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闹羊花的功效与作用 闹羊花资料大讲解

2018-05-15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闹羊花 杜鹃花科羊踯躅(黄花杜鹃).因叶较大,密被灰白色微柔毛及疏刚毛:花冠大,黄色或金黄色,极易识别.落叶灌木,高1-4m.老枝光滑,带褐色:幼枝有短柔毛. 单叶互生,叶柄短,有毛:叶片椭圆至椭圆状披针形,先端钝而具短尖,基楔形,全缘,边缘具向上微弯刚毛,幼时背面密被灰白色短柔毛.花多数,成顶生短总状花序,与叶同时开放:5数,花冠漏斗状,鲜黄色:雌蕊1枚,上位,5室,外被灰色长毛,花柱细,长于雄蕊.蒴果长椭圆形,熟时深褐色,室间开裂. 种子多数,细小.花期4-5月,果期6-7月.常见于山坡.石

闹羊花

杜鹃花科羊踯躅(黄花杜鹃)。因叶较大,密被灰白色微柔毛及疏刚毛;花冠大,黄色或金黄色,极易识别。落叶灌木,高1~4m。老枝光滑,带褐色;幼枝有短柔毛。

单叶互生,叶柄短,有毛;叶片椭圆至椭圆状披针形,先端钝而具短尖,基楔形,全缘,边缘具向上微弯刚毛,幼时背面密被灰白色短柔毛。花多数,成顶生短总状花序,与叶同时开放;5数,花冠漏斗状,鲜黄色;雌蕊1枚,上位,5室,外被灰色长毛,花柱细,长于雄蕊。蒴果长椭圆形,熟时深褐色,室间开裂。

种子多数,细小。花期4~5月,果期6~7月。常见于山坡、石缝、灌丛中。花或花序入药。花期采收。

生态分布:常见于山坡、石缝、灌木丛中。分布江苏、浙江、江西、福建、湖南、湖北、河南,四川、贵州等地。主产江苏、浙江、安徽、湖南等地。

采集加工:根、茎全年可采;叶、花夏季采;果秋季采,晒干备用。

性味:花:辛,温;有大毒。归肝经。 根:辛,温。有毒。 果:苦,温。有大毒。

功效:祛风除湿,活血散瘀,麻醉止痛,止咳平喘,消肿,杀菌止痒。

传统应用:治风湿或类风湿性关节炎、腰腿痛、腰间盘突出症、各种神经痛、慢性支气管炎、跌打损伤、疥癣、龋齿疼痛。

用法用量:根0.5~1钱;果:2~4分;花0.6~1.5g,浸酒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煎水洗或鲜品捣敷。

引证 解释

1. 陶弘景:羊踯躅,近道诸山皆有之。花苗似鹿葱。羊误食其叶,踯躅而死,故以为名。不可近眼。

2.《蜀本草》:《图经》云,羊踯躅树生,高二尺,叶似桃叶,花黄似瓜花。三月、四月采花,日干。今所在有之。

3.《纲目》:羊踯躅,韩保升所说似桃叶者最的。其花五出,蕊瓣皆黄,气味皆恶。苏颂所谓深红色者,即山石榴,名红踯躅者,无毒,与此别类。

功能主治

功能

花:祛风除湿,散瘀定痛。用于风湿痹痛,跌打损伤,皮肤顽癣。外用治癣,煎水含漱治龋齿痛。

根:祛风止咳,散瘀止痛。用于风湿痹痛,跌打损伤,神经痛,慢性支气管炎;外用治肛门瘘管,杀灭钉螺。

果:搜风止痛,止咳平喘。用于跌打损伤,风湿关节痛。

茎、叶:杀蝇蛆,孑孓,钉螺。

注意

不宜多服、久服。体虚者及孕妇禁用。

贮藏

置干燥处,防潮。

备注

(1)本品有毒成分为梫木毒素,杜鹃花素和石楠素。中毒症状:开始恶心呕吐,腹泻,心跳缓慢,血压下降,动作失调,呼吸困难,严重者因呼吸停止而死亡。解救方法:酌情考虑催吐或洗胃及导泻;服蛋清,活性炭及糖水;亦可静脉滴注5%葡萄糖生理盐水,并给兴奋剂,保暖;如血压下降则给去甲肾上腺素;如呼吸困难可给氧,必要时进行人工呼吸。民间用栀子汁解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