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晓峰北航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长江特聘教授 武哲
大家好!我这次受聘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飞行器设计学科特聘教授。我的主要研究方向是飞行器综合设计及隐身技术研究。由于团队的共同努力,我们承担了国防973、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防预研等一些国家和国防重大、重点项目的研究,正在进行"985"二期工程中投资额为4400万元的"先进飞行器技术实验室"建设,也签订了金额达数千万元的飞行器型号隐身技术应用协议。
在学科建设和研究工作中,我体会到,国家"211"工程、"985"工程、"973"重大基础研究计划、创新团队资助计划和"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等人才、科技强国的重要举措使我们受益匪浅,对高校的人才成长、团队形成、学科建设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作为一名在祖国航空航天领域工作的科技工作者,一名在国家和学校支持下,依靠团队奋斗迈入"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行列的新成员,我就结合自己和学校的情况,针对创新团队建设和高校如何在国防科技建设中发挥作用谈两点体会,未必合适,主要是交流思想。
第一点,建议国家高度重视高校创新团队的建设问题
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岗位是围绕国家重点科研领域、重点学科发展方向、重点科技创新平台或科研基地而设置的,我体会,是希望选拔和造就具有创新性构想和战略性思维,能带领所在学科围绕国家战略需求,跟踪国际学科前沿并赶超国际先进水平的学科带头人。所以说,长江学者一方面自己要有"十年磨一剑"的潜心钻研的精神,另一方面也需要带出团队,建好发展平台。
多年来,我们形成了一支以飞行器综合设计及隐身技术研究为主攻方向的多学科交叉的研究团队,科研创新意识较强,现有3位教授、5位副教授、1位讲师、3位博士后和若干自聘人员及研究生,其中一半不是我所在学院的教师,还有外单位人员。我们根据某战略武器系统的需求,自筹经费开展了特殊飞行器的方案设计和性能仿真研究,经专家组评审,认为这项工作是国内外未有的重要创新。我们就此申报的近一亿元的研制生产费用已经得到了认可。去年年底,我们也自筹近百万元资金对某新飞行器型号进行了测试和隐身技术的演示,获得测试曲线数万条,终于签下了该型号隐身技术的应用协议。最近,我们又形成了几个科技创新的思路,并成功申请到了国防重点基金项目。
我认为高校多学科综合、交叉,人才济济,具有组建跨学科团队的优势,具备承担国家重大科研项目的能力。建议国家加大创新团队的支持力度。北航以孙晓峰教授为核心的创新团队,很具有代表性,这个团队正在进行新一代转子发动机中的重大基础理论问题和关键技术研究,意义重大,获得了国防科工委和总装的支持。不过,北航还有一批象孙晓峰教授这样的高层次人才,比如有13位院士、15位长江学者,他们都有很强的研究能力,建议国家选择以这些优秀人才为核心,符合国家战略需求、有重大项目牵引、有重大创新思路,有良好平台和团队基础的集体,请有关部委给予多元化支持。
第二点,建议国家充分发挥高校在国防科技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高等院校是集聚高层次人才的战略高地,在从事创新性强,技术含量高,关键技术及前瞻性研究等方面有自身的优势。我们所从事的航空航天和国防科技研究,都是国际上技术封锁最严重的高精尖技术领域,攻关难度很大。
我们知道,我国新型号研制周期一般较长,其主要原因就是技术储备不够,缺乏前期基础研究,关键技术没有突破。国防工业中的一些重要的前瞻性基础研究、新概念武器关键技术的攻克,如果交给高校的专家去组织攻关,是能够发挥优势取得成果的。
北航在50年的办学历程中,创造了30多项中国第一,900多项获部级以上奖励的成果,其他很多高校也有各自在国防科技领域的优势和潜力。只要组织的好,相信能为国防科技现代化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现在,不少综合性大学开始进军航空航天领域,其实这也是一个有利于国防科技发展的好的趋势,应该不断促进国防院校与非国防院校之间的合作。这方面,国家应出台一些引导性、支持性政策。
今天是长江学者一个聚会和交流的盛会,我从个人认识的角度谈了两点体会,不当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我作为一个新的成员,要按照"宁坐板凳十年冷,不写文章半句空"的要求,坚决做到潜心钻研,摒弃浮躁,将自己的发展与学科的发展、国家的需要紧密结合,在国家各部委和学校的支持鼓励下,履行好自己的岗位职责,争取在聘期内做出较大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