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香肠制作方法 美味关键肉馅和肠衣
鲜嫩多汁、香气逼人的香肠料理,其中最常见的就是台式香肠,现在就来了解台式香肠的历史文化与料理技巧吧!
认识台湾香肠
世界上香肠的种类相当多,可以说是有畜牧业的地方就有香肠,早期人们利用盐渍、烟熏或干燥的方式保存肉类,香肠于是诞生,然而探究台式香肠的历史,已无从考证究竟是谁发明的,但可得知大约是在十九世纪中叶,由中国厦门传入台湾。
不过由于当时欠缺食品保存技术,因此以大量的盐抑止霉菌生长,使得香肠干硬又咸,口感欠佳。西元1957年,黑桥牌创办人陈文辉改良了香肠偏咸的口味,并研发了「烘束炉」,以低温炭火及长时间的干燥,改善了香肠的制程及口感,不必用大量的盐即可保存,奠定台式香肠的味道与面貌。
时至今日,台式香肠不但成了家常料理,更是广受欢迎的庶民小吃,最经典的吃法就是香肠配大蒜,还有香肠熟肉、大肠包小肠等特色吃法,此外也发展出台湾特有的香肠文化,如掷骰子赢香肠,可见香肠与庶民生活的密切关系。
「台式香肠配大蒜最对味」是有科学依据的,由于大蒜中的大蒜素可抑制胃中的硝酸盐还原菌活性,使摄取的亚硝酸盐降低,进而阻断亚硝胺的形成。此外,茶叶中的茶多酚也有相同作用。
台式香肠美味关键
南部小吃偏甜,香肠也不例外,主要与早期嘉南平原产糖的历史渊源有关,加上在从前糖是有钱人才吃得起的,因此在香肠中加糖调味也带有富有、高级的含意。
【肉馅】制作香肠的黄金比例是三分肥、七分瘦,采用猪背脊的脂肪增添滑润口感,瘦肉则选自新鲜、富弹性的猪腿肉,两者混合填充,创造绝佳口感。
【肠衣】肠衣大致可分可食性和不可食两种,前者即所谓的「天然肠衣」,取自猪、羊等,得先刮除肠衣内侧黏膜,经过漂水、搓揉、冲洗等步骤,置于清水中备用,若当天没有用完则以粗盐保存;另外还有一种「胶原蛋白肠衣」,利用猪皮萃取其蛋白质制作。
一般市售台式香肠主要使用上述两种可食性肠衣,不可食肠衣通常使用在西式肉品加工为多,以植物纤维肠衣为代表,其他还有以棉纱或棉线制成的布袋肠衣及塑胶做成的肠衣。
美味制作过程
主要可分八大步骤,首先得「验收」肉品是否合乎标准,接着以手工「分切」挑拣适合制成香肠的部分后,进行「绞肉」,利用机器将猪肉绞成固定尺寸,再加入肥肉「搅拌」,并以各家独门配料「腌制」。
完成后就开始「充填」,此为影响香肠口感的关键,师傅运用手感一面充填绞肉、一面抽出当中的空气,才能使肠衣延展到最合适的饱满扎实程度。接着将灌好的香肠以传统风干方式视天气状况于阴凉处吊一天左右,或以烘束炉「干燥」,用摄氏50度左右的烘八小时,最后「包装」即可。
挑选技巧:
从外观上,应挑整条均匀饱满的香肠,有些市售香肠两头较尖,容易造成烹调时因受热不均而影响熟度。有些业者为了降低成本,在香肠中添加大豆蛋白,使口感「粉粉的」,可仔细看包装标示,避免购买。此外,由于香肠会在加了调味料、干燥后自然转为偏红的肉色,有些业者为了卖相则会添加色素,使色泽呈现不自然的粉色。
保存方式:
建议香肠买回家可依每餐食用分量进行分装,避免重复退冰。以真空或充氮包装的香肠来说,冷冻约可放三个月,一般市场或店铺贩售的无包装香肠则可以冷冻保存约一个月。
香肠一定有防腐剂和亚硝酸盐吗
香肠必有防腐剂的观念是错误的,其实只要严格把关原料、环境、技术等各面向,不加防腐剂的香肠在摄氏7度的冷藏环境下约可放七十天,冷冻则可保存更久。
而香肠依法规添加少量的亚硝酸盐则是为了预防肉毒杆菌,其实亚硝酸盐广泛存在于蔬菜、肉类、鱼类当中,绝大部分的亚硝酸盐会经由人体代谢,只有在特定的环境酸碱度、微生物菌群及适宜的温度下,会转为致癌的亚硝胺,因此在吃香肠、腊肠时,尽量不要与富含胺类的鱿鱼、干贝、秋刀鱼等合吃,避免在体内合成大量的亚硝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