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雪枫与张震 张震曾与彭雪枫是好搭档 最难忘淮阳窦楼之战
中央军委原副主席张震同志,因病于2015年9月3日17时在北京逝世,享年101岁。他是最后一位去世的开国中将,在他的抗战生涯中,曾与哪位河南老乡在战争中结下了深厚的情谊?又为啥说自己最难忘的一次战斗发生在河南?
最后一位开国中将也走了
张震,1914年10月5日生于湖南省平江县长寿镇,原名张见生,别名张祖寿,又名张中天;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4军代军长兼政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院长,武汉军区副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校长,中央军委副主席等职。
1996年6月12日,时任军委副主席的张震上将视察红九连。
他曾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55年授予中将军衔,1988年授予上将军衔。他也是最后一位去世的开国中将。新华社在9月4日的电文中这样来评价他: 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卓越领导人。
曾与河南抗日名将彭雪枫是好搭档
值得一提的是,张震将军在抗战时期功绩卓著,当时的搭档是抗日名将彭雪枫。彭雪枫,河南镇平人,中国工农红军和新四军高级指挥员、军事家,因统战工作出色被称为誉为党和红军的“好参谋”和“先行官”。
抗日战争时期,淮北抗日根据地领导人合影。左起:刘瑞龙、彭雪枫、邓子恢、张震、吴芝圃
1938年2月,张震调赴河南确山竹沟,任中共河南省委军事部参谋长,而彭雪枫奉命由山西临汾转武汉,出任中共河南省委军事部部长和统战委员会主任。
1938年9月,张震和彭雪枫共同组建新四军第六支队,彭雪枫任支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张震任参谋长。第六支队率部挺进豫皖苏边区敌后,积极开展抗日游击战争。
1944年9月,彭雪枫在河南夏邑东八里庄围歼土顽李光明的战斗中,不幸被流弹击中,英勇殉国,时年37岁。
彭雪枫殉国四十周年时,张震曾满怀深情地回忆自己的这位战友: 我在雪枫同志领导下工作了近十年,其中有七年与他朝夕相处,并肩战斗。每当我看到他赠我的照片和他的题字“战斗在一起,工作在一起,生活在一起”的时候,总是不由地引起对他的无限怀念。
最难忘的战斗,发生在淮阳
1938年9月,中共河南省委在竹沟组建了370多人的新四军游击支队,9月30日从竹沟出发挺进豫东,10月11日在西华县与豫东抗日游击第三支队先遣大队会师,整编为新四军游击支队。彭雪枫任司令员兼政委,张震任参谋长,26日行至距淮阳城东北约20公里的窦楼村附近宿营。
次日晨,部队突遭日军偷袭。战斗中,张震手持机枪率部队正面反击,彭雪枫随三大队七中队向敌左侧突击,经两小时激战,毙敌酋林津少尉以下十余人。
新四军游击支队成立后,张震(中)与彭雪枫(右)等人合影。
后来,张震将军回忆起这次战斗的经过,仍然激情满怀。他回忆说: 回想起8年抗战的艰苦历程,往事历历在目,尤其令人难忘的是1938年的窦楼之战。窦楼村是河南东部淮阳县的一个小村庄。1938年10月,我们在这里打响了新四军游击支队东进抗日的第一枪。
这次的窦楼村战斗尽管并不算大仗,但在当地的影响却非常之大。因为这是新四军游击支队东征后的第一仗,也是我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在豫皖苏边区同日军打的第一仗。
初战的胜利,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扩大了我党我军的政治影响,许多年轻人纷纷要求参军,一些地方武装也积极向我军靠拢。还锻炼了队伍,提高了战术水平和干部的作战指挥能力,增强了对日军作战的信心。
资料来源:新华社、人民网、中国西藏网、百度等
欢迎转载,转载请保持标题原意,并注明来源:河南日报微信(ID:hnrbxmtb),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统筹:方舟 丨 责编:赵大明
当年参加过抗战的将士们,如今正渐渐离我们远去。他们为中华民族做出的不朽贡献,我们将永远不会忘记。 为他们点一下大拇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