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鞍华风格 看电影《桃姐》:许鞍华导演是否在延续一种风格

2017-12-29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             不怎么喜欢对最近的电影写一些评论,一是懒得动笔,二来最近没什么让人喜欢的电影.对于电影,大多数观众的评论性文字都是

             不怎么喜欢对最近的电影写一些评论,一是懒得动笔,二来最近没什么让人喜欢的电影。

对于电影,大多数观众的评论性文字都是非常的短小,好或者不好。他们大多数只是平日里工作上遇到不顺心事,被领导批评了,被同事挤兑了,周末去电影院吧,去看场电影排泄一下心中的郁结,先打个电话问问看有什么好看的电影没。

“有什么电影啊!?有外国大片吗!你给我念一下都有什么外国大片!”我在影院办公室接电话,每当遇到这样的咨询者,我恨不得马上派两个人过去电话那头,把那人痛扁一顿。

只是我想:外国大片是你爹啊,你老看外国大片。当然,要是让那厮具体说说外国大片的好或者不好,他又是哑口无言的,他只知道中国电影不行,就像足球一样照着外国差远了。所以看电影当然要看感官刺激、场面震撼的外国大片。

至于技术上的或者审美上的考量,他们是不关心的,他们只在乎爽不爽。如果一个导演在坚持自己底线的同时又让观众爽到G点,那这可真是一个好导演。电影《桃姐》里徐克导演说“当一个导演不容易”,大概就是这个意思吧。

             之前看海报,就觉得《桃姐》这个做的不错,不像别的海报那样花里胡哨的,《桃姐》的海报是比较静谧的,演多了轻松喜剧的叶德娴女士在这里演的是一个像鲁迅先生家阿长一样的女人,只不过这个阿长没有讲《山海经》的故事而是给少爷罗杰家做了一辈子饭的一个女佣人。

            《桃姐》这片子延续了许鞍华导演一贯的艺术风格,在这里你依然能看到香港新浪潮电影里的某些拍摄手法,和对恬淡生活的一种审视角度。

开始我没觉出这片子跟《天水围的日与夜》有什么分别,简直是像极了。除非片子看上去就很烂的那种,我一般是不喜欢对还不错的整部电影妄下结论的说好或者坏的。

每个人眼睛都是一部摄像机,所以就片子说片子,说说我的视线里的观影感受吧!              我在放映室的小窗口里看到影厅里进观众了,开始是一对中年男女,看上去和桃姐差不多的年纪。

我想,看这种片子的无非三类观众吧:一是有点年纪的老者;二是刘德华的粉丝;三是觉得许鞍华导演是有一定水准的女导演,她拍的片子不会像《疯狂的蠢贼》那样不达标不靠谱的大失水准。

上午场,观众不是很多。我在小窗口里继续观看着这部电影。看她怎么样在末世之前温暖我们。镜头在以一定的节奏跳接着,桃姐出现了,没错,她是去市场买菜,只是买菜怎么会有看点呢?所以让几个买菜的耍耍她。

桃姐做菜比较讲究,做菜用的材料当然也要讲究,桃姐慢悠悠的穿上棉衣,戴上老花镜准备去冷库里挑菜,几个生意人厌烦了桃姐这样的总爱挑挑拣拣的买家,所以把冷库的温度调低了,让桃姐冻上一冻。

这时候,观众会不会对桃姐的遭遇有一丝体恤呢?接着,买完菜桃姐回到家给少爷罗杰做饭。桃姐给罗杰递米饭那一幕像不像我们自己在家的饭来张口呢?给罗杰做好了饭,桃姐又蹲下老态的身子去喂猫,这里特意准备了个猫的特写镜头。

人,猫,桃姐伺候的都是相当周到。              下一厅的电影又到点了,我赶去放那个厅的电影。

工作的间隙里,一个同事跟我说,他真想去别的影院看一场电影。我问为什么,在这不是一样可以看吗,还是免费的。

他说看的那种感觉不一样。我明白他的意思,因为一个放映员要同时看四个厅的放映机,哪里有时间坐在那里安安稳稳的把一个电影看完?放映员的眼里只有断断续续的影像片段,其实断断续续看不也很好吗?还可以起身上个厕所活动活动什么的。

想想啊,蒙太奇不就是这样的断断续续的跳接么?               我喜欢做白日梦,而电影是最接近白日梦的艺术,所以我喜欢电影。

拍,或者不拍,她就在那里。看,或者不看,她已经上演。我在庄里,活的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