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僧枡野俊明:青山绿水 风洗白练的庭
枡野俊明出生于日本神奈川县横浜市的一个禅僧世家,于玉川大学农学部农学科毕业。在校期间拜齐藤胜雄先生为师,毕业后成为其弟子。他曾于大本山总持寺修行,在以禅的思想和日本的传统文化的基轴上,进行创作活动,后来继承父业成为一名禅僧。
禅僧在日本近似于一种职业,子承父业而成为世家的也颇多,可以有自己的家庭、孩子。而禅僧的独特身份,往往使得他们在从事自己事业时有强烈的修行意识,将一切创造物和自己的胸径修为结合来理解,力图不断地突破。
枡野俊明后因主持加拿大新渡户庭园改造设计工程,获加拿大造园家协会“全国优胜大奖”。他一直就有两种身份,一则出世为禅僧,一则入世为设计师,然而其实两位一体,并不违和。目前他是住建功寺奉职禅僧并任日本造园设计事务所总设计师、多摩美术大学环境设计学科教授、以及英属哥伦比亚大学客座教授。
枡野俊明曾被人问及,对人生起到最大影响的是什么,他的回答是:大本山总持寺的云水修行。这也为他日后的作品风格奠定了基础。所谓云水修行,其实就很像中国传统所说的行脚僧,四处云游,增广见闻与阅历。这样的云水修行,显然会使一个僧人对世界和禅定的看法,得到一定升华和内省。
如果说“云水修行”对枡野俊明的人生观起着决定性作用的话,已故匠师齐藤胜雄则成为其步入此行业的尊师。俊明先生认为精神与人性化的设计必须把现场及使用的素材作为能够对话的对象,可以说这是一种人格化的表现。只有这样创造的作品才有更强烈的感染力。这里所阐述的“对话”甚至包括设计中的一草一木。正因为枡野俊明非常独特的生活背景,特别是对日本传统文化的理解,奠定了他作品的最显著的特点。
这位曾被美国《时代周刊》杂志评选为当代值得尊敬的100位日本名人之一的禅僧,他的生活节律极其严谨。每天清晨4点起床,坐禅,诵经,扫除。上午8点进入设计事务所开始工作,下午6点半结束工作。傍晚7点开始坐禅,诵经,与家人相处,11点入寝休息。
他将景观创作视为自己内心世界的一种表达,将“内心的精神”作为艺术中的一种形式表现出来,他的作品往往充满了浓厚的禅意,体现了一种淡定、沉静的修为,方寸之间、意犹未尽,因此,常被誉为具有鲜明人生哲学的设计作品。他一些著名的“作庭”作品,无不渗透了浓厚的人生哲学意味。
加拿大驻日本使馆庭园是俊明先生早期的作品之一,其独特的作庭手法和风格给来过此庭园的人留下极深刻的印象。作品通过柔和与粗犷的线条,巧妙准确地表现出东西方文化、地理风貌的差异,并充分利用借景手法,很好地利用了周边的绿荫,回避了屋顶花园的某些局限性,并为日后的养护管理提供了方便,使每位来到这里的人充分地感受到两个不同国度的氛围。
作品麴町会馆“青山绿水的庭”也是其代表作品之一,所表达的是无限的“大自然”。在大都市中的“青山绿水”,实际上就是人们向往和追求的“圣地”,也可以称之为“生命的绿洲”。俊明先生将其人生的哲理及全身心的能量全部注入在作品中,正如他自己所讲到的那样,“青山绿水的庭”是他自身的所在和心灵的结晶,提示人们,在节奏紧张的都市生活中,短暂的时间、有限的空间,依然能唤起素朴久远的回忆。
而今治国际饭店中庭“瀑松庭”,庭园中以“瀑”和“松”来表现“静”和“动”两种截然不同的空间,是作者对人生哲理的充分表现。他用“动”来寓意人们日常的工作、学习等活动;用“静”来寓意人们忘却往日的烦恼,面向未来,达到身心解放的超然境界;用无声的语言表达“动”“静”两者合一的人生哲理及对理想境界追求的共鸣。
曹洞宗紫云台前庭“龙门庭”则是典型的日本庭园风格的代表作之一。日本的文化是日本本民族文化与传入日本的中国文化的一种融合,也是一种以非常独特的形式发展起来的文化。在禅中被当作“关门”来理解,只有突破“关口上的门”才能到达新的境地。本作品通过这种寓意,给每位来到这里的人带来无限的原动力。
金属材料技术研究所中庭“风磨白练的庭”,是在日本庭园传统艺术与手法的基础上,具有全新创意的优秀作品之一。不同尺度规格的自置石,表现出坚韧不拔的进取精神;用洁白的置石寓意专一和全身心的投入。无论从平面构图,还是在细部处理上都有其独创之处。
“通向小岛的木桥”,位于英属哥伦比亚大学内,作者在尊重原设计的基础上对局部进行了恢复和改造,突出了原貌的自然石岸,强化了茶庭,增设了主入口的石板路和大门,使来到这里的人们能够亲身体验日本传统庭园魅力所在。
枡野俊明谈及自己作品时说道,“作为禅僧的我一直是遵循建立在禅的精神基础上进行长年创作的,‘作庭’对于我来说是把‘自己’放在不同空间进行表现的一种精神性很高的设计过程。它不仅仅是追求造型美,而且,被称为‘石立僧’的禅僧们是把庭园作为‘自己的表现’的场所,并把作庭过程视为每日修行的一部分。我自己也是一样,把作品的创造过程视为修行,到现在为止,一点一点的积累起来。”
他同样提到,“每当为一座花园寻找合适的石头和其他材料时,我常常深入自然进行研究。在寻找植物的过程中,我会带着感情地画出许多草图。当开始立石和布置植物时,我完全沉浸在各种相关元素的对话之中。我寻求一块石头或一株树木所具备的某种精神从而确定其合适的位置。
”有些园林不是人们想象中的“真正的园林”,而是在屋顶或者建筑内部这样的人造空间中所建的花园,你能从中窥见与植物、山石之间的某种对话,能够了解他试图创作的某种世界。
枡野俊明造景十分认真,甚至有点偏执,他在打造一块石头时,总是亲力亲为,对于石料的大小高矮或是残缺度不合理想时,便断然弃之不用,重新打造,直至打造得十分合乎自己的理想和环境协调为止。
几乎在所有的作品中,枡野俊明都阐释了美学中“缺憾即是美”的观点——无常本自然,美不是一个结果,而是一个永远追求的过程。几年前,在纪念柏林墙倒塌10 周年之际,枡野俊明大师受邀设计融水园。他在园中题词“融合如水以成和”,希望骨肉同胞能够心无间隙,就如一滴水融入另一滴水中。
他说,“我永远不可能设计出超出自己本身认知和水平的作品”,因而自我不断需要不断修行突破。对于当代设计而言,这种对自我修为和外化作品同一关系的观念,也许是最值得倾听的声音之一。
何谓枯山水:庭枯山水园是禅宗庭园的一种,多见于小巧、静谧、深邃的禅宗寺院。所谓枯山水,就是没有真的山和水,几块大大小小的石头点缀在一片白沙之中,白沙表面梳耙出圆形和长形的条纹,看上去耐人寻味。
主要著作:《枡野俊明作品专集》、《日本庭园照明》等。
主要作品:京都府公馆、加拿大驻日大使馆、东京都立大学新校园、新泻县立近代美术馆、香川县立图书馆、加拿大国立文明博物馆日本庭园、今治国际饭店、麴町会馆、三溪园鹤翔阁、翠风庄等。
主要观点:虽然在园林表达方式上各有角度,但是,枡野俊明认为中西园林设计在“人性关怀”上是一样的。他表达了对百丈禅师(唐朝著名禅师百丈怀海)所说的“一日不做,一日不食”的欣赏,禅宗强调做业、悟道,他说自己就是通过设计完成自己做业的过程——在他的作品中,色彩总是窗明几净,布置总是细心工整,对生活的省思与体悟总是细腻悠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