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胶片时代的美好面孔相逢
还有一周,逄小威先生的《胶片时代的面孔》摄影展就要在山水美术馆落下帷幕。作为安迪·沃霍尔《复制时代》的第一场平行展,逄小威的这场摄影展为观众搭建了一座桥梁,把他们从遥远疏离的半世纪前的纽约,引归属于自己的中国记忆与当下;走进逄小威的展厅,以中国电影人为主题的这一系列肖像摄影作品,让我们记忆深处无数个过往的画面一点点浮现在眼前--那些年在中央6播放的《早春二月》、《芙蓉镇》、《我的父亲母亲》……电影中的故事、历史中的人、现实中的我们、重现历史的演员真实的面孔……很多人在安迪·沃霍尔的展览中拍照留念,但更多的人,会在逄小威的展览中驻足停留,静静地,一幅幅仔细观看纵深百米的展厅中那100位中国著名电影导演与演员的照片,思考、赞叹、感慨。
胶片摄影的仪式感和庄严感
走进山水美术馆,首先看到的是安迪·沃霍尔绚丽的一生,他在上世纪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迅速崛起于纽约,成为消费主义时代美国精神的最直白而深刻的诠释者,他给观众留下的印象是独特、古怪、夸张、活跃;而后当观众们穿过一道拱门,走进逄小威的展厅时,脑海里刚刚印下的那些鲜亮的色彩、性感的符号化梦露、披头士、滚石、地下丝绒等乐队的喧闹疯狂,一下子被冷却下来。
《胶片时代的面孔》,在用姜文那张充满力量的面孔制作的巨幅画报上,这个展览标题告诉观众一个关键问题:所有的这些面孔,都是用胶片相机和菲林片拍摄而成的。
在这个科学发达的时代,数码相机与修图软件飞速迭代,照片的清晰度与各种图片效果已经几乎可以取代胶片摄影,相比之下,数码摄影快捷高效且成本极低。然而,逄小威自2002年起耗时四年余,走遍全国各地为1000位中国电影人拍下的这些摄影作品,却一直在使用胶片摄影技术。
在胶片摄影中,最合适幅宽的胶片的选择、12或16幅一卷胶片的安装、摄影师严格把控的胶片感光过程、依据环境条件调整的光圈、暗房冲印的经验运用--这一系列基于物的实实在在的存在感和操作感,完整地保留了摄影艺术创作的仪式感与庄严感--无论是对摄影家本人、拍摄的对象,还是对于观众,在一切追求快速高效、严重依赖高科技手段的今天,逄小威对于流程繁琐且成本高昂的胶片摄影艺术的执著追求,会让被拍摄者和他的观众受其感染,放缓脚步,享受难得的安静。
逄小威肖像
在与逄小威老师深入讨论多次之后,我们最终决定选择他这批拍摄中国电影人的作品来展出。2002年,作为《周渔的火车》剧组纪录片和图片摄影师,逄小威完成拍摄工作之后回到北京,见到了中国电影资料馆的岳晓湄老师,她到逄小威家拜访,说起2005年的中国电影100周年诞辰活动,逄小威于是下定决心,要克服一切困难去拍摄一组摄影作品来庆祝这一里程碑的时刻。四年时光,他一边工作,一边走遍全国的电影制片厂和影视基地,拍下1000位为中国电影事业作出贡献的人的珍贵影像。我们今天在山水美术馆的这场展览中所看到的老一辈电影艺术家中,有20余位已经不在人世,逄小威先生为他们拍摄的肖像,有的甚至已是他们生命最后时光里的面孔。
今天,那些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五六十年的老电影已经极少在电影院播放,甚至很少在电视上播放了。一些书写了中国电影这段珍贵历史的老前辈们大多数早已淡出人们的视野,他们之中,只有很少一部分仍然在舞台上工作,或者有一些人在幕后继续为中国电影事业贡献自己的余热,还有一部分,默默无闻在家中安度晚年。逄小威先生在这段持续了四年多的摄影创作中,梳理了中国百年电影历史,一部部研究过去一百年中最重要的电影作品,研究为这些作品做出重要贡献的人们,而后按图索骥,一个个找到他们,拍下现实中他们最自然朴素的面孔,把他们电影镜头之外最真实而鲜活的样子永远保留了下来,并让这些电影艺术大师以另一种艺术形式重新登上舞台,重新走进百姓的视野。
谢晋2003.07.10
逄小威老师在接受南方人物周刊采访时说,从2002年开始,这4年我跑遍了中国的电影制片厂,包括像横店这样的影视基地,连续拍摄了1000个电影人物,这里面有导演、演员、编剧、摄影、录音、音乐、美术、服装、电影业界的领导、甚至还有一些民企的老板,凡是对中国电影做出贡献的,我都要拍,就这样拍了1000个人,等到2005年办了摄影展《面孔》。
其实,这组胶片摄影作品,已经不仅仅是艺术创作,逄小威同时也像一位文史学家一样,研究中国电影的历史、整理历史、建立自己的观念,又以类似田野调查的方式,走遍大江南北,与1000位贡献突出的电影人逐个见面、沟通、记录下真实的他们。所以,逄小威为中国电影贡献的是一段跨度长达几十年的珍贵历史研究与再现成果,是以胶片摄影这种精致严谨的创作方式,为中国电影所贡献的一组艺术巨作。
10部经典电影 100幅动人面孔
逄小威先生多次参加山水的展览策划筹备会议,与我们共同讨论了全新的策展思路与布展方式。于是,在《面孔》2005年的首展之后12年的全新语境之下,山水美术馆的再展重新诠释了以胶片记录下来的中国电影史。
凹字型的两千平米展厅中,100幅《面孔》系列摄影作品分三个章节展示,第一个章节在接近正方形的展厅区域展出了两岸三地最重要的中国电影导演的肖像,看着他们,脑海里跳出几十部深深刻入我们记忆的中国最优秀的电影作品;第二个章节是从三十岁左右到九十多岁的著名演员的肖像,他们的面孔在这个展线长达150米的长廊型展厅区域一字排开,与他们在电影作品中所打造的无数个艺术形象不同,这里的他们都是现实生活中真实的样子,日常的服装、素颜或是简单的淡妆、最自然真实的表情和动作……最后一个方形展厅区域是第三章节,这里的二十几位老一辈电影人,已经离开这个世界,然而他们最真实朴素的音容笑貌,却定格在镜头中。
张艺谋2004.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