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克尼生平 大卫·霍克尼纪录片:细数反叛艺术家的人生历程

2018-03-10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虽然兰道尔·赖特(Randall Wright)的最新纪录片<霍克尼>(Hockney)深入展现了这位英国艺术家的个人魅力,不过,观众们或许

虽然兰道尔·赖特(Randall Wright)的最新纪录片《霍克尼》(Hockney)深入展现了这位英国艺术家的个人魅力,不过,观众们或许并不会见到预料之中大卫·霍克尼(David Hockney)进行创作的场景。

这部纪录片的着眼点是这位艺术家充满挣扎与辉煌的创作历程。赖特的电影虽然会非常符合霍克尼粉丝们的胃口,而却并非能够向并不熟悉霍克尼的大众介绍这位艺术家。从这个角度来说,这位电影人似乎并没有将影片重心放在叙述霍克尼艺术道路或者讨论他在艺术史中的地位等方面上。

这部BBC的纪录片被BBC的掌门人金·斯灵格劳(Kim Shillinglaw)称作“诚实、前所未有的视觉日记"。

虽然纪录片并不完美,但是或霍克尼充满戏剧性的人生还是让影片充满了看点。这其中有爱情、心碎,也有悲剧(比如艾滋病危机),即便是看似辉煌的职业生涯也是高潮迭起。

这位自称“在逆境中成长"的沮丧一代的后代,出生在约克郡,年轻时移居至美国。霍克尼先在纽约生活,随后又来到了加州,并因此爱上了洛杉矶。“当我到达这里的时候,有人说‘你为什么会想来这个文化沙漠?'"霍克尼在文献片段当中回忆道,说自己是因为儿时对于好莱坞的痴迷而来到了这里。

在这部电影一开始时,一位朋友将霍克尼称为“俄国农民,一头野兽!",对于这位在1960年看到Clairol电视广告之后就把自己染成了一头金发,并到处说“所有人都应该去染金发"的艺术家来说,这无疑是非常恰当的介绍。正是这个年轻人,一直在通过自己的作品描绘洛杉矶。

不幸的是,我们没法告诉你是谁对这位艺术家做出了如此生动的形容,因为《霍克尼》当中诸多嘉宾的发言让人很难记住究竟是谁说了什么,因为关于这些人的身份字幕很少出现,也很难说明他们与霍克尼的关系。

你也许会认出艺术家艾德·拉斯查(Ed Ruscha),但是赖特没想告诉你他是谁,也没解释他为什么是能够介绍霍克尼的权威人物。在另一个场景当中,有一个关于霍克尼在大学朋友的父母家用墨水弄脏了他们的白地毯的精彩故事——“爸爸,我们应该让他签名!几年之后这东西就会值几百万!"——不过想要知道这位朋友的名字,你需要点运气。

这让人有一种在读日记的感觉,因为在日记中,人们往往只会用名字来称呼自己的朋友,却从不会想要介绍相关的人物背景。霍克尼饶有趣味的私人影像片段也出现在电影当中,但是就和影片中出现的访谈一样,也没有相关介绍。

但是,赖特使用的家庭电影和旧照片无疑是电影的亮点。在影片中,尼可以看到霍克尼在大学派对上翩翩起舞的片段,随后紧接着的是这位艺术家在伦敦公寓走廊中边走路,边随意的脱下内衣并走入浴缸的镜头。

当霍克尼与初恋彼得·施莱辛格(Peter Schlesinger)分手的时候,他悲伤欲绝的样子被记录在了胶片上。这位艺术家躺在床上,在好朋友、策展人、艺术批评家亨利·戈尔德撒勒(Henry Geldzahler)的肩膀上哭泣。

霍克尼还深受艾滋病危机的影响。他说自己有2/3的朋友都因此失去了生命。霍克尼说,如果他们都没有死的话,“当我想起所有的这些人……纽约会变得多么不同!"他说:“波西米亚就依然会存在。"

面对如此的悲剧,只有艺术才能让霍克尼坚持下去。一位朋友说:“艺术为他的世界提供了港湾。"对于大卫·霍克尼来说,艺术给他的生命所带来的重要性,远远超出任何拍卖纪录或者是博物馆回顾展。

“我对观看的方式很感兴趣,"霍克尼说。“每个人都会看,关键在于他们看得有多努力。"

那种将自己所见传递出来的想法,促使霍克尼进行了多样的图像创作。他经常出人意料地使用新科技手段来进行创作,使用的设备从相机、复印机到高清摄像机。他目前就极其迷恋使用iPad创作绘画。之前他还曾使用传真机把所有参展作品发到南非。

在霍克尼多年以来孜孜不倦探索截然不同创作的背后还有另外一个原因。一位朋友在电影中说道:“他不想成为一台为金钱进行生产的机器。"

这正是这部纪录片想说明的这位艺术家的内部驱动力,然而可惜的是,霍克尼个人生活中的内容都没有出现在电影当中。

《霍克尼》目前只在有限的几家电影院上映,纽约Metrograph 以及Film Society Lincoln Center都有排片。

相关阅读:

大卫·霍克尼八十大寿之际,将于2017年在泰特英国举办大型回顾展

大卫·霍克尼10大惊世骇俗语录

英文原文

下一篇 人物 文章伊夫·克莱因生日之际,一起进入他的蓝色世界Proce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