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德林少将 李延平少将 抗联名将、统战能手李延禄

2018-01-03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历史资料:镜泊湖之役是日军发动九一八后遭遇的伤亡最大的一次重创.此画为日本人对这次战役的速写,从中可见战斗激烈程度.山雨欲来风满楼行军入伍挺

历史资料:镜泊湖之役是日军发动九一八后遭遇的伤亡最大的一次重创。此画为日本人对这次战役的速写,从中可见战斗激烈程度。

山雨欲来风满楼

行军入伍挺脊梁

李延禄,1895年4月1日生,祖籍山东省平度县,生于吉林省延吉县一个贫苦农民之家。号庆宾,曾用名张德福、杨明、徐阿六、李士林。1929年参加革命。1931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李延禄10岁起读过两年私塾,后因家境困难辍学当学徒。1909年入延吉边防督办创办的常备军随营学校学习,毕业后分配到督办公署当差。1914年考入吉林实习工厂学徒,1年后因参加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活动被除名。

1919年在吉林省延吉道骑兵3营当兵,后任排长、营司务长。1920年秘密参加共产党领导的延吉游击小组活动。1920年后任吉林省防军营司务长、骑兵连连长。1925年任和龙县警察大队小队长,后任公安局巡官。

1928年回延吉县任吉林省防军连长。1929年,他秘密参加延吉游击小组活动,受进步思想影响,支持和参加反日群众斗争,1931年初被开除军籍。1931年7月,李延禄经中共延吉县委书记王耿之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奉党指示搞抗联

促成德林举义旗

1931年,“九一八”事变暴发后,日寇很快侵占了辽宁各地,并大举进犯吉林省。驻延吉明月沟的东北军原第十三混成旅第七团三营被调往吉林,营长王德林在全营官兵的抗日要求下,把队伍拉到汪清县小城子,酝酿举旗抗日。

9月22日,中共中央作出《关于日本帝国主义武装占据满洲与目前党的紧急任务的决议》,号召东北人民开展游击战争,打击侵略者。中共满洲省委积极响应中共中央决议,派出一些党员到东北各地去发动组织群众进行抗日斗争。李延禄奉命到王德林的抗日救国军工作。

李延禄到达汪清小城子王德林的抗日救国军驻地时,王德林正面临各方压力,国民党投降派盖文华等人给王德林送来“自卫军第一路总指挥”头衔,阻挠其抗日;此外,当时的抗日将领李杜的代表带来一万元军饷,要求王德林部队编为一个团,受李杜调遣;另有吉东三县的乡绅代表团,劝王德林把部队编为“山林警备队”。

李延禄到来后,耐心细致地做思想工作,坚定了王德林的抗日决心。李延禄还说服王德林,建立自卫军补充团,以便与李杜进行联合抗日。李延禄以爱国青年为基础组建补充团,兼任新组建的补充团团长,并和孟泾清等共产党人组成了救国军秘密党支部。

1932年2月8日,“中国国民救国军成立暨抗日誓师大会”在小城子召开。王德林被推为总司令,孔宪荣为副司令,吴义成为前方总指挥,李延禄被任命为参谋长。

镜泊湖畔设计谋

敢打敢拼痛歼敌

1932年2月,以第一补充团和吴义成率领的“老三营”前锋部队为两大主力,攻打敦化,至2月28日,连克敦化、额穆、蛟河三城。抗日救国军连克三座县城后,获得紧急情报:日寇天野少将集结众多日本关东军,以及辎重团,从吉林抵达敦化县城,企图消灭抗日救国军。

以共产党秘密领导的第一补充团坚决主张抗敌,利用熟悉的山川、地势进行游击战。王德林在棺材脸子村召开了高级军事会议,李延禄在会上分析了敌我双方的条件,称如果在镜泊湖南湖头找到有利地势,打伏击战,就是甩手榴弹也能打败日寇。

是年3月初,李延禄与孟泾清(救国军参议长)经过实地考察,选择了牡丹江流入镜泊湖的大河口北侧“墙缝”一带高地,作为打伏击战的阵地。王德林支持他们的作战计划,让李延禄带领补充团前往“墙缝”设伏。王德林把“老三营”所有库存的手榴弹都调给了补充团,将这些手榴弹不分昼夜用二十匹马往返运到阵地。

3月13日的下半夜,日军来到“墙缝”山下,指挥部一声令下,埋伏了三天三夜的七百勇士一跃而起,手榴弹纷纷下落,在日军中爆炸,日军死伤一片。

战斗进行了数小时,补充团勇士们打退日军十数次进攻,大河口北侧到处是敌兵尸体和伤员。救国军得到了二千支好枪和一千五百支被损坏的枪支.此役之后,李延禄指挥部队和他的战友们又进行了火烧松乙沟、激战关家小铺、高岭子伏击战等连环作战。

3月13日至27日,天野部队从敦化出动2000余名日伪军长驱直入,一路被伏击,不过十四天,消灭几尽。连环战中的最后一战高岭子伏击战中,天野少将毙命,仅有不足百名日军逃脱,日寇遭受了“九一八”以来最大的伤亡。这就是中国共产党人领导指挥打响的抗日第一枪,七七抗战之前的抗日大捷——东北抗联镜泊湖连环战。(史界对此虽有争议,但此役为中华男儿血性之战是为共识。)

重整队伍再击鼓

八道河子振士气

1933年1月13日,王德林率救国军600余及眷属退入苏联境内后,除救国军总参谋周保中、总指挥吴义成率3000余人在老黑山一带坚持抗日外,其他各部均散落在宁安各地。1933年1月下旬,李延禄将这些零散的抗日武装收容过来,编成800人的东北抗日救国游击军,李延禄任总司令,孟泾清任政治委员,下辖3个团,活动在宁安、汪清等地。

1933年3月1日,天将拂晓时,李延禄率部在行军途中,发现敌情即令:2团埋伏右山树林中,史忠恒率3团隐蔽左山处,待敌钻进山坳,1团利用前村之房屋掩蔽和借河流之地势,迎头痛击敌人;骑兵营为联络队,司令部直属队为后援。

布置就绪,待到6时,双方接仗,激烈相持4小时,敌因伤亡过重败退。尔后敌队经整理复大举再攻。鬼子进屯后焚毁200余户民房,群众被绑走数十人,老弱来不及逃离者,多被推入火海。农民跑到山上向救国游击军哭诉,官兵闻报痛愤万分,李延禄下令掩护大刀队下山向敌猛攻,数十名手持木棒锹镐之农民亦投入战斗。

其时鬼子正在向我手无寸铁之群众大杀大砍,对我军的反攻毫无提防,被杀者甚众,日伪军伤亡近200人。是为宁安八道河子战斗。

身经百战无所惧

统战才能频展现

1933年3月下旬,李延禄接到情报称:“从团山子战斗溃败的伪军马海山团,目前据守在宁安县南的东京城,近来伪满军十分动摇。”李延禄得到情报后立即召开会议,经讨论与会者统一意见,以武力为后盾,用强大政治攻势争取伪满军反正。

3月28日晨,李延禄指挥抗日救国游击军兵分四路包围了东京城。经散发传单和喊话,劝伪满军弃暗投明,调转枪口共同抗日。经过一个多小时政治攻势,伪满军开始答话,伪团长马海山和鬼子禁止无效。马海山见势借故逃走,30多鬼子兵亦随之溜掉,七百余名伪军反正。

3月30日,李延禄率抗日救国游击军联合汪清游击队打退进攻汪清县马家大屯的敌人,保卫了中共东满特委所在地,敌人死伤百余人。8月,活动在密山的抗日救国军游击军,召集附近抗日部队会议。

会上一致同意成立“东北人民反日革命军”,公推李延禄为该军负责人。会议决定各部队协调作战,扩展抗日游击区。各队统一编制,独立活动,战时协同作战。9月,东北人民反日革命军攻克密山县城。

1935年9月10日,李延禄联合赵尚志率领的三军等武装准备攻打南刁翎敌伪据点时,刁翎区委书记孟泾清来到了到四军军部详细介绍了南刁翎内敌人兵力部署情况,并提到林口有个百余人的日本骑兵队驻扎,将会增援守敌。根据情报,各军领导人共同制定了周密的作战计划。

9月26日上午10时,战斗打响了。各路战士奋勇出击,很快占领南刁翎。南刁翎地方警察大队60余人被击溃逃窜,打死敌人四五人,伤70余人,俘敌20余人,迫使伪军守备营在营长段连升带领下,100多人全部反正,缴获伪警备营100多支枪,缴获弹药和其他各种军需物资甚多。

这次战斗联军牺牲2人,负伤3人,占领街市4小时,将敌各种防御工事全部焚毁后撤出。接着,李延禄和孟泾清率部队奔袭林口,林口日伪军遭到突袭,仓皇逃出城外。

1934年12月至1936年2月,李延禄任东北抗日同盟军第四军军长、党委委员、中共吉东特委委员,率部在东满地区开展抗日游击战争,建立抗日游击根据地,指挥部队转战十几个县,进行了近百次战斗,舍生忘死,历尽艰险,给日伪军以沉重打击,为东北抗日斗争做出了重大贡献。

1936年1月28日,在汤原县吉兴沟举行东北反日联军军政联席会议(即汤原会议)。出席会议代表有:赵尚志、李兆麟、李延禄、夏云杰、冯治纲、李华堂、谢文东等。29日,通过了《东北反日联军军政联席会议决议》。

会议认为,目前东北反日战争已经走到更高潮的阶段,决定组织东北反日联军临时政府。临时军政府军事部下设东北民众反日联合军总司令部,由赵尚志任总司令。李延禄一直比较注重抗日游击根据地建设,建立抗日政权,发展抗日群众组织,组织群众抗日斗争。

1936年2月10日,中共中央发表《为建立全东北抗日联军总司令部决议草案》,提出建立东北抗日联军总司令部是东北抗日武装目前最中心的工作,并对总司令人选问题提出了具体意见。3月根据《东北抗日联军统一军队建制宣言》,李延禄所率部队改编为东北抗日联军第四军,任军长。

    1936年3月,李延禄奉命赴苏联莫斯科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汇报工作,其军长职务由刚从莫斯科东方大学军事系毕业归国的李延平代理。

李延平乃李延禄胞弟,同年4月1日,李延平护送李延禄到密山县委。此时的李延禄既担心弟弟李延平的实战经验不足,亦为抗联第四军的前途担忧。一路上李延禄不停地嘱咐弟弟李延平。李家兄弟3人,三弟李延清已为打鬼子献出了年轻的生命。两兄弟即将分手,兄弟二人的心中都充满了依依惜别之情。他们互相交换了衣帽,拥抱而分手。孰料他们这一别竟成了永诀(1938年11月20日,李延平牺牲在一面坡)。

转战后方做统战

鞠躬尽瘁为救亡

1936年11月回国后,李延禄到上海、南京从事党的统一战线工作,以东北抗联第四军军长身份向国民党蒋介石政府请愿抗战。蒋介石避而不见,只是封官许愿,授予李延禄军事委员会委员头衔,留其供职南京以示笼络。李延禄谢绝了蒋介石的安排,声明其唯一的愿望是恳请蒋委员长出兵东北,收复失地,自己愿身先士卒,万死不辞。

1937年6月东北抗日救亡总会在北平正式成立,李延禄被选为总会常务委员,同年底随同李杜将军到莫斯科。1938年10月从香港经汉口,李延禄绕道桂林、重庆、西安赴延安,12月受到毛泽东、朱德接见。

1939年1月起,李延禄担任中国共产党东北工作委员会副主任,收集整理和总结东北抗日斗争的资料供领导机关参考。1941年10月出席在延安召开的东方各民族反法西斯代表大会并被选为各民族反法西斯大联盟执行委员会委员,同年末到中共中央党校学习,参加延安整风运动。

1945年4月至6月,李延禄作为中直、军直代表团成员出席中共七大,7月起任中国解放区人民代表会议筹备委员会常务委员,9月离开延安回东北。

和平年代壮心在

笔耕不辍为党史

抗日战争胜利后,李延禄将军先后任合江省人民政府主席,松江省人民政府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先后任黑龙江省副省长,省政协副主席,第三至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1955年李延禄获一级八一勋章,在当时转业到地方的人员中只有4位同志获得过一级八一勋章。

1950年2月27日,毛泽东访苏归来,由周恩来陪同视察哈尔滨,在哈尔滨国际旅行社的顶层露台上接见了李延禄,嘱咐他“东北抗日联军,有成绩,有缺点,应该写出来。写出来,对党对人民有益处” 。为完成领袖交付的使命,李延禄将军于1963年开始撰写关于东北抗联第四军的斗争实况,1964年以回忆录形式《疾风知劲草——抗联四军的童年》在《黑龙江文艺》、《收获》两家文学期刊上陆续发表,出版了回忆录《过去的年代》,为党史提供了很多宝贵资料。

1984年,中共中央表彰李延禄是“长期保持红军传统、艰苦朴素”的模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