恽代英恽飞 恽代英的教育思想 恽代英青年教育思想的历史特点及现实价值
摘要:恽代英青年教育思想具有以下历史特点:引导青年把个人生存、发展与民族救亡、改造国家相统一;启迪青年把远大理想与脚踏实地的作风相结合;帮助青年澄清错误思潮的影响,接受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真理。恽代英青年教育思想具有鲜活的现实价值,在恽代英青年教育思想启示下,当代青年应坚持和倡导爱国主义的价值观,实现远大理想与现实生活的有机统一,坚定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信念。
摘要:恽代英青年教育思想具有以下历史特点:引导青年把个人生存、发展与民族救亡、改造国家相统一;启迪青年把远大理想与脚踏实地的作风相结合;帮助青年澄清错误思潮的影响,接受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真理。恽代英青年教育思想具有鲜活的现实价值,在恽代英青年教育思想启示下,当代青年应坚持和倡导爱国主义的价值观,实现远大理想与现实生活的有机统一,坚定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信念。
关键词:恽代英 青年教育思想 历史特点 现实价值
恽代英是中国共产党早期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和思想理论家,也是中国青年热爱的领袖之一。他组织过各种进步社团,从事过中学、师范、军校及大学教育,主编过《中国青年》《红旗》等杂志,担任并指导过党、团的基层到中央的组织、宣传工作等。他的人生经历和革命生涯与青年和青年工作密切相关,他的思想和实践影响了一代又一代进步青年。综观恽代英的青年教育思想,其既具有鲜明的历史特点,又具有鲜活的现实价值。
一、恽代英青年教育思想的历史特点
恽代英青年教育思想具有鲜明的历史特点,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引导青年把个人生存、发展与民族救亡、改造国家相统一
恽代英生活的年代,社会剧烈动荡,国家与民族处于危亡之秋。从探索人生道路中形成的"立品救国"到职业选择中的"教育救国",从受新村主义影响而创办互助团体到信仰马克思主义,并成为坚定的共产主义者,恽代英自始至终把个人价值的实现融入民族救亡、改造国家的理想追求和探索中。这种追求和探索深刻地改变了恽代英,同时也使他更注重用自己的行动和思想影响、教育进步青年。
1.青年应为了改造社会而注重个人品德修养。
在中华大学读书时,恽代英受到新文化运动和爱国民主思潮的影响,看到莘莘学子中有的消沉悲观,有的颓废堕落,有的因家室所累,他们不得不苟且偷生。
基于改造社会的强烈愿望,他寄希望于"吾国之少年",号召热血少年不要"束手叹息","以坐俟他人之鱼肉",而应当担当起救国的重任。同时,他也号召有识之士团结一致"攘臂奋袂",养成善势力,去扑灭"恶势力"[1].1917年,在《我之人生观》一文中,他提出人生之目的在于"利社会、利国家、利天下"的思想[2].
这一时期他还在日记中多次表示:"欲立人者,不可不先己立,欲改造社会,必先改造自身。"为此, 1917年下半年,他积极倡导组织了武汉地区第一个进步团体)))互助社。在互助社,他非常强调个人品格的修养,认为"品德不好,即使有学识也于社会没有好处,甚至学识反而成了作恶的工具"[3].
他在互助社里提出了"夫智仁勇三者,一贯之德也,研究以广其智,实行以增其勇,于以求仁"的道德标准,并制定了戒约八则。他要求自己要"以自己真人格示之","以赤心血诚的语言感人之","以大公无我恒久不懈之精神灌溉之"[4].
唯有如此,"果一般学生卒业后,能仍如今日之尚气节,敦品行,仍如今日之爱同类,相扶持,三五年后,社会即将发生一种切实能力,此或为救人类根本之法欤"[《].
恽代英将完善人性的道德思想当做改造社会的一种手段,带有唯心思想和空想色彩,但他把社会的改良作为首要关切的问题,要求青年自觉地把个体同社会联系起来,是儒家典籍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积极思想的现实反映,具有爱国主义思想和现实进步性。正是这种进步性促使青年在实践中不断追求新的、科学的救国途径。
2.青年应为了救国而专注学业。从事教师职业以后,恽代英要求学生具有远大的理想,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他既反对饱食终日、无所用心,也鄙视"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梦想通过个人奋斗达到成名成家目的的人。五四运动时期,恽代英为学生运动所撰写的《武昌学生团宣言书》,就批驳了埋头读书,不问国事的错误主张。他认为:"欲求实在有裨于国,只有发天良有国货,注意国事,为国家做事。"[》]
五四运动后,恽代英自称"最大的觉悟"是"应觉我们是中国唯一可靠的救星"[7].这个"我们"是包括他在内的广大忧国忧民的先进知识分子。
针对有人视青年学生参加政治运动是"荒废学业"、"得不偿失"的"自杀",只须"自动的用功","尽力于平民教育"的说法,恽代英指出,当军阀混战、列强进逼的民族危亡关头,根本不是青年人闭门读书的时候,如果只是让学生说好英文,使全国人都懂得三角、微积分,或者都会做"风啊"、"月啊"的文章,却是救不了中国的,相反,无异于宣判中国死刑。
在参加少年中国学会期间,他用亲身经历批驳了学术救国论:"我们少年中国学会同志,或者会外表同情我们的少年,应该记得我们今天的研究学术,是对于我们所仰望的未来的少年中国负责任。
我们不仅仅如一般青年学生,只知以求学满足他的求知欲为目的","我们在满足求知欲以上,还有更高的责任。这个更高的责任就是创造适应于少年世界的少年中国".
恽代英还强调,青年应懂得社会与个体的关系,知道社会需要及需要的程度,知道什么学术可以为社会供给什么需要,知道自身的心性、能力、机会最适宜为社会供给哪一种需要。
在中国不打倒军阀统治,不打倒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纵有几千几百技术家,岂不但不能救国,而且只能拿他的技术,帮外国人做事,结果技术家只有成为洋奴罢了"[8].只有改变政治制度,才谈得上学术、教育、科学,因此,恽代英号召广大青年研究救国的学术)))社会科学。
把青年的学业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相联系,使救国作为青年社会价值的最高体现,不仅有助于培养青年的爱国主义情感,提升他们的爱国主义意识,也有助于青年意识到,只有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搞教育和学术才不会成为一种不现实的空想。
3.青年应正确对待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作为青年,在如何正确对待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关系的问题上,恽代英认为:"我们并不是专门提倡人类自私心。人要为自己的利益奋斗,他必须将一切同样受压迫的人团结起来,大家都来为自己利益奋斗。
"[9]在当前就是要将被压迫阶级"相互间协力一致",结成革命的"联合战线",与帝国主义、反动军阀等恶势力斗争。他抓住一切机会,反复告诫同学朋友,"爱国总要克己,人须舍得牺牲个人利益才能救国".他说:"舍得金钱能力,自然不自私了;舍得精神时光,自然不懒惰了。"[1"]他崇尚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精神,提倡要为国家舍得吃苦。
恽代英还对个人主义的观点进行了批判。他认为,如果坚持个人主义的原则,就会给社会带来危害,进而影响个人利益的充分实现。他说:"如果每个人看他个体的利益,总比人类全体的利益更重要,这样总不免于群己的利益上发生些冲突。"[11]若抱着个人主义的思想同资本家去斗,也无法完全实现个人利益,那时,又会出现群己利益的冲突。
因此,个人主义不但在学理上是荒谬的,而且在现实中也是行不通的,并且是有害的。随着亲身参加革命实践和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恽代英自觉从唯物史观出发,摆正了个人与社会、群体的关系,将青年的利益与国家的利益结合起来,从而明确了青年个人在社会中的地位与责任,有助于青年在纷繁复杂的现实生活中把握正确的人生方向,实现自己的人生追求。
(二)启迪青年把远大理想与脚踏实地的作风相结合
理想是人们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恽代英认为,不立志不行,不立志,无理想,则无希望。他说:"信仰之引人向上。"又说:"有希望之人,如黑地有灯。则自增其勇往之气";"无希望如无灯,则举足略有崎岖即生畏缩之心,如人遇小挫折,即生消极之想是也。希望愈大如灯光愈大,则风不能息"[12].那么,如何使青年把理想转化为现实?如何在实践中探索理想实现的途径?这些是恽代英特别关注和思考的问题。
1.青年追求崇高理想需要坚定的信念。缺乏信念的人往往容易对已经确立了的理想发生动摇,或者缺乏使之实现的信心和决心,因而无法使正确的认识和正确的理想转化为行动。恽代英在一篇题为《主义》的短文中指出,现在是革命的高潮时期,人人都高兴地讲一点主义了,主义二字,真是"洋洋乎盈耳哉!""主义真是一个有力量的东西。
人每每因为一种革命的主义能解决自己与社会的痛苦,不惜牺牲一切为主义奋斗。多少被压迫者集合在这种主义的旗帜之下,多少革命志士为了主义流血啊!"[13]他告诫广大青年们切要小心,要辨清伪装主义、空洞的主义,为实现革命的主义而奋斗,打倒反革命的主义。
大革命失败后,面对残酷的环境、艰苦的生活,恽代英非常乐观地说:"我们看王侯如粪土,视富贵如浮云,我们不怕穷,不怕苦。我们要安贫乐道。这个-道。就是革命的理想。"[14]广州起义失败后,他告诫青年时说:"挫折是不可避免的。
要经得起挫折。不承认失败的人,才有再战的勇气。失败是成功之母,我们一定要从中学到东西。""古语说,-秀才造反,三年不成。,假如我们下决心造三十年反,决不会一事无成的。年轻人!有决心干三十年革命,你不过五十岁。接着再搞三十年建设,你不过八十岁,我们吃尽苦中苦,而我们的后一代则可享到福中福。为了我们最崇高的理想,我们是舍得付出代价的。"[1《]
1930年《月恽代英在被捕之后,面对死亡和高官厚禄无所畏惧、毫不动摇,表现了一名共产党员对革命理想的坚定信念和崇高气节,他的事迹和情操激励着一代代进步青年为实现理想、信仰而奋斗终身。郭沫若曾说:"在大革命前后的青年学生们,凡是稍微有些进步思想的,不知道恽代英,没有受过他的影响的人,可以说没有。"[1》]
2.青年要为了理想身体力行。恽代英教育青年:"与其从理论的书籍入手,不如从具体的事实入手。"[17]他认为一名有志青年,首先必须破除"自私"和"游惰"的恶习,从眼前的细微之处做起,为有益于社会改造的事业去牺牲时光,牺牲金钱,这是救死不暇的中国所必要的。
只有如此,才能培养革命的理想、信念和情操,否则无论他如何自负有志,终究于人类全无益处。因此,他对有志青年提出了三项要求:一是每星期至少牺牲》小时,开展有益于社会改造的事业;二是每星期至少牺牲》小时,进行时事与社会改造理论和办法的研究;三是有收入时,至少捐出1"1"做有益于社会改造的事[18].
1918年》月,恽代英发表《力行救国论》,要求青年摈弃只说不做的恶习,指出救国不在空谈,贵在力行。"吾意今日欲救国家,惟有力行二字,力行者,切实而勇猛之实行是也。""不力行,则能力不能切实而增长;不力行,不能有明确之责任心;不力行,不能有容异己者之量;不力行,不能感化他人而联络同志",这便不能"为国家社会效丝毫之力"[19].
恽代英在抵制日货中就是言行一致的。他调查国货、提倡国货,自己亦带头使用国货。
他将点灯用的"洋油"改为食油,国货不时短缺,他则"克己"等待,自觉地为国家"忍受此等痛苦"[2"].他反对纸上谈兵地探讨"个体与社会的真关系"、"人生的真意义,道德的真意义"等问题,认为:"你如不早些养成一种实际的习惯,则正确的人生观,对于你只好帮助一点谈话、作文的材料,决不能帮助你做一个人。
"[21]因此,只有在力行中才能磨练一个人的意志和品质;也只有在力行中,一个人的理想人格才能得到充分体现,得到他人的认可。他希望有志青年要有艰苦奋斗、苦干实干的精神,力戒空谈、虚浮,脚踏实地为改造中国努力奋斗。
3.青年要走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青年为了实现理想要身体力行,这个"力行"不仅是要从自己做起,更要与社会结合。恽代英认为知识要能为社会服务才是真知识,学生应到社会中学习独立做事的本领。他很注意引导青年学生走向社会,深入民间,到工农群众中去从事宣传、组织工作,与工农群众相结合。
在师范学校任教期间,恽代英组织并鼓励师范毕业生深入农村办小学、中学和职业学校,从事进步的文化教育事业。他号召青年与乡土运动结合,少做扎空空架子的事,多做切实的事;少做与人捣蛋的事,多做改进自己、改进团体的事。
恽代英强调青年学生和农民结合,要求青年人应立志到农村去,到田间去,了解农民的痛苦,寻找让农民摆脱痛苦的方法,教育农民为解除痛苦而奋斗。他说:"真正了解农民生活的人,才会同情于农民,这种人说的话做的事才能打中农民的心坎,才能为农民所信任;能得到群众信任的人,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22]在安徽宣城、四川泸县从事师范教育期间,他组织寒暑假讲演团,带领学生在乡间巡回演讲,对农民和农村状况进行了解。师生们通过与工农接触,亲眼看到工农群众受剥削、受压迫的悲惨生活,这激发了青年学生的革命激情和爱国思想。
"五卅"运动中,恽代英领导了上海学联和全国学总党团(党和团的核心组织)的工作。学联骨干热情、勇敢,但他们大都散漫动摇,好出风头,不愿做默默无闻、烦琐艰苦的工作。恽代英耐心地鼓励他们向工人学习,艰苦踏实地工作,在爱国运动和工人运动中锻炼自己,克服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各种弱点和缺点。他亲自带领一批学生到工厂去,与工人相结合。在他的领导和影响下,一批学生骨干在"五卅"运动中锻练成长起来。
引导青年走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有利于他们在改造客观世界中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有利于他们坚持正确的人生目的,使他们进一步懂得个人利益的实现离不开社会利益、阶级利益的实现,意识到若求得个人的幸福,必须同被压迫的民众联合起来为无产阶级的利益而奋斗。
一个人愿意同工农大众在一起,不管他到哪里工作,也不管他从事什么职业,他都能把自己的一切献给人民群众,他都能够在为人民大众谋利益的过程中使自己的理想得到实现和升华,这就是恽代英青年教育思想的真谛所在。
(三)帮助青年澄清错误思潮的影响,使他们接受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真理
近代中国经历了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错综复杂的历史转折时期,这种复杂性反映在:近代中国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在寻求真理的过程中对纷至沓来的西方思潮统统持欢迎的态度,因而对其中各种反马克思主义的思潮缺乏分析和辨别。
恽代英也经历了从主张改良主义到实践空想社会主义,最终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发展过程。基于此,恽代英理解青年、关心青年,他根据青年人的特点,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真理和革命道理用浅显生动的语言表达出来,帮助青年明辨是非,认清方向。
1.结合自己的思想转变,指导青年学生认识无政府主义思潮的危害性。在川南师范学校期间,看到有的学生受无政府主义等错误思潮的影响,为了教育学生,恽代英用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结合自己的思想转变,指导学生认识无政府主义等思潮的危害性,帮助他们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同时,他还利用教外文的机会,把自己翻译和保存的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秘密在进步师生中传阅,组织进步学生学习《共产党宣言》等著作,向学生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革命理论,并组织了四川泸县最早的社会主义青年团,使进步学生有了自己的先进组织的指导。
2.揭露基督教在中国传播的实质,教育青年学生正确对待宗教信仰。1922年开始,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奴化教育,中国大地上掀起了"非基督教运动",中国共产党人积极投入到了这场运动中。恽代英撰写了一系列文章,号召青年投入这场斗争,并揭露基督教在中国传播的实质。
在运动的初期,受青年学生情绪化的影响,出现了对宗教信仰和推行殖民主义不加区别,对充当侵略爪牙的传教士和虔诚的中外基督教人士不加区别的错误。恽代英在《反对帝国主义的文化侵略》一文中指出:"我们反对文化侵略,是反对帝国主义软化驯服中国民众的阴谋,我们并不是说反对那些在帝国主义软化驯服手段之下的中国民众,如一般教徒、教会学生。
"[23]在恽代英等共产党人的努力下,"非基督教运动"开始纠正偏差,团结了大批爱国的基督教人士和教会学生。
3.批判国家主义思潮的虚伪性,打破青年对国家主义者的希望。早在2"世纪2"年代,中国就出现了国家主义思潮,国家主义者鼓吹"全民政治"、"全民革命",主张超阶级的国家观和爱国观,宣扬教育救国论,反对"经济改造为国民道德改造的重要途径",反对阶级革命论。
随着大革命运动的发展,国家主义派同国民党右派同流合污,反对马克思主义,积极从事反共反苏的活动,充当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帮凶走狗。但由于他们打着国家至上、民族至上的幌子,以全民革命、全民政治相标榜,摇唇鼓舌,大造舆论,确曾使一些青年受骗上当。中国共产党人发表大量文章,对国家主义进行了全面的揭露和严肃的抵制。
在这场斗争中,恽代英组织了大批批判国家主义的文章在《中国青年》上发表,编辑出版反国家主义的丛书,发表《思想界"反赤"运动之过去现在与将来》《敬告从歧路上自拔归来的青年》等文章,他解答青年关于"国家主义是什么"的疑问,抨击国家主义者的言论,使广大青年提高了思想觉悟,争取和挽救歧路而归的青年。
此外,大革命失败后,恽代英于1929年初发表《施存统对于中国革命的理论》等文章,系统地驳斥了"改组派"的中间道路主张,教育了许多受其影响的青年知识分子。
二、恽代英青年教育思想的现实价值 恽代英的青年教育思想是伴随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过程和中国共产党的创建过程逐渐形成的,是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时代精神的有机结合。当前,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深入发展,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对青年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和价值取向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思想文化领域出现了多元、多样、多变的格局,青年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的特征明显增强。
恽代英的青年教育思想具有鲜活的现实价值,它对当代青年教育具有以下启示:
(一)坚持和倡导爱国主义的价值观
恽代英教育青年把个人的生存、发展与民族救亡、国家改造相统一,体现了其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祖国的命运和个人的命运血肉相连,没有祖国的兴旺发达,就没有个人价值的实现。当前,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新的时代要求对青年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引导他们既继承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爱国主义精神,又不断地把它发扬光大,赋予其新的内涵,从而使青年正确认识历史和现实,认识人生和社会;认识祖国和世界,认识自己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激发爱国之情和报国之志。
由此,才能使爱国主义思想和实践不仅成为中华民族救亡的精神动力,也成为中华民族发展的精神动力。
(二)应实现远大理想与现实生活的有机统一
没有理想等于没有灵魂,没有理想难以形成有价值的人生。共产主义理想的实现是一个长期的奋斗过程,需要许多代人坚韧不拔的努力才能一步步地实现。把远大理想与当前阶段实践统一起来,把今天的努力与将来的目标有机地联系起来,这是恽代英倡导的中国先进分子的人生价值观,也是今天我们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必然要求。
(三)应坚定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信念
恽代英从一名民主主义者转变为一名马克思主义者,从一名朴素的爱国主义者提升为一名共产主义者,促使他发生改变的根本因素就是不断采用"今日之我与昨日之我挑战"的勇气,与时俱进而不断地追求真理。今天,我们能否继承无产阶级革命家开创的事业,关键在于我们对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信念是否坚定,只有理论上的坚定理念,才能有政治上的坚定清醒,才能在纷繁复杂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关系中,在各种思潮的交汇中,特别是当下出现的民主主义、自由主义等思潮中明辨是非,认清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