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彩霞事件中的王佳俊 王旭明:罗彩霞事件的关键词是高考公平

2017-12-30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    语文出版社社长 前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王旭明   <中国青年报>发表的<公安局政委女儿冒名顶替上大学>一文,社会反响强烈,各方面均有声

    语文出版社社长 前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王旭明

   《中国青年报》发表的《公安局政委女儿冒名顶替上大学》一文,社会反响强烈,各方面均有声明表态之类。我以为,这其中有四个关键词不应缺少。

    一是同情。罗彩霞作为湖南某偏僻小村的一学生,没有任何家庭背景,身世贫寒,终于凭借自己的努力获得了上大学的机会,然而又遇上了这样的不幸,如中青报记者刘万永所言:“高考的冒名顶替是断人前途的无耻行为,甚于谋财害命。

”对于摊上这事儿的,无论是谁都觉晦气、倒霉;对于没摊上这事儿的,无论是官员还是百姓,无论是主管这事的方方面面还是与此无关的方方面面,只要有些许人情味儿的,都应对受害者深表同情。

这虽然管不了什么,也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但我们毕竟都是人啊!我们的社会毕竟是人人相依共存的社会啊!无论有无文化,无论有无钱财,见到了倒霉的人表示点同情是起码的,也是文明社会的标志。

      遗憾的是,我很少见到这样的表述。倒是第一个报道此事的记者刘万永不断地表达这样的情感。他说,每一次跟罗彩霞的接触,罗都心情忐忑,特别是当他与罗的父亲吃完饭后,罗父双手一直哆嗦,说这事儿什么时候有个头啊?!

刘万永深感“心头一阵酸楚,这是一个农民的无奈”。可惜,类似刘万永的同情在其他见诸文字的报道中很少见到。难道不需要同情吗?这样一个是非分明的事件,至今罗彩霞还承受着难以承受的压力,她的爸爸不断接到骚扰电话威胁、恫吓。

而她在此时说的最多的是“感谢”和“安慰”,感谢那些为这件事操劳的叔叔阿姨们,安慰她的爸爸妈妈不要为她而流泪。她向那些匿名辱骂和诽谤的人说,“请现真身,小女子官司已缠身,多一场少一场也无所谓。”同情之余,让人尤生敬佩。即使是大官也应给一点同情吧?!

    二是愤慨。众所周知,全国高校统一招生考试被认为是目前我们国家最公开、最公正、最透明的一项选拔制度,而且还是贫寒子弟改变命运的惟一途径。竟然有人对此动起手脚,不仅眉来眼去,还动起真格的,事发败露,气焰还如此嚣张!到底是些什么人?这些人哪来的这么大的贼胆?令人愤慨,愤慨之极!同样遗憾的是,在所有见诸文字的报道中,对这伙人的愤慨似嫌不够,有的甚至都未提及。

    三是查处。这个词已经听得足够多了,不再赘述。我们期待的倒是尽快把处理结果公之于众,让那些胆敢以身试法的人看看法律的厉害。

    四是堵漏。这倒是应该特别提及的一个词。毫无疑问,这样的冒名顶替事件是个别的,尽管还出现了“京版”罗彩霞——邹志静被冒名顶替十年,而且湖北、山东等都发现了类似事件,也仍还算个别,但试想如果这样的事成为了普遍,那我们这项制度还怎么得了?问题是,个别不应成为堵漏的借口,更不应漠然置之的堂皇理由。要在制度设计、环节安排,乃至实施操作层面上逐一逐项反思,漏在何方,如何堵塞。因为对一百万考生来说,罗彩霞是个别的;对罗彩霞来说则是百分之百,普遍得不能再普遍。罗彩霞们因此造成的损失不可低估,又该如何挽回?据说罗彩霞已将此事正式上诉法院欲讨回说法,不知怎的,我内心有一丝悲凉。罗彩霞们与当年的秋菊打官司不同,对如此违法乱纪,如此明目张胆、肆无忌惮又猖狂无极的违法乱纪还要当事人和受害者去奔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