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淑芳医生 王淑芳:“小巷总理”的追梦人生

2017-12-03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从二十多岁的如花青春,到四十多岁的人到中年,王淑芳把她半生的心血和汗水都洒在了这片老旧的社区.科尔沁区东郊街道曙光社区是个典型的棚户区,面积

从二十多岁的如花青春,到四十多岁的人到中年,王淑芳把她半生的心血和汗水都洒在了这片老旧的社区。

科尔沁区东郊街道曙光社区是个典型的棚户区,面积1.5平方公里,人口7100余人。基础设施差,建筑老旧不堪,转制企业多、下岗职工多、困难家庭多、家庭人均收入少。可就这么一个地方,硬是让王淑芳一手打造成了文明和谐社区。

作为一名最基层的社区主任,王淑芳接受过国家领导人胡锦涛、回良玉的亲自接见,这在全国也是不多见的。

作为居民的贴心人,她被社区里的老人亲切地称为“姑娘”,被居民视为当家人、主心骨、及时雨。二十多年来,多少次的工作调动机会,她都因居民的舍不得而选择继续留下。

真情呵护温馨家园

在曙光社区,上至八十岁的老人,下至十几岁的孩子,人人都知道社区有一位王淑芳主任。她是年老者眼中的“好闺女”,她是青年人眼中的“知心大姐”。她兢兢业业,无私奉献,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基层社区工作者为民服务的“侠骨柔肠”。

王淑芳对待社区就象对待一个大家庭一样去经营,社区的居民就是她的亲人。居民有困难,她将心比心,当成自己家里人一样关心爱护。

周跃先老人是一位退休教师,因不满未与其他人一样享受到相关退休教师待遇而到上级上访。王淑芳了解情况后,与老人谈心聊天,对老人说:“如果是生活上有困难,您就把我当作自己姑娘不要客气,我把工资给您送来。如果您因为待遇不同想不开,我觉得您大可不必为这事纠结,因为每个人对幸福的理解不同,我对幸福的理解知足就是幸福,我觉得您和家人平安健康就是最大的幸福。

”一番真切的话语让老人热泪盈眶,激动地说:“姑娘,你彻底打动了我,我再也不上访了,有姑娘我以后遇到什么困难也不用担忧了!”

王淑芳用真情善待百姓,百姓以真诚回报于她。老党员张金贵视没有女儿为憾事,王淑芳带动姐妹们亲切叫他“老爹”,温暖和喜悦涌进了老人的心中,老爹常说:“有了你们,我还能多活几年!”每逢大年初二,王淑芳都会去他家拜年,老爹六十六大寿之际,王淑芳还为他包了66个饺子。

如今,老爹几天见不到她就主动来社区看看她。社区文化建设活动中,老爹主动帮助她绘画墙体画,烈日下突发心脏病住院,然而病刚好他又拿起画笔,说:“王淑芳就像我的亲姑娘一样,能帮她做一些事,是做老爹的幸事!”此后,巷路上一幅幅崭新的墙体画,都凝聚着老爹对社区的一片深情。

针对社区 “五多二少”的特点,王淑芳打造了“五民”、“五心”、“五实”的“三五”工程, 使党员有兴趣留在社区、有热情洒在社区、有作用发挥在社区。成立了“党员双休日服务超市”和“民心俱乐部”,开通开设“心语热线”、“百姓心语坊”和“连心箱”。

为了增强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她成立正能量工作室,聘用“五老”为正能量工作室顾问,同时创办《曙光》社区报,出版《曙光心声》诗集,成立一系列文化学会、曙光诗社、居家养老协会、青少年心理健康协会、邻里互助协会。

为把社区党支部建设成为一个坚强有力的战斗堡垒,王淑芳率先建立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探索对弃管小区延伸物业110管理,网格化管理,开展专项保洁服务及特约有偿服务,提升了社区工作的管理水平,营造了祥和稳定的社区环境。

念好心中的“三字经”

起初的社区工作,工资仅有45元,很多来居委会工作的人,时间长的干上三五个月,短的干上半天就打了退堂鼓。而王淑芳从没动摇过,她珍惜社区这个磨练人、培养人、塑造人的环境,她坚信只要做好自己,努力工作、敢于拼搏、沉下身去,一定会硕果累累。

王淑芳常说,民心是不能忘记的“政绩标尺”。 二十一年来,她怀揣一颗热诚之心,本着“实”、“新”、“情”的“三字经”, 吃苦耐劳,品尝着社区工作的酸甜苦辣,在全心全意为社区居民服务的道路上,留下了一串串坚实的足迹。

曙光社区既是老城区又属城乡结合部,一栋栋的青砖瓦房和纵横交错的条条巷路,显示着老通辽的样子。每年冬季,为了不让平房区积雪成山影响出行,王淑芳带领社区干部一镐一镐刨开冰包。刨冰包是一项重体力劳动,累病了工资都不够打针吃药的,而她所管辖的平房区从没有出现冰包雪包。

为改善社区的基础设施,王淑芳四处筹措、多方化缘要彩砖,捡旧砖,硬化8000平方米巷道,修建2个广场,安装路灯30盏,铺设6条巷路,巷路硬化率100%,绿化50%。她组织党员、居民发扬团结协作的精神,共同建设社区文化,有技术特长的帮助铺地面,没有技术的出力搬砖、打下手,都是义务出工出力。

修建广场铺地面时,社区党员、居民从早晨6点钟干到晚上11点。一次,一个瓦工累得腰都直不起来了,只能扶着墙走路,王淑芳见状连忙劝他回家休息,而他却对王淑芳说:“多年来,你为我们所做的,又岂是我们这一次两次的劳动所能回报的?能为居委会出点力,我们愿意。”

汶川地震期间,曙光社区这个贫困户居多的棚户区,居民捐款高达1万多元,其中89岁高龄的老复员兵、老党员刘庆祥个人为灾区捐款1千元。

除了营造良好的社区环境,王淑芳还积极改善办公条件,克服资金短缺的困难,采取“井里无水四下淘”的办法,多方化缘,筹积资金。在有关单位的帮助下,翻建87平方米的办公大厅和活动室,更新了办公设施,优化了电教设备,又协调增加了社区办公室用房500平方米。最终打造了棚户区特色,建成双拥院、平安巷、社会管理创新长廊,形成了社区一道道靓丽的风景。

与社区群众共圆梦

2003年1月3日,胡锦涛总书记来曙光社区视察,对王淑芳寄予殷切的嘱托。胡总书记对她莫大的鼓励和鞭策,更是她投身社区事业的力量源泉。

“社区要做好下岗职工再就业和困难群众的帮扶。”王淑芳牢记胡总书记的嘱托,心里始终装着七千多居民,特别是二千多下岗职工和四百多特困居民。她把居民当做朋友,亲人,用真理的力量启迪群众,用人格的力量感召群众,用情感的力量温暖群众,赢得了居民的信任、爱戴和拥护,用自己的付出为党和政府与居民群众架起了一座连心桥。

为了帮助居民有个养家糊口的“饭碗”,王淑芳热心地扶持陈根喜等富有创业精神的居民创办鑫磊石材等十几家石材城创业基地。多年来,她扶持创办了创业孵化基地及康洁家政、19团等七个创业实体,安置千余人就业;成立流动人口就业基地,创建了亮嫂洗车两劳解释人员新生再就业基地,帮扶两名“两劳解释人员”在“新生再就业”基地找到工作。在她的不懈努力下,一些下岗职工慢慢找到了自己的位置,走上了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

成为社区工作者那天起,王淑芳便时刻把居民安危冷暖挂在心上。社区里谁家遇到困难或有个大事小情时,王淑芳都会出现在他们身边。为居民解难题、做好事,她感到无比自豪和有成就感。王淑芳正是以这种积极乐观、倾心为民的工作态度和以社区为家、以事业为重的敬业精神,取得了居民们的信任。

生活在特殊家庭的赵李氏84岁,儿子赵东轩患有脑血栓瘫痪在床,儿媳、孙女、孙子都患有智障,家里非常脏乱,屋内常年弥漫着难闻的味道,邻居们谁都受不了,不敢登门。但王淑芳不嫌弃,无论是买米、买煤、打针看病,一家人的日常生活都靠王淑芳打理。

赵李氏去世时,邻居找到王淑芳,说老人病故,她家没有亲属帮忙。王淑芳急忙赶去,为老人穿寿衣,承担购买料理丧事所需的一切用品,还与民政部门联系减免了出殡的大部分费用,整个丧事全部都由她主办。

丧事办完后赵李氏的儿子流下了感激的泪水,诚恳地对她说:“非常感谢王老妹儿帮我将老母亲的丧事办得这么周全,我做儿子的真有愧啊。”居民们看在眼里,也不禁由衷感叹道:王淑芳这样的党员真好!

空巢老人的健康梦,困难家庭的暖冬梦,寒门学子的求学梦……耳朵听、眼睛看、头脑记成为了她走访的“三部曲”。开展了“圆百姓微心愿活动”,利用“正能量助梦圆梦工作室”,继续发挥“圆梦”的正能量。谷桂英是一位60多岁的智障老人,她每天在社区的巷路上清扫街道,365天从未间断过。

平时家庭生活困难,爱人瞧不起她,一件新衣服不给她买,还时常对她大打出手。十年来王淑芳一直坚持给她买新衣服,终于感动了谷桂英的爱人,态度发生了大转变,由衷地感谢王淑芳。

后来谷桂英搬入温州花园低保楼,但每天还是坐环路来社区,有时头脑不清回在家路上不慎走失,王淑芳便寻找到半夜。事后王淑芳出资为她购买了手机,方便她与家人联系,圆了她的归巢安家梦。

多年来,王淑芳在社区工作这个舞台上,走出一串闪光的足迹,被评为全国“优秀社区工作者”、自治区“优秀党务工作者”、“为民服务好干部”、“科区首届道德模范”、“十佳服务标兵”等荣誉称号,获通辽市“五一劳动奖章”,当选为自治区人大代表、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党代表、通辽市党代表、科区党代表、科区人大代表。

有人说,把平凡的小事做好就是不平凡,王淑芳就是这样,她有爱心,有热心,最重要的是有一种责任心。冬去春来,王淑芳在社区已经工作了21年,她没有惊天地的伟业,更没有泣鬼神的壮举,但普通孕育着崇高,平凡渗透着伟大,王淑芳把自己的青春和真情都奉献给了社区,她热爱曙光这片热土,因为,这里有她的事业,这里有她的追求,这里是她牵魂系梦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