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蛤壳的功效与作用】中药海蛤壳的功效与作用_海蛤壳的用法用量和禁忌注意

2017-11-06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中药为中国传统中医特有药物,那么你知道中药海蛤壳吗?海蛤壳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海蛤壳的用法用量和禁忌注意有哪些?下面就跟随康网小编来了解一下中药海蛤壳的功效与作用以及用法用量和禁忌注意吧. [异名]海蛤(<本经>),蛤壳(<本草原始>). [来源]为帘蛤科动物青蛤等几种海蛤的贝壳. [动物形态]青蛤 贝壳2片,近圆形.壳长约36.5-56毫米,高几与长相等,宽度约为长度的2/3.壳顶突出,位于背侧中央,尖端向前方弯曲.无小月面,楯面狭长,全部为韧带所占据,韧带黄褐色,不突出壳面.贝

中药为中国传统中医特有药物,那么你知道中药海蛤壳吗?海蛤壳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海蛤壳的用法用量和禁忌注意有哪些?下面就跟随康网小编来了解一下中药海蛤壳的功效与作用以及用法用量和禁忌注意吧。

【异名】海蛤(《本经》),蛤壳(《本草原始》)。

【来源】为帘蛤科动物青蛤等几种海蛤的贝壳。

【动物形态】青蛤 贝壳2片,近圆形。壳长约36.5~56毫米,高几与长相等,宽度约为长度的2/3。壳顶突出,位于背侧中央,尖端向前方弯曲。无小月面,楯面狭长,全部为韧带所占据,韧带黄褐色,不突出壳面。贝壳表面极凸出,生长线在顶部者细密,不甚显著,至腹面渐粗大,凸出壳面。壳面淡黄色或棕红色。壳内面为白色或淡肉色,边缘具有整齐的小齿。小齿愈近背缘愈大。铰合部狭长而平,左、右壳各具3个主齿。外套痕显明,外套窦深,自腹缘向上方斜伸至贝壳的中心部,后端宽,至前端渐狭,呈楔形。前闭壳肌痕细长,呈半月状,后闭壳肌痕大,椭圆形。足扁平,舌状。 生活于近海的泥沙质海底。我国沿海均有分布。

清热,利水,化痰,软坚。治热痰喘嗽,水肿,淋病,瘿、瘤,积聚,血结胸痛,血痢,痔疮,崩漏,带下。

内服:煎汤,2~4钱;或入丸、散。

①《本草经集注》:"蜀漆为之使。畏狗胆、甘遂、芫花。"

②《本草汇言》:"病因热邪痰结气闭者宜之,若气虚有寒,中阳不运而为此证者,切勿轻授。"

①治咳喘痰多:海蛤壳、半夏、桑皮、苏子、贝母各三钱,栝蒌五钱。水煎服。(《山东中草药手册》)

②治痰饮心痛:海蛤(烧为灰,研极细,过数日,火毒散,用之)、瓜蒌仁(蒂穰同研)。上以海蛤入瓜蒌内,干湿得所为丸。每服五十丸。(《医学纲目》)

③治水肿,咳逆上气,坐卧不得:海蛤一两(细研),甜葶苈一两(隔纸炒令紫色),汉防己一两,杏仁一分(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甘遂一两(煨令微黄),桑根白皮一两(锉)。上药,捣罗为末,以枣肉和,捣二三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于食前,以大麻子汤下七丸。(《圣惠方》)

④治小儿疳永,肿满气息:海蛤、泽泻、防己各一分,萝卜子三十粒。上为末。三岁一钱,酒调下,连进二服,小便利,即效。(《普济方》海蛤散)

⑤治水气头面浮肿,坐卧不安或嗽喘者:海蛤(捣研如面)一两,甘遂三分(为末,绢罗如面,用白面和作剂),郁李仁(汤浸去皮,微炒,研)一两一分。上三味,以桑根白皮一两,用水二升煮,如嫩,即加干枣三十枚,擘破,同煮取一升,去滓,取入前件药,和,如作索饼法,煮令熟,看冷暖得所,空腹服食。须臾快利,小便甚多。勿怪。(《圣济总录》海蛤索饼)

1、配黄芩:黄芩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善入肺经,为清利上焦湿热的要药;海蛤壳清肺热,化热痰,调气机。二药合用,清热泻火,化痰止咳喘,用于痰火气闭之咳嗽效佳。

2、配瓜蒌:瓜蒌清肺化痰,利气宽胸;海蛤壳清肺泻热,祛湿化痰。二药合用,泻热化痰力强,多用于痰热内结、咳痰黄稠、胸闷气喘者。

3、配海藻:海藻功专软坚散结,消痰化瘿;海蛤壳清肺化痰、消症化结。二药合用,软坚散结之力增强,盖瘿瘤、瘰疬为患,无非痰火凝络所致,二药苦能泻结,咸能软坚消痰,寒能清热泻火,火去痰消,瘿瘤、瘰疬岂能不散?故二药常配伍应用于以上二证。

4、配乌贼骨:乌贼骨功专收敛,具制酸止痛、收涩生肌之效,尚能止血敛疮,海蛤壳煅后用亦具制酸止疼之功,二药合用,其效增强,用于胃溃疡之胃痛、泛酸或溃疡出血者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