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家韩大元 韩大元:人民的健康是优先发展的国家战略

2017-12-23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民生问题与国家兴亡密不可分,保障人民的生命健康权.食品安全权是国家执政的基础.国家兴旺的根本,也是国家发展的目标.历史充分证明,只有代表民意

民生问题与国家兴亡密不可分,保障人民的生命健康权、食品安全权是国家执政的基础、国家兴旺的根本,也是国家发展的目标。历史充分证明,只有代表民意、倾听民声、关注民生,把解决民生问题放在执政首位,才能得到人民拥护,才能长治久安。

生命健康权与国家战略

8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一个国家的发展,需要多重发展战略,不同领域有不同的发展战略,例如,科技发展战略,海洋发展战略,文化发展战略等等,但是,健康发展战略无疑应该作为首要的优先发展战略。

保障人民的生命健康权,为民众生活提供安全是宪法规定的政府的义务。“民者,国之根也。为政之要,惟在得人。政之所兴,在顺民心”。

生命健康权既是一种“底线权利”,也是“最高权利”,是公民对国家的根本诉求,也是关涉国家安全的底线诉求。健康战略作为一种底线战略,首先就要体现为保障的优先性,当国家发展战略体系里的任何战略或价值与之冲突时,都必须以保障健康战略为前提,任何价值和利益都不能凌驾于生命健康权之上。没有比人民的健康具有更重要的价值、更重要的理念、更重要的发展战略。

生命健康是国家安全的基础

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就是要以人为本,始终把人作为最重要的存在。而人最重要的并不是物质,而是健康。没有健康,何谈精神生活、权利和生活的幸福感?生命健康是人类享有一切权利与尊严的基础。优先发展健康,就要始终把人作为主体地位,尊重人,不把人边缘化和工具化。

牺牲人民健康,取得的一切成就和利益,从本质上都是不符合国家根本利益的。人民健康、拥有安全感、拥有尊严,是国家存在的根本目的,也是国家存在的基础。“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尊重和人权是国家最重核心的价值观,当出现食品不安全、环境污染的时候,人民是没有自我安全感的,人民有安全感,国家就有安全感,所以人民健康、食品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基础。

健康权保障也是国家稳定的基础

食品安全也是国家稳定的基础。经验证明,食品不安全的时候,人民健康受到危害的时候,很容易产生从个体到群体的社会效应,这种放大的社会效应会影响整个社会的安全感,成为潜在的社会不稳定的因素。根据世卫组织通报的数据,每年有数百万人因食用不安全食品而患病,每年约有200万人因食用不安全的食物而死亡,其中多数是儿童。

而含有有害细菌、病毒、寄生虫或化学物质的食品可导致从腹泻到癌症等200多种疾病。这些疾患不仅直接影响个人和家庭生活质量,也给社会带来不稳定的情绪。

食品不安全、健康得不到保障,国家稳定是很难实现的。健康中国实际上就是稳定中国的基础。食品安全也是在国家发展过程中凝聚社会共识、赢取社会支持和认同的基础。

国家的凝聚力从根本上取决于民众对政府的信赖,民众对政府的信赖首先表现为对食品环境、政策的信赖,如果在食品安全上不能给老百姓一个满意的答案,就会动摇执政的基础。让人民吃的放心,吃的安全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

食品安全是一种文化和理念

食品安全不仅仅是政府监管、市场运行、社会治理的范畴,食品安全也是一种文化和态度。综观英美、澳大利亚等食品安全状况和治理水平比较理想的国家和地区,都有一种基于食品安全而构建的文化和道德底线,也都有比较健全的信用体系。

这种基于食品安全而构建的文化,本质上是对生命的敬畏,对法律的敬畏,对道德的敬畏,是对食品安全是人类生存底线的认知。这些年,中国食品安全事件时有发生,不止一次进入公共视域。归根结底是没有建立起基于食品安全的文化,有些食品生产者的道德底线不断降低、乃至被弃守。建立基于食品安全的文化,是利民之基固国之本。健康中国建设,首要就要构建基于食品安全的文化理念。

健康权、食品安全权与法学理论

健康中国不是一个口号,也不是一串数字,健康中国建设要成为实实在在的实践的理性,要成为可落地的政策,成为具体的制度设计。这个发展规划是关系到人民生命健康安全,关系到中华民族未来最重要的一项工作,也是关系到中国在国际上的尊严和国际形象的一项重要工作。

从法学研究的角度来说,研究者应该把生命健康权、食品安全权纳入到研究视野,把健康中国提到一个新的理论的高度来进行研究。生命健康权、食品安全权的概念应该被体系化,赋予新的内涵、形成完整的理论框架和完整的制度体系,尤其是应该在传统的法理学、权利哲学和宪法学的知识体系里提出有关食品安全的综合性知识体系,既能有效解释实践,也能在概念和价值体系上确保融贯性。

在健康中国2030发展规划所描绘的未来16年到20年的发展中,健康权研究应该成为法学理论中新的知识增长点,这也将是中国法学对世界法学理论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