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优贤南木 南木北上危机 陕西周至苗木产业积极求变
中国园林网5月2日消息:苗木产业是陕西西安市周至县的支柱产业之一,有30多年的发展历史。然而,因种植同质化严重,以及南方苗木大量进入北方市场,致使当地花卉苗木销售从两年前开始出现萎缩。在此情境下,周至县积极求变,通过优化苗木产业结构,将生产方式由“粗放式”转向“精细化”,进行规模化、专业化种植,同时大力推进“科技兴苗”,并利用网络平台发布交易信息,使苗木产业在发展的道路上越走越稳。
春季的秦岭北麓,正是植树增绿的大好时节,在陕西西安市周至县哑柏镇,道路两旁的万亩苗木林带郁郁葱葱,苗农们或是耕地育苗,或是转运移植,一派繁忙景象。这里被业内公认为我国西北最具规模的苗木生产销售基地,西北地区绿化美化的苗木花卉大多都出自这里。
种植由“粗放”走向“精细”
周至南依秦岭,北濒渭水,属温带大陆季风气候,沿渭河百余里地带土质疏松,透气性好,是苗木花卉培育和栽植的最佳适生区和南北苗木异地移植的天然温室。作为周至县两大支柱产业之一的苗木产业有着30多年的发展历史,目前种植面积达13.
4万亩,每年可向市场提供约5亿株苗木,从业人员6.8万人,成为农业增收、农民致富的支柱产业。然而,近年来,伴随着各地苗木基地的不断增加,苗木需求市场萎缩等诸多因素,周至苗木产业也来到了转型的路口。
周至县哑柏镇镇长韩高阳介绍,早在改革开放初期,当地村民就尝试种植各类苗木,出现了最早的“苗木专业村”,从高大乔木、花灌木,到地被草坪,一直是有苗不愁卖。早在2004年,周至县苗木花卉交易额就在国内花木类交易市场中率先突破3亿元大关。“但从两年前开始,花卉苗木销售萎缩,主要是苗木种植同质化严重,导致产能过剩。”韩高阳说。
周至县富强苗木基地负责人谢福德告诉记者,这两年“绿色经济”叫得响,全国各地各类苗木基地发展迅猛,整个苗木产业呈现出供大于需的“产能过剩”状况。尤其是南方苗木生产周期短,密植率高,大量进入北方市场后,更加剧了北方苗木种植效益下滑。
“以前经营户多是以户为单位,品种花样倒是多,客商想要啥苗子都有,但规模小,若要大量同规格的苗子就得外调,规模化效益不高。”韩高阳说,现在的苗木花卉市场早已从卖方市场转到买方市场,产业向标准化、精品化、高端化发展,原来那种以户为单位,单打独斗的经营模式必须改变。
“与其被市场赶着走,不如我们主动引导市场升级,由 粗放式 走向 精细化 。”韩高阳说,为优化苗木产业结构,周至县开始大刀阔斧减少产业盲目扩张,并在现有基地规模上进行升级改造,提质增效。同时,结合精品化、专业化发展需求,周至县还鼓励苗木企业、合作社大胆走出去,流转土地搞专业园。
市场寒流也倒逼企业“差异化”发展。谢福德不断在基地后续发展规划上添加新内容:育精品、上高端、做品牌,引进新品种进行适应性培育,并为客户提供园林工程设计、施工栽植、养护管理、技术培训等一条龙服务。他还练就了个“绝招”,就是敢保“成活率”,敢做反季节销售,而这正是南方苗木进入北方市场的“短板”。
“我们现在已经在周边地区流转土地建立樱花、石楠、五角枫、雪松等专业园,用专业精品打开市场。”谢福德说。“像密植生长了七八年的大叶女贞树,一般一棵卖200元左右,但经过拉大行株距、精心修剪养护有了造型后,一棵能卖到700多元。”谢福德说,搞苗木也得懂点经济学,要想“长青”就不能任由苗木在地里疯长,要主动求变,把苗木养得更漂亮。
作为苗木主产区的周至县终南镇也一改“小而全”“小而散”的模式,全力打造了3000亩国内最大的七叶树基地。“共栽植了70万棵,目前已销售20万棵,效益不错。”基地负责人司晓升直言道,“正是专业化、规模化,让基地拥有了七叶树这个品种的市场定价权,在苗木市场整体下滑的情况下,取得了良好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