恽代英后人:继承先辈精神 一切靠自己
新华网武汉4月28日电(记者廖君、汤玮)“我和父亲一起生活只有一年多时间,两岁多的时候,父亲就英勇就义了。”恽代英唯一的儿子恽希仲说。
今年83岁的恽希仲曾经两次中风,现在出行都靠轮椅不太方便。但每年清明节,他都会雷打不动地带着家人到上海龙华烈士陵园,恽代英烈士墓就在那里。
“爸爸对我寄予了很大的希望,起名希仲,就是希望我能成为像管仲一样的人物。”谈及父亲恽代英,恽希仲言语间满是对父亲不尽的思念和崇敬。新中国成立后,恽希仲被国家送往苏联航空学院学习,后来作为技术骨干参与组建上海航天局,一直工作到1990年退休。
恽代英牺牲后,恽希仲基本上跟着叔叔恽子强生活,在上海念完了小学和初中。恽子强是恽代英的四弟,上海中法大学著名的制药化学教授。在上海的白色恐怖中,叔叔极少对他讲父亲的事,甚至连父亲叫什么名字都不讲。1942年,恽希仲跟着叔叔一家到了苏北,第二年,十几岁的少年希仲和叔叔一起投奔延安。
正是到了延安后,恽希仲才逐渐知道一些父亲的具体情况。“他强调从实践中认识真理,他自己也正是在实践中不断修正思想。他看到不通过阶级斗争,不通过暴力革命推翻那个社会,要想解放中国人民是不可能的。”
恽希仲的后辈对恽代英的了解主要来自于家人讲述和看书、影像资料等。恽希仲的二女儿恽清说,看完系列电视文献片《永远的青年》后,她觉得虽然祖父离自己很遥远,但是也为自己有这样一位先人而感到自豪。
恽清说,自己和姐姐从小受父亲影响,知道一切要靠自己,不能躺在先辈的功劳簿上,不要把自己看得特殊,不要有优越感。祖父那代人为革命作出了贡献和牺牲,他们的那种精神和信仰正是我们后人要学习和继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