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王淑芳 北斗女设计师王淑芳:北斗从世界第三到世界第一 是我的梦想
“我的两次人生选择都和北斗有关。22年前,我为了北斗穿上军装,成为一名职业军人,我参与了两代北斗系统的建设,主笔了国家4项军用标准;后来,我又再次做出了一次人生选择,到一个完全陌生的领域,踏上了北斗的推广之路。”
26日,4位全国三八红旗手走进复旦校园,与师生共话理想与人生。曾任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主任设计师,现为中国交通通信信息中心导航中心副主任的王淑芳就是其中之一。
她向同学们透露着自己的梦想,最初是“北斗成为世界第三”,而如今,是“希望有一天,北斗赶超GPS,成为世界第一”。
“有很多人问我,北斗有什么魔力,让你那么执着去追求它?”一开始,王淑芳就提出了许多年轻人想知道的设问。
众所周知,不是每个国家都有能力去建卫星导航系统。现在世界上有四大导航系统,美国的GPS,俄罗斯GLONASS,中国的北斗,欧盟的伽利略。2014年,北斗作为我国自主研发并独立运行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获得国际海事组织的认可,成为全球第三个海事服务系统。北斗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第三。“这一点对我很重要,因为23年前,北斗成为世界第三是我的人生梦想。”她说。
原来,早在1994年,当王淑芳还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大四的学生,当时正好赶上北斗工程在筹备,筹备办的几位同志去招生,其中一位白发苍苍的设计师就对她和同学们说,“我们国家要建自己的导航系统了,除了美国GPS和俄罗斯GLONASS,我们中国北斗导航将是世界第三,将填补国内空白。”
当时一听,王淑芳就非常兴奋,心里想着“我得参加!”可是兴奋之余,又犹豫了,因为她家是东北农村的,靠借钱上的大学,学的电子工程专业,在北航这是当时最热门的专业,就业、出国都可以有很好的选择。她反复思考,最终还是决定参军。当年北航电子工程系108名学生,王淑芳是唯一一个参军、投入北斗建设的。
按照任务分工,她负责用户机研制。当时国外技术封锁,北斗系统建设只能摸着石头过河。北斗就是在这样一个艰苦的条件下,开始了其国产化研制。开始项目组对理论上不是特别有底,对于重要的环节,一般会选择两三个团队,背靠背地去做,大家再去对接,对上了,就表示通了。
其中有一次,他们一遍一遍调试,最后实在没有办法,只能把几万个“0101”的二进制码全部打印出来,一点一点排查,最后发现,问题出在理论设计和工程实践习惯不同的“缝隙”上,就这样一个小问题,导致调试了好几天。北斗研发过程当中,这种情况还是非常常见的。
最让她难忘的是1997年夏天的时候, 见证了第一台北斗用户机的诞生。“当时我们正在调试设备,突然数据就来了,觉得马上就能见到曙光了。当时团队十几个人,激动地抱在一起哭了……”王淑芳说,这么多年过去了,北斗的研发场景仍然历历在目,那一段时期虽然非常艰苦,但是回忆起来也是特别幸福。
2007年,她再次做出一次重要的人生选择,转业到交通部。当时家人很不理解,这到底是为了什么? 卫星导航系统,是一个特别烧钱的系统,要想实现全球覆盖,二十几颗卫星才可以实现,每一颗卫星的寿命都是有限的,一颗卫星寿命长一点才十几年。要想补齐这样的星链,需要非常庞大的后续资金支持,只靠财政支撑是不够的,需要靠产业反哺,她决定亲自推广。
“我们现在已经有500多万台的北斗终端产品,进入到了交通领域,确实极大了促进了北斗的进化,带动的产值也超过了百亿。一方面是对北斗产业的推广,另外,有一个意想不到的效果,通过北斗的推广,加强了我们行业的安全监管:近五年来,我们道路运输的重特大事故,同比下降了48.
9%……”动情地说着这一连串数字,王淑芳如数家珍,更让她高兴的是,现在不仅我们交通业内在使用北斗,很多款手机都嵌入了含有北斗功能的导航芯片,包括三星手机。
“我觉得科研没有止境,奉献也没有终点,我希望将来在座的理工科同学们,能够加入我们北斗的团队中,希望学文的朋友们,和我们一起传播北斗,”她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