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从周艺术馆 将中国园林艺术推向世界之现代第一人陈从周

2017-09-20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陈从周(1918-2000),原名郁文,别号梓翁,原籍绍兴,生于杭州,是我国著名的古建筑.古园林专家和散文家.陈从周在童年时期就喜欢养花种草

陈从周(1918-2000),原名郁文,别号梓翁,原籍绍兴,生于杭州,是我国著名的古建筑、古园林专家和散文家。

陈从周在童年时期就喜欢养花种草、叠石理水和观察工匠造房建屋,并喜爱绘画及背古诗。1938年陈从周进入之江大学文学系中国语文学科学习,诗词师承夏承焘教授。1942年毕业后,他先后受聘于杭州省立高级中学、市立师范学校和上海圣约翰附属高中任国文、历史教员。

1944年,陈从周与蒋定结婚,蒋定是徐志摩的姻兄妹,了解徐志摩轶事,因此陈从周开始了对徐志摩的钻研,同时他被著名画家张大千所赏识,成了张大千的入室弟子,专攻山水人物花卉。1948年陈从周在上海首开个人画展,以“一丝柳,一寸柔情”的诗情画意引起画坛瞩目。1949年他发表的处女作《徐志摩年谱》,至今仍是研究徐志摩和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宝贵资料。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陈从周积极从事保护、发掘古建筑工作。1950年他任苏州美术专科学校副教授时结识了古建筑专家刘敦桢教授,开始古建筑研究生涯。同年秋,他在圣约翰大学建筑系正式教授中国建筑史。1951年他出版了《陈从周画集》,并兼受聘于之江大学建筑系,同时还兼课于苏南工业专科学校,课余开始了苏州古建筑、古园林以及诸多名人故居的考察。

1952年,之江大学、圣约翰大学建筑系与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土木系合并组建了同济大学建筑系,陈从周执教于同济大学建筑系,并受黄作燊副主任之托筹建建筑历史教研室。

1953年,他在《文物参考资料》杂志上发表了第一篇有关古建筑的考察专文——《吴县洞庭东山杨湾庙》。1954年,他参与指导上海龙华寺塔修理工程。1956年,他的代表作《苏州园林》问世,这是第一本研究苏州园林的专著,专著中他提出了“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的论断。

1959年,他参与主持上海建筑三史工作,对于搜集、保存上海近代建筑史料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上世纪60年代初,他参与指导上海豫园、嘉定孔庙、松江余山秀道者塔的修复、设计工作,并开展扬州园林的考察研究。

在古建筑考察中他发现了安澜园遗址和石涛和尚叠石遗作——片石山房,并陆续在《文物参考资料》、《文物》、《同济大学学报》上发表有关古建筑、古园林考察研究的文章。

在“文化大革命”中,陈从周受到迫害,被下放到皖南干校。但就是在这段时间,他仍参与了连云港海靖寺塔的修理工程,考察了济南、曲阜、泰安、聊城地区的古建筑,并在极其艰难困苦的条件下著述《梓室余墨》40余万字,详细记述了一生中的交往、研究、各地山川风光、民俗、民情、遗闻轶事等。

1976年,他揉中国文史哲艺与古建园林于一炉,出版了研究苏州园林的专著——《说园》五篇,系统总结了中国园林的理论,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好评。1978年,他将苏州园林局部模制,输出至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开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园林文化建筑对外输出之先河。

上世纪80年代后,为适应全国各地掀起的旅游热和修复名胜古迹热,陈从周提出了“还我自然”、“文化旅游”、“先绿后园”、“绿文化”等响亮口号。1985年,他受聘为美国贝聿铭建筑设计事务所顾问。1986年他编辑出版了《绍兴石桥》,同年秋应邀赴日参加日本建筑学会成立百年庆典。

1987年,他主持上海豫园东部的复原设计,使豫园成为上海招待国宾的最佳处所之一。1990年,香港、台湾联合出版了陈从周的名作《中国名园》,全书用诗词一般的语言描述各地园林之精华。1991年底,香港商务印书馆出版了他的最新散文集《书边人语》。

陈从周逝世后,由美国著名建筑学家贝聿铭先生提议,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设立了陈从周教育奖励基金,每年奖励优秀的教师和学生,以纪念和弘扬陈从周先生的道德风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