的卫视和网络综艺战中,大牌艺人的确是最好的收视敲门砖和话题制造机。

至于导师资格到底是什么,则是因节目而异,根据不同的节目,明星人气、实力、资历对于导师资格来说都是重要考量项。

但一个重要的趋势是:随着综艺对年轻观众争夺的白热化,国产综艺也开始像欧美综艺一样,启用吴亦凡这样的年轻艺人担任导师。“说到底,综艺总归是收视率为先,对于制作方来说,能让节目红起来的导师就是最有资格的导师。”

导师的秀场:国产综艺组队讲相声,欧美综艺创造手撕、毒舌、励志的导师战队模式

《演员的诞生》中,章子怡对年轻演员演技的点评不仅引发热议,更受到各方一致好评。“这很正常,导师综艺从来都是导师的秀场”,业内人士认为,导师早就以其专业水准和强号召力成为节目的核心资源,也是综艺节目更容易打出“响声”的一张牌,问题是,如何用好导师牌。

国产综艺正在遭遇导师点评的审美疲劳。以不久前季终的《中国新歌声2》为例,虽然请来了那英、刘欢、陈奕迅、周杰伦这样的强导师阵容,但不少观众看完第二季后,觉得节目套路满满。有网民评价道:“如果说盲选、谈梦想、导师抢人的戏码在首次出现时还比较有新意,那么玩到第6年,就只剩尴尬与老套了。”

“本质上讲,国产综艺导师点评少有真枪实弹,而是普遍采取了温情款款的模式,不毒舌,少煽情,那么要制造娱乐效果,就只剩下组团讲相声了。”随着国产综艺进入抢人大战模式,郭富城3000万元上《中国好舞蹈》,冯小刚2000万元身价亮相《笑傲江湖》,陈奕迅2000万元上《中国新歌声2》,导师费用不断拉高,如果不能令高价导师物尽其用,导师就真的太贵了。

相比之下,欧美综艺的导师则更突出个性化,也比国产综艺更加“毒舌”。

《美国偶像》节目的评委、电视制片人西蒙·考威尔正是因其独特的“毒舌”评审风格受到观众的关注和欢迎,成为家喻户晓的名字,并被誉为欧美选秀综艺之父。而最令选手恐惧的,永远是他毫不留情地点评,有选手说,“你永远不知道西蒙·考威尔接下来会说什么,但这正是我参加这个节目的原因。”许多选手接受节目访问时,都将西蒙·考威尔的点评视作最怕的环节,但最喜欢的导师同样是西蒙·考威尔。

“但‘毒舌’可不是西蒙·考威尔这种王牌综艺导师的全部,”西蒙的“毒舌”风格和国产综艺早期的那些知名“毒舌”可谓截然不同,前者更接近一场秀,是为了毒舌而毒舌,而后者却是建立在多年投身娱乐产业经验基础上的直言不讳。

西蒙·考威尔式之所以大受欢迎,并不在于“毒舌”的姿态,而是话语背后的言之有物、一语中的。

除了毒舌之外,欧美综艺导师团队更接近一支配合默契的团队。

《中国最强音》、《中国梦之声》开播前后,网络上曾流传一份《美国偶像》等欧美综艺的“选秀评委研究”,说评委包含以下类型:甜心,老炮,逗梗,异类。

《达人秀》版权方则要求主控场面的人是“所在国最优秀的脱口秀演员”,男导师要求是“音乐上很有建树,比较严肃和严格”,女导师要求是“长得漂亮,富有同情心,有时候会没有原则”。

“我把它理解为一个综艺导师的超级英雄联盟式设置,就像超级英雄们在战场上互相配合一样,只有完美契合的导师团队,确保人人各施其职,才能产生最大的化学反应,同时将各个年龄层的观众一网打尽。”

这正是欧美综艺的优势所在:产品化。

但欧美综艺也有一些国产综艺难以学习的“特色”,例如刻意制造导师大战。曾经同一年担任《美国偶像》评审导师的玛丽亚·凯莉和麻辣鸡就曾展开过一场经典的口水战。有一次录影麻辣鸡迟到了,玛丽亚·凯莉讽刺了她一句,结果两位大牌当场吵成一团,采访时玛丽亚·凯莉提到麻辣鸡还说“她是歌手?我不知道,我以为她是个说唱的。”而麻辣鸡在节目里直接对选手说“你的音域比玛丽亚·凯莉宽多了”。 事后玛丽亚·凯莉回忆称“那段时间简直是地狱,我就像和撒旦在一起工作”。需要指出的是,这一切经过媒体大肆报道后,当然成为了对节目最好的宣传。

但手撕和毒舌只是欧美综艺导师表现的一面,在上一季《美国好声音》中,导师们在第一集中就对选手表示,“模仿地再精彩也无法带来成功”。而在最后一集又集体警告决赛选手们,“音乐路还很长,一时的成功不足以庆祝。”娱评人认为,这些热门综艺未必真的能为行业持续输送人才,因为选秀舞台诞生的冠军在出片过程中往往会遇到各种问题,但导师们负责的点评还是能促进行业的关注与反思,从而为美国音乐产业创造一些实际价值。

导师的崛起:国产综艺导师撑收视,欧美综艺让导师翻红

但是大牌导师真的能保证选秀综艺的长盛不衰吗?欧美综艺早就给出了相反的答案。

曾经号称美国三大选秀综艺的《X音素》、《美国偶像》都已停播,仅剩下《美国好声音》硕果仅存,不过摆在《美国好声音》面前的,也是日趋走低的收视率和观众不间断的质疑声。

在这些主打导师的选秀综艺的巅峰时代,从 2003 年到 2010 年,《美国偶像》一直是美国收视率最高的电视节目,第二季总决赛时 3806 万的观看人数至今标记着它最为辉煌的历史。可是,随着《美国偶像》近年来能让大家记住的冠军越来越少。从第 6 季开始,收视率不断下滑,到第 8 季的时候,收视率第一次跌破 10,最初的广告赞助商可口可乐与 AT&T 也分别在 12 季与 13 季之后与《美国偶像》中止了合作。2015 年,预订第 15 季节目的时候,FOX 宣布将就此结束《美国偶像》的生命。 2016 年 4 月,持续了 15 年的《美国偶像》宣布完结。

美国媒体当时纷纷总结,尽管不断高价引进大牌导师,但随着优秀素人选手的日益枯竭,大牌导师终究也留不住不断流失的观众。

同样的问题也出现在国产综艺身上,第二季《新歌声》尽管引进了新导师陈奕迅,请回了刘欢,全季的平均收视率依然降至2.213%,创下该系列的历史新低。往年收视率最高的总决赛,今年也仅有2.201%,同比去年第一季下滑44%,与《中国好声音》第四季总决赛的6.8%更是相距甚远。与此同时,节目口碑也不断下滑,往年节目播出时朋友圈刷屏的盛况也不复存在,而网民最多的留言是:真正的好声音和新歌声在哪里?

就在这些综艺收视不断走低时候,大牌导师们反倒凭借节目获得了更多的机会。《美国好声音》导师亚当·莱文之前只被认为是一位非常有天赋的音乐人,但在担任导师时,被称为是最幽默诙谐的导师,并曾因为在节目中的出色表现被评选为2013年《人物》最性感男士。

拉丁歌后詹妮弗·洛佩兹也曾在事业低谷期加盟《美国偶像》,结果凭借节目中的出色表现重拾声势,再度发片后迅速取得了个人最好成绩,并在退出一季节目后,再度以2000万美元的天价加盟。

“当节目越来越依赖导师,很容易将节目变成导师发光的舞台,但导师的星光同样可能会掩盖选手的光芒。”

请再大牌的导师,造星功能弱化,缺乏明星选手,就注定了综艺最终走向没落。“《美国偶像》是导师综艺的发源地,但节目真正成功的关键是, 15年来创下1亿3000万次歌曲下载,歌手出片获得20张白金唱片与13项格莱美奖。节目初期诞生了如凯莉·克莱森、卡丽·安德伍德、珍妮花·哈德逊和亚当·兰伯特等知名歌手,但当节目造星功能衰竭,大牌大师也无法挽回节目的颓势”。

尽管主打导师的综艺屡屡受挫,但这依然是国内外综艺的主流模式。今年 5 月 9 日,另一家美国电视台 ABC宣布了第 16 季《美国偶像》将回归的消息。在中国综艺市场,依然收视领先的《中国新歌声》也将继续唱下去,《演员的诞生》也再次证明了导师价值。

导师制造的综艺神话正在逐渐消解,但大牌导师依然是热门综艺不可或缺的元素。如今摆在各大综艺面前的问题是,如何用综艺节目真正实现选手的诞生,而不只是见证导师的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