蛤蒌的功效与作用

2018-03-23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药用]以全株.根.叶或果实入药.全株.根随时可采:叶及果秋季采集,晒干. [性味归经]味辛,性温.归胃.大肠经. [功能主治]温中散寒,祛风利湿,消肿止痛.用于胃肠寒痛呃逆,脘腹疼痛,腹泻,风寒咳嗽,水肿,疟疾,牙痛,风湿骨痛,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全株0.5-1两,果0.5-1钱.内服:煎汤,1-3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XIU鼻:或为丸纳龋齿孔中,或浸酒擦患处. [用药禁忌]实热郁火.阴虚火旺者均忌服. 1.<本草衍义>:多服走泄真气,令人肠虚下重. 2.<纲目>:

【药用】以全株、根、叶或果实入药。全株、根随时可采;叶及果秋季采集,晒干。

【性味归经】味辛,性温。归胃、大肠经。

【功能主治】温中散寒,祛风利湿,消肿止痛。用于胃肠寒痛呃逆,脘腹疼痛,腹泻,风寒咳嗽,水肿,疟疾,牙痛,风湿骨痛,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全株0.5~1两,果0.5~1钱。内服:煎汤,1-3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XIU鼻;或为丸纳龋齿孔中,或浸酒擦患处。

【用药禁忌】实热郁火、阴虚火旺者均忌服。 1.《本草衍义》:多服走泄真气,令人肠虚下重。 2.《纲目》:辛热耗散,能动脾肺之火,多用令人目昏,食料尤不宜之。

5药理作用

1、抗菌作用

6名家论述

1.《纲目》:荜茇,为头痛、鼻渊、牙痛要药,取其辛热能入阳明经散浮热也。

2.《本草正》:荜茇,其味大辛,须同参、术、归、地诸甘温补剂用之尤效。

3.《本草便读》:荜拨,大辛大热,味类胡椒,入胃与大肠,阳明药也。温中散寒,破滞气,开郁结,下气除痰,又能散上焦之浮热,凡一切牙痛、头风、吞酸等症,属于阳明湿火者,皆可用此以治之。

4.《本草正义》:荜茇,脾肾虚寒之主药。惟濒湖谓是头痛、鼻渊要药,取其辛热能入阳明而散浮热。按头痛固有真寒一症之宜用大辛大温者,但鼻渊、牙痛,本皆火症,古人偶用辛散之药,盖亦反佐之义,用作向导,濒湖竟以为散浮热,恐是误会,石顽和之,非也。

5.《本草拾遗》:温中下气,补腰脚,消食,除胃冷,阴疝 ,痃癖。

6.《海药本草》:主老冷心痛,水泻,虚痢,呕逆醋心,产后泄利。

7.《日华子本草》:治霍乱,冷气,心痛血气。

8.《本草图经》: 治气痢。

9.《本草衍义》: 走肠胃中冷气,呕吐,心腹满痛。

10.《纲目》:治头痛、鼻渊、牙痛。

11.《天宝本草》:治跌打损伤,腰脚痛。

7考证

出自《开宝本草》。 1.《唐本草》:荜拨,生波斯。丛生,茎叶似蒟酱,其子紧细。味辛烈于蒟酱,胡人将来入食味用也。 2.《酉阳杂俎》:荜拨,出摩伽陁,呼为荜拨梨,拂LI呼为阿梨诃咃。苗长三四尺,茎细如箸,叶似蕺叶,子似桑椹,八月采。 3.《海药本草》:按徐表《南州记》:荜拨本出南海,长一指,赤褐色为上。复有荜拨)短小黑,味不堪。与阿魏和合良,亦滋食味。得诃子、人参、桂心、干姜,治虚冷肠鸣泄痢。 4.《本草图经》:荜拨,今岭南有之,多生竹林内,正月发苗作丛,高三四尺,其茎如箸,叶青圆,阔二三寸,如桑,面光而厚。三月开花,白色在表。七月结子,如小指大,长二寸已来,青黑色,类椹子。九月收采,灰杀。暴干,南人爱其辛香,或取叶生茹之。 5.《纲目》:段成式言青州防风子可乱荜茇,盖亦不然。荜茇气味正如胡椒,其形长一二寸,防风子圆如胡荽子,大不相侔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