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华碧老干妈 “老干妈”陶华碧恪守“坚决不上市” 你怎么看?

2017-12-26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陶华碧恪守的"四不"名言:"不偷税.不贷款.不欠钱.不上市"也广为人知.至于老干妈为什么不上市,陶华碧称:"上市.融资这些东西我一概不懂,我

陶华碧恪守的“四不”名言:“不偷税、不贷款、不欠钱、不上市”也广为人知。至于老干妈为什么不上市,陶华碧称:“上市、融资这些东西我一概不懂,我只知道一上市,就可能倾家荡产。上市那是欺骗人家的钱,所以我坚决不上市。”

时间是个特别有意思的东西,透过它能轻易看出命运的戏剧性。

1996年的那个秋天,陶华碧决定豁出去大干一场,她借用了贵阳南明区云关村委会的两间房子,招了40名工人,办起了辣酱加工厂,生产出来的辣酱叫“老干妈”。

十年后的秋天,新一届胡润女富豪排行榜出炉,陶华碧以10亿元身家名列第21位,与她并列的是“俏江南”的董事长张蓝。

2016年,二十年过去了,坚持不打广告的老干妈却悄悄卖到了北美、欧洲、东南亚、日本、韩国等地,20年间产值增长超过了600倍,年销售额突破了45亿元。

有人说陶华碧是好运气,因为辣酱这种传统工艺并没有太多技术含量;有人说她值得这个奇迹,因为她给了我们独一无二的味道与记忆,对于这些争议,低调的陶华碧鲜少回应。

l 孩子们的“老干妈”

陶华碧出生于贵州省湄潭县一个偏僻的山村,由于家里贫穷,没有读过一天书。20岁那年她嫁给核工业部206地质队的一名队员,可惜没过几年安稳日子,丈夫便不幸病逝,留下两个年幼的孩子。

为了生活,上世纪80年代初,陶华碧决定去地质队所在的龙洞堡摆摊卖凉粉和米豆腐。

由于交通不便,做米豆腐的原材料当时最近也要到5公里以外的油榨街才能买到。每次需要采购原材料时,她就背着背篓,赶最早的一班车到油榨街去买。那时车少人多,背篓又占地方,挤不上车她就只好步行到油榨街,买完材料后,再背着七八十斤重的东西步行回龙洞堡。由于常年接触做米豆腐的原料——石灰,到现在,她的双手一到春天还会脱皮。

那时大家卖凉粉的佐料不外乎都是酱油、味精、胡椒、小葱,而陶华碧却琢磨着要做点不一样的,1984年她捣鼓出了风味豆豉炒制技术,专门做出了拌凉粉的麻辣酱。

1989年,陶华碧用省吃俭用攒下来的钱,在龙洞堡街边将摊位扩展为“实惠饭店”。由于饭店分量足味道好,生意很不错,附近贵阳红星机床厂技校的学生经常光顾这里,其中有一个叫欧阳梓刚的学生偶尔来店里吃饭,他曾经一度因为家境不好动了辍学的心,陶华碧得知后主动表示要资助他。虽然自己一个人要养活两个孩子,但敦厚的陶华碧还是决定让这个孩子继续完成学业,自己苦一点就苦一点吧,反正都吃了这么多年的苦了。

自此,欧阳梓刚便感激地称她为“老干妈”,技校的学生们也都跟着叫了起来,“老干妈”的名号便在龙洞堡传开了。

l “老干妈”的生意经

5年过去了,“实惠饭店”虽然生意不错,但是对于要拉扯两个孩子的陶华碧来说,生活过得还是不容易。要怎样才能吸引更多的客源?陶华碧又开始动脑筋了。

那时,贵阳正在修建环城公路,昔日偏僻的龙洞堡成为贵阳南环线的主干道,途经此处的货车司机日益增多,陶华碧决定免费向这些司机赠送自家制作的豆豉辣酱、香辣菜等小吃和调味品,短时间内,货车司机作为移动的“口碑广告”将“龙洞堡老干妈辣椒”的名号传播了出去,很多人从市区赶过来就是为了买点陶华碧的辣酱。

“既然能做出这么好吃的豆豉酱,还开什么餐馆?干脆开家豆豉辣酱工厂算啦!”一位顾客无心的话点醒了陶华碧,但那时经济能力有限,哪里敢奢望开厂。

1994年,她把“实惠饭店”更名为“贵阳南明陶氏风味食品店”,专门经营起豆豉辣酱等佐餐小食、调味品来。

两年后,陶华碧借用南明区云关村委会的两间房子,招了40名工人,终于办起了辣酱加工厂,生产出来的辣酱就叫“老干妈”。

大批辣酱生产出来后,本地的凉粉店根本消化不了,如何打开市场,目不识丁的陶华碧选择了最简单粗暴的方式——小范围试销,即把辣酱送到各个副食品经销商处“试销”,一周之后,订货电话纷至沓来,“老干妈”的销售网得以辐射整个贵阳市。

生意越老越红火,陶华碧的野心也越来越大,决定放手搏一搏,把工厂办成公司。

1997年11月,“贵阳南明老干妈风味食品有限责任公司”正式挂牌,从一个辣酱作坊一跃走向了公司化的发展之路。

l 商标保卫战

公司成立仅一年之后,老干妈的产值就高达5014万元。

作为一个只认识自己名字三个字的人,陶华碧凭借“听”来处理公司事宜,她的记忆力和心算能力惊人,大儿子李贵山给她准备的发言稿,她听个两遍就可以背得差不多。她看不懂财务报表,但是在财务人员念了之后,她很快就能算出大概的进出,以及哪些地方存在问题。

但是,公司要长远发展,管理人才的培养是关键。从1998年开始,公司的管理人员便陆续被派往广州、深圳、上海等地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陶华碧常说:“我是老土,但你们不要学我一样,单位不能这样。你们这些娃娃出去以后,都给我带点文化回来。”

随着“老干妈”辣酱的知名度越来越高,陶华碧的大儿子李贵山意识到注册商标的必要性。

在此后三年,李贵山数次提出“老干妈”商标注册申请,却屡遭驳回。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以“干妈”为普通的人称称谓,故“老干妈”用作商标缺乏显著特征。

自1997年以来,仿冒“老干妈”的产品多达五六十种,造假地遍及湖南、四川、陕西、甘肃等省及贵州本省等传统食辣区。

1999年2月,老干妈起诉湖南“华越老干妈”,他们的重要论据是:“原告未对‘老干妈’进行注册,因此不享有商标专用权。”

法院一审判决华越销毁仿照老干妈包装的产品并赔偿其经济损失15万,但是对于老干妈其他的请求却不予支持。

老干妈决定将保卫战打到底,继续上诉,经过长达3年的拉锯战,华越终于被判侵权成立并要求停止使用“老干妈”商标名称和相似瓶贴,并赔偿40万,陶华碧、李贵山母子终于赢得了这场保卫战。

一直以来,老干妈的包装一直被人们吐槽为“土”,但这种“土”却给老顾客们一种踏实的感觉。陶华碧曾不止一次自豪地说:“我的辣椒调料都是100%的真料,每一个辣椒,每一块牛肉都是指定供货商提供的,绝对没有一丝杂质。”

为老干妈提供供货的大户们都十分小心,在原料和品质的把控上相当严苛,他们知道只要在品质上出了一点错,老干妈就再也不会与之合作了。

l 退股风波

老干妈火了,陶华碧富了,8块多一瓶的老干妈创造了日产量130万瓶的奇迹。

2006年到2008年间,“老干妈”投资1亿元完成技改,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技改后四年,“老干妈”突破了30亿大关。

一年后的2014年,“老干妈”年销售额突破40亿元。这一年,鲜少面对媒体的陶华碧骄傲地表示,老干妈在过去3年间,缴了18亿的税,带动800万农民发家致富。

陶华碧本人相当低调,几乎从不接受接受采访,每次她对公众的寥寥数言,始终都是围绕着两点:给国家纳了多少税、帮助了多少农户。

直到近年,一场“被退股”的风波,把陶华碧再次推到了公众面前。

陶华碧不上市是众所周知的,而这个底气也来自于“老干妈”从来就不缺钱。1997年创立之初,陶华碧是100%的持股人,在经过一次股份变动后,其大儿子李贵山持股49%,二儿子李辉持股50%,陶华碧本人持股1%。

而2014年6月突然被曝出“老干妈”创始人陶华碧携小儿子李辉已退出持股,目前“老干妈”公司的股权由陶华碧的大儿子李贵山和一位名叫李妙行的自然人股东掌控。

一时间关于神秘人“李妙行”的身份众说纷纭,直到后来《中国经营报》记者电话联系了陶华碧秘书刘涛,刘涛表示“李辉与李妙行是同一人,李辉是李妙行的曾用名”。

原来,这只是家族企业内部的正常交接和传承,而陶华碧仍然是“老干妈”公司的董事长和法人代表,目前两个儿子在分工上,李贵山负责销售,李妙行负责生产。

“老干妈”的实际掌权者依旧是“老干妈”陶华碧,如今的她已经不怎么去办公室了,也不涉及公司的具体业务,唯一的工作就是偶尔去工厂转转,看看有没有质量问题。其实,陶华碧的传奇并不在于她的创业有多么艰难和轰轰烈烈,而是用一个较为原始的管理思想,创造了一个上亿元的辣椒帝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