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贤山水画临摹技法 中国传统山水画技法解析

2017-08-11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图版一 原作简介及范例完成图 水墨系列 五代 荆浩匡庐图 近代 马贻蜀栈连云 宋 李成寒林平野 宋 李唐清溪渔隐图 宋 夏圭溪山清远 元 黄

图版一 原作简介及范例完成图 水墨系列 五代 荆浩匡庐图 近代 马贻蜀栈连云 宋 李成寒林平野 宋 李唐清溪渔隐图 宋 夏圭溪山清远 元 黄公望富春山居图(局部) 元 吴镇洞庭渔隐图 元 倪瓒怪石丛篁图 明 王绂隐居图 明 李在阔渚晴峰图 清 王时敏水墨山水 清 朱耷秋林亭子图 清 王翠 断崖云气 清 原济东风缥缈图 清 沈宗骞山林幽趣图 工笔重彩繁体系列 五代董源龙宿郊民图 宋 巨然秋山问道图 宋 范宽雪山萧寺图 宋 郭熙秋山行旅 宋 郭熙早春图 宋 佚名秋山红树 元 唐棣雪港捕鱼图 明 戴进溪堂诗思图 明 尤求访友图 明 仇英桃源仙境图 明 蓝瑛云壑藏渔 清 陈卓青山白云 清 袁耀阿房宫图 清 袁耀法黄鹤山樵图 清 华白云松舍 淡彩大斧劈皴系列 宋 马远对月图 宋 夏圭灞桥风雪图 宋 夏圭山居留客 明 蒋嵩秋江泛舟 明 吴伟江山渔乐图 明 吴伟雪景山水 明 张路山雨欲来图 浅绛设色文人画系列 宋 米芾春山瑞松图 元 黄公望山村暮霭图 元 王蒙春山读书图 元 佚名深山塔院图 明 沈周仿倪瓒山水图 明 文徵明西斋话旧 明 唐寅清溪松荫图 明 唐寅山路松声图 明 董其昌青林长松图 明 蓝瑛澄观图册 清 王鉴仿江贯道 清 弘仁陶庵图 清 髡残苍翠凌天图 清 髡残苍山结茅图 清 龚贤摹倪瓒山水图 清 吴历秋景山水卷图 清 恽寿平春山暖翠 清 王原祁仿梅道人云山图 清 王原祁仿黄公望山水 清 原济黄山图 现代 任伯年游山图 现代 黄宾虹半壑松风 现代 张大千华山苍龙岭 现代 吴镜汀黄山送客松 《春山暖翠》解析 图版二 范例解析步骤图 水墨系列 《匡庐图》《蜀栈连云》合一解析 《寒林平野》解析 《清溪渔隐图》解析 《溪山清远》解析 《富春山居图》解析 《洞庭渔隐图》解析 《怪石丛篁图》解析 《隐居图》解析 《阔渚晴峰图》解析 《水墨山水》解析 《秋林亭子图》解析 《断崖云气》解析 《东风缥缈图》解析 《山林幽趣图》解析 工笔重彩繁体系列 《龙宿郊民图》解析 《秋山问道图》解析 《雪山萧寺图》解析 《秋山行旅》解析 《早春图》解析 《秋山红树》解析 《雪港捕鱼图》解析 《溪堂诗思图》解析 《访友图》解析 《桃源仙境图》解析 《云壑藏渔》解析 《青山白云》解析 《阿房宫图》解析 《万壑松风图》(原作) 《法黄鹤山樵图》解析 《白云松舍》解析 淡彩大斧劈鼓系列 《对月图》解析 《灞桥风雪图》解析 《山居留客》解析 《秋江泛舟》解析 《江山渔乐图》解析 《梅花数点迎新春》解析 《山雨欲来图》解析 浅绛设色文人画系列 《春山瑞松图》解析 《山村暮霭图》解析 《春山读书图》解析 《深山塔院图》解析 《仿倪瓒山水图》解析 《西斋话旧》解析 《清溪松荫图》解析 《山路松声图》解析 《青林长松图》解析 《澄观图册》解析 《仿江贯道》解析 《陶庵图》解析 《苍翠凌天图》解析 《苍山结茅图》解析 《摹倪瓒山水》解析 《秋景山水图》解析 《仿梅道人云山图》解析 《仿黄公望山水》解析 《黄山图》解析 《游山图》解析 《半壑松风》解析 嚣华山苍龙岭》解析 《黄山送客松》解析 中国绘画及山水画基本知识 一、国画简介 1.

东方美术之代表 2.诗书画印的综合艺术 3.国画的分科 4.国画用具与文房四宝 二、国画简史 三、画论简介 1.六法 2.六要 3.有关“忌”与“病”的论述 4.六品、四格 5.

笔墨 四、学国画的步骤方法 1.临摹 2.写生 3.创作 4.国画与素描、速写 五、笔墨技法 1.运笔的对比 2.运笔的对立统一 3.墨与水 六、设色法 七、题款及用印知识 1.关于题款 2.关于用印 山水画基本技法 一、山水画的分类 1.

水墨 2.设色 3.没骨 4.泼墨、泼彩 5.界画 二、树法 1.枝干 2.树叶 3.取势与取舍 4.周围环境与四时变化 5.远树与近树的关系 三、山石法 1.

山石构成 2.石分三面 3.山石皴法 四、云水法 1.云 2.水面 3.流泉与瀑布 五、点苔法 六、点景 七、章法与透视 1.章法 2.透视 八、山水画的四季与晴风雨雪 九、山水画的临摹与写生 1.

临摹 2.写生 十、历代山水名家简介与“南北宗” 画论释词法 一、几组对立同一的词语 二、动与静 三、拙与巧 四、国画与中国画、丹青 五、绘画的门与科 六、青绿与金碧 七、湿、润、干、渴、枯、燥 八、五墨、六彩、积墨、泼墨 九、破墨、枯墨、焦墨、宿墨、拓墨 十、要与长和忌与病 十一、款识和题跋 十二、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十三、带“三”字的词语 十四、物化 十五、画诀 十六、画法 十七、章法 十八、胸有成竹与胸无成竹 简述关于国画传统的论战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