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璋记者 青岛记忆——序言 作者:张宇
第一次到青岛,应青岛海洋大学之邀,去参加王蒙先生国际学术研讨会。没有单独发言任务,只和铁凝搭档客串大会主持人。记得大会第二天下午?张炜把我和王安忆偷出来,领导我们去看青岛的文化名人故居。从康有为故居开始,一处一处,整整看了一个下午,青岛在历史上曾经收藏过这么多文化巨人,让我对这座城市肃然起敬。
傍晚到非常时尚和活泼的《青岛晚报》,主编请我们吃饭,喝70度的白酒(耶郎台?)好友好酒,印象深刻。 后来几次到青岛,全是为了足球。
我到河南建业集团体验生活,客串建业足球俱乐部董事长,曾经到青岛去签球员转会合同,买回来球星陆锋。后来带领球队到青岛打中甲和中超的比赛,领略了青岛的热血和激情。从此,我就和这座城市建立了感情,特别喜欢青岛。
大概因为总觉得对青岛这座城市应该有所报答,一个年轻的朋友忽然从青岛打来电话,请我为青岛的散文家们出书写序,连想没想就答应了。另一个因素可能是张炜,我们两个出道以后就朋友,几十年的老感情了。
他如今是山东省作家协会主席,青岛的这些散文家大都是他的会员,我为他们出书写序,也算替他捉刀,分外亲切。等到仔细读过寄来的作品清样,完全被吸引和感动了。不妨粗略整理出来,录下我阅读的心得和体会: 于向阳在《北京、北京我爱你》这么高调的题目之下,写的却是到北京为儿子买房子期间,找人修脚治疗自己“嵌指”的小事情,于细小处见精神。
他在《大海记忆》里,表象在写海的形象和细节,处处感叹的是社会生活…… 李岩由于早年从军,不论是“夜宿崂山”还是看“石老人”,像驴友一样四处游走时候,总是《难忘军营》生活,反复回忆,咀嚼人生味道…… 于娟的语言平实可亲,她写《弟妹柳春》,她在《天上那朵祥云》里写父亲,如同和你叙家常,使人甚至想去擦拭遥远的青岛的泪水…… 张璋虽然已经在城市生活几十年了,总是忘不掉当年插队时候老农老战的话:“啥东西破皮都难看,就咱土地,破了皮好看。
”一句话让他记了一辈子,永远难忘对土地的感情。
他写西藏之行后,曾经这么感慨:“真的,渴望行走,流浪的心绪无法言说……” 于洧在《曾经的自愿者》里歌颂义务劳动,在《难以忘怀的歌》里怀念几十年前的乡下姑娘,怀旧的心绪如同窖藏的酒…… 刘祥喜欢面对历史的活化石怀古,《刘公岛怀古》、《汶川戊子年祭》,或悲愤或苍凉或热烈,抒情起来泼墨一样…… 于重吉在《大人们的一面镜子》里写两岁的外孙女童童,落笔在“童心如镜”上边,真是妙不可言…… 邓韵在《母亲节感怀》里回忆母亲时候有这样的句子,我“永远没有了母亲。
”因为我也没有了母亲,我们都是没娘的孩子了,读出了我的眼泪…… (法)晓亚杜博礼在《阿兰和他的驴子》用国外的见闻写出哲理很深,有趣的小故事。
赵汝永在青岛自行车厂“从一而终”当了一辈子工人,业余喜欢收藏和写作,也活得自自在在,写作成了他的快乐。因为我早年也当过十年工人,我理解他。能够读出来,他生活很幸福…… 杨昌群写吃写看分外富有情趣,他在《明明春明明花明明相看》里有一句“我们曾经来过”,看似平常,却把出游的形象和心态一下子端了出来…… 姜言正写《朋友》写《亲情与友情》,还写对《时间》的感受,在《运动中的感触》里有一组妙言:“奔于心,行于路,进于静。
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实为矛盾和潇洒的统一”,让人过目不忘…… 宋培常在《藏书杂记》里叙述自己藏书的愉悦,也用《我家与青岛国棉厂的情结》来传达一个工厂和一个家庭的感情联系…… 张坤的散文大都写人物,《狗患》、《收网》、《那几株随风漂荡的浮萍》,几乎全是人物素描,语言生动传神,已经达到相当高的水平…… 何效杰喜欢作家路遥,在《平凡世界铸就不平凡的人生》里,写下了《平凡的世界》读后感,用以对路遥的怀念。
不由也引我想起来路遥那黑黑的脸那结实的身体和那夭折的生命…… 矫海青在《有这么一群旅人》里,歌颂驴友们快乐的生活,还有在《那罗延窟》里传达别样的情绪…… 仇方晓是举重国际级裁判,从事体育工作,却喜欢写作,他的《小院凡人》四篇,一篇一个人物类型,一篇一种生活形式,像是给社会建立档案…… 王宗云在《台湾岛的槟榔文化》里,记述了自己出游台湾的散记.
吴云鹏《土狗时代》最有意思了,从狗写到人,从人写到狗,童年生活和故乡情趣跃然纸上,如同木版年画…… 田淑芳的《忆海拾贝六篇》用生活中的小故事写出了自己对人生的感悟。
蓝咏今的《红色之旅散记》把旅游中的所见所闻,旅途趣事用文字奉献给大家!
王纪民的《我的交通“四步曲》用发生在自己身边的故事写出了祖国六十年来发生的变化! 张海滨的《暗流》是本卷的压轴之作,用社会现实中的现象构思了一篇发人深省的好作品,是一篇反腐败的力作。 于是,读过这些作品以后,心里久久不能够平静。
觉得这种形式很好,大家共同集合起来出一本书,像是朋友沙龙,也像办“画展”,以书会友,传达了自己的思想和发现,也交流了友谊和认识。树栽到一起长得快,更便于写作水平的提高。
以前只是看到了青岛这座城市的风景,了解这座城市的历史,这次通过阅读这些作家的大量作品,这才真正触摸到了这座城市的温度。这些作家和他们的作品应该是这座城市的感情基础,青岛养育了他们的生命,他们在滋润着青岛的感情。
正因为有他们的存在,这座城市才有了人情的温暖和味道,这座城市不仅让人尊重,也才令人感动。 再去想青岛这座城市,就慢慢弄清楚了这个城市的来历,也读懂了这个城市的精神结构。再去想那些收藏的文化巨人的历史,再去想海洋大学像海洋一样开阔的文化视野和胸怀,再去想时尚和活泼的《青岛晚报》,再去想青岛足球的激情,延伸到青岛这些作家和作品,就觉得青岛活起来。
这座海边的城市是我们国家少有的具有贵族品质的精神家园。
是不是说酸说虚了? 那么就往实里说,我喜欢你们这些从未谋面的作家,其实我也和你们一样,就是你们中的一员。如果你们以后有时间到中原来,别忘了通知我,我可以请你们吃郑州烩面。如果再到青岛,我也一定去看你们,一起坐下来用“手把一”的杯子喝青岛啤酒…… 2009年9月17日于郑州 张宇:1952年生于河南省洛宁县太阳村。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河南省作家协会主席。《莽原》杂志社主编,一级作家。已出版长篇小说《晒太阳》、《疼痛与抚摸》、《流水落花》和中篇小说《活鬼》、《乡村情感》《没有孤独》,散文选集《张宇散文》等十多部书。
创作电视剧本《黑槐树》等多部。获国内各种文学奖二十多项。并有作品译成英、法、日等外文介绍到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