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电视剧十大怪象:片酬疯涨收视却下滑(图)

2017-08-11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心术>叫好不叫座. 据辽沈晚报报道,"电视剧行业年年有烦恼,但如今年般全线收缩.质量崩盘实所罕见. "在评价2012年电视剧播出时知名影评人李星文如是说.回望

《心术》叫好不叫座。

据辽沈晚报报道,“电视剧行业年年有烦恼,但如今年般全线收缩、质量崩盘实所罕见。 ”在评价2012年电视剧播出时知名影评人李星文如是说。回望2012年,和往年的“谍战风”、“穿越风”、“宫斗风”相比,特点并不明显,但收视率低迷却和一些怪现象不无关系!

2012年电视剧的收视率出现普遍下滑。这一现象在上半年的收视率榜单中就已初见端倪。2011年湖南卫视热播剧《回家的诱惑》

曾一度创下破5的高收视率。而今年虽然有《宫锁珠帘》和《夫妻那些事》收视率大体上也只能艰难破2。此外,江苏浙江、安徽、北京等卫视的收视率和往年相比也出现了整体低迷,像《心术》这样的热剧,平均收视率也不过0.8。

越来越多的观众选择在网络上观看电视剧,被认为是收视率下滑的首因。但如果仔细回想一下,今年的电视剧即使登顶收视率榜首的,也并无太多亮点。电视剧质量不过硬才是收视下滑的主因。如果再没有符合观众更高审美要求的电视剧出炉,这种颓势必将无可挽回。

“每年交5000万元,保证你出品的电视剧进入收视前10强。”中视丰德董事长王建锋连发数条微博直指电视台收视率造假,揭开了收视率买卖的黑幕。

随后,一些收视数据得以曝光,显示多家电视台的收视率存在偏差。业内人士纷纷站出来痛批“收视率万恶,扼杀电视创新”,著名主持人崔永元更通过微博表示“希望司法机关介入”,严惩造假分子。

“去年初某女艺人2万/集,今年已经是30万/集。去年15万/集的男艺人,今年是50万/集……”麦特文化传媒总裁陈砺志的一条微博,让天价片酬现象引发业内外唏嘘声不断。

知名制片人、监制严从华用“演员片酬涨得我心脏病要发作了”来形容用不起演员的忧虑。对于演员片酬的飙升,业内人士皆认为是这两年热钱盲目涌入,市场的虚假繁荣造成的。演员费用疯涨,最直接的影响便是降低了制作成本,投资中纯粹留给电视剧的费用少得可怜,结果就导致了电视剧题材的扎堆和粗制滥造。

史诗大戏《圣天门口》的开播引发了一个怪现象。该剧开播后,被一些专业人士评价为难得一见的精品,但却因镜头过于抽象、台词过于文艺腔、人物表演过于舞台范儿等原因无力挽回“曲高和寡”的命运。对于高品质电视剧总面临叫好不叫座的窘境,上海大学影视学院教授石川如是说:“电视剧是大众的艺术,电视台最关键是要研究自己的受众群,某些卫视的狗血剧之所以收视率高,是因为对目标观众的定位很准确。”

去年多家卫视尝试了“周播剧”,但均因收视率不如预期戛然而止。今年湖南卫视率先恢复了“第一周播剧场”,播出了《新白发魔女传》、《姐姐立正向前走》等。此后,东方卫视也开始试行周播《刷新3+7》,但收视率远不如预期。

在国外,“周播剧”要边拍边播边写,并要根据观众意见及时调整情节走向,但我国目前“周播剧”其实就是把原来的“日播剧”分周播放,变成了“慢播剧”、“断续剧”。有专家指出,中国观众早已习惯了连续收看电视剧的收视习惯,如果不能培养高素养的制作团队,用“伪周播剧”的概念来吸引观众,总不会是长久之计。

今年《北京青年》、《小夫妻时代》、《我的经济适用男》、《离婚前规则》等多部都市情感剧相继登陆荧屏。它们无一例外地将焦点对准了“80后”群体。“个人奋斗”、“夫妻相处”、“婆媳关系”、“房子孩子”等现实话题成为这类剧目的主要内容。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方面是80后已成为社会主力军,另一方面则跟古装剧受限、制作方转型有关。播出后,虽能引起一定的关注度,但成为话题的却屈指可数。总之,跟风不能成就经典。

2012年的荧屏,婆媳关系依然紧张。《当婆婆遇上妈》将极端婆媳冲突摆上了台面,此后又有《丈母娘来了》、《岳母的幸福生活》、《房战》等接连登场。但看来看去,父母遗产分配不公,七大姑八大姨一起制造事端,悍妇一哭二闹三上吊……这种类型剧的题材和角色设置基本都保持着它周而复始的套路,从而引发了观众们的消化不良。其中,“没事找事、制造矛盾”、“同类型剧充斥荧屏让人生厌”、“演员表演夸张做作”成为观众吐槽的主因。

刘恺威主演的《战火西北狼》,吴奇隆担任男一号的《向着炮火前进》,王雷领衔的《战旗》、周渝民主演的《彼岸1945》,今年的多部战争剧都不约而同地起用了偶像担任主角。帅哥们穿着皮衣、戴着蛤蟆镜、骑着摩托车“上战场”,引发了战争剧何去何从的又一次争论。不考虑电视作品的真实性,过度的“戏说”和商业包装或许能收获短暂的收视,但应该不会成为战争剧长久的出路。

今年还有《活佛济公3》、《钟馗传说》、《轩辕剑》等一系列神话剧走红。以往此类国产电视剧常被批评缺乏想象力。但今年却因想象力实在太超前,让观众大呼“受不了”。

以《钟馗传说》为例,剧中的钟馗实在忙,他通过时光机进入不同年代的经典故事中,帮包青天断案、替窦月娥申冤、与武大郎对峙,还时不时到“广寒宫歌舞团”k歌到深夜,唱的还是英文歌,看得观众实在眼花缭乱。无独有偶,《活佛济公3》中济公也一刻不得闲,除了和中国传统神话中的兔子精、狐狸精大战,还要负责收拾西方神话里的吸血鬼和狼人。

这种任意篡改无疑会引发对传统文化的误读,但这种忧虑始终还是无法阻挡荒诞带来的滚滚收视率的诱惑。

今年,一些在卫视播出的电视剧收视低迷,却在网络平台上拼得收视冠军。最佳的例子莫过于《》。该剧播出时,以0.3的收视率成了卫视电视剧收视的最低纪录,却在网络上引发强烈热议。

这与时下收视习惯和收视载体的转变关系密切。据统计,在北京,电视的开机率仅为30%,电视观看人群的年龄结构也开始“老龄化”。与此同时,网站开始大举进军影视圈玩起了“自制剧”。就在今年,《屌丝男士》、《女人帮》等多部网络剧都取得了不俗的点击率,对传统电视剧制作提出了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