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讲坛蒙曼长恨歌 长恨歌(百家讲坛系列节目)
王毛仲从小就是李隆基的家奴,在李隆基的少年时代,他就常常携弓箭不离左右。李隆基第一次起事诛杀韦后异常顺利,与王毛仲事先用心结交禁军头领分不开;第二次在与太平公主的生死之战中,帮助李隆基掀翻了太平公主。李隆基登上帝位,王毛仲功不可没。
可是自从李隆基亲政后,为了稳定统治,好多功臣都被迫离开了政治舞台,唯独王毛仲继续享受着李隆基的厚爱。开元中期,经历了大风大浪的王毛仲却在小阴沟里翻了船,究竟是怎么回事。其实王毛仲在李隆基登上皇帝之位后,并没有以功臣自居,而是任劳任怨,尽心尽力地干好本职工作,这使得李隆基对家奴王毛仲的厚爱几乎超过了朝中的宰相们。
作为皇帝身边的红人,王毛仲究竟具有怎样的影响力。王毛仲虽然没有在军中任职,但是由于皇帝的宠爱,再加上与军界错综复杂的关系,使他成为军界的无冕之王,然而风光无限的王毛仲,在不知不觉间使得同样是奴才的宦官们不高兴了,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宰相纷争
开元初期,唐玄宗知人善任,任用了姚崇、宋璟等一批贤相,国家出现了欣欣向荣的大好局面,然而随着这批贤相的下台,继任的宰相素质就下降了,非但再也没有创造“姚宋”那样的业绩,而且还像中了魔咒一样,彼此纷争不已。
把唐玄宗的朝廷搞得乌烟瘴气。杜暹和李元紘尽管有着共同的优点,但却没有合伙搭班子的缘分,争争吵吵毁掉了两人的政治前程。萧嵩和裴光庭当宰相,唐玄宗也是用心良苦,希望俩人能够互相搭配、报效朝廷,况且俩人又都是亲戚,总有些情分在里头,合作应该不成问题,然而现实还是打碎了唐玄宗的幻想。
在裴光庭死后,他甚至放开手脚让萧嵩自己选择,可见唐玄宗对这个问题已经无可奈何。但是即便如此,萧嵩和他自己选择的宰相韩休仍然难以相处。
二相登台
开元中期,唐玄宗选定的宰相相对平庸,彼此纷争不已,整个朝廷乌烟瘴气,到了开元二十二年,有两个重量级的人物登上了宰相的舞台,一个是文坛领袖、性格自负、风度翩翩的张九龄,另一个是白字先生、处处巴结权贵的李林甫。皇帝希望张九龄成为引领文章潮流、风尚潮流甚至政治潮流的领袖,以文学引导吏治,而李林甫则配合张九龄同做宰相工作。时隔不久,李隆基与矫情固执的张九龄产生隔阂,李林甫即将采取行动。
宰相斗法
张九龄曾经是唐玄宗非常欣赏的一个有才情的宰相,然而好景不长,唐玄宗发现,张九龄这个人很固执,并且不通人情,所以就慢慢地疏远了张九龄。唐玄宗的这种心理变化,让一个人看到了可乘之机,此人就是另外一个宰相李林甫。
李林甫由于没有文采,经常被张九龄挖苦。现在,唐玄宗和张九龄的关系出现了裂痕,李林甫认为收拾张九龄的机会到了。本来张九龄的矫情和固执已经让玄宗大伤脑筋,再加上还都事件和牛仙客事件中,他一点都不给皇帝留面子,更是惹怒了唐玄宗,唐玄宗对张九龄的恶感越来越强烈了,相反,对善解人意的李林甫印象却越来越好。
在几件事情上,张九龄看到了李林甫的厉害,他终于低下头颅向李林甫表示妥协。在扳倒张九龄的过程中,李林甫始终处在暗处,从来不和张九龄发生正面冲突,但处处都能攻其要害,开元时期最后一个贤相张九龄就这样被贬出朝廷。张九龄才高八斗,最终却败在一个白字先生的手下,这多少有些让人不解。
太子风波
开元二十五年,宰相张九龄彻底被李林甫打败,被贬荆州,唐玄宗时代最后一位贤相下台了,这对唐王朝无疑是一场政治悲剧,然而更大的悲剧即将到来。唐玄宗的第一任太子是二儿子李瑛,其母为赵丽妃,后来武惠妃得宠,宫内发生三件大事,即为开元十二年武惠妃扳倒了王皇后,其四子李瑁度过儿童危险期并被封为寿王,赵丽妃去世。
武惠妃第一次想封王后换太子被明智的唐玄宗压下,于是在之后的几年里武惠妃串通李林甫时刻探查太子李瑛,以备对准时机扳倒李瑛,恰在这时,张九龄即时出面缓解了局面,但皇子李瑛、李瑶和李琚经常聚在一起谈论政事、发泄不满,而这一事实又被武惠妃亲信杨洄发现报告玄宗,最终三个皇子被赐死。
但此时武惠妃却身患精神病去世,李瑁却没能立为太子,却是忠王李屿被高力士一席话推上了历史舞台成为了后来的唐肃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