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大师袁牧之故居

2017-05-11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西濒南塘河的南郊路,自宁波古城的南门口向阳桥,中经甬水桥,止于启文桥,全长1850米.狭长.幽深的南郊路,实际上是府城南北中轴线--镇明路出

西濒南塘河的南郊路,自宁波古城的南门口向阳桥,中经甬水桥,止于启文桥,全长1850米。狭长、幽深的南郊路,实际上是府城南北中轴线——镇明路出城后的延伸段,厚重的青石板铺砌的路径,却是旧时宁波通向奉化、台州的通衢大道。

从向阳桥到甬水桥的几百米路段,临河而建的店肆民居,鳞次栉比;舟楫往来,水陆交会。“南塘路上百花娇,满面春风处处娆。”明人沈明臣的诗句,为后人勾勒出这一带曾经有过的繁华,这里是数百年间甬上商贸文化的源头,盛极一时的“南门三市”。

距向阳桥不足百米的南郊路杨家桥巷1号,是一处典型的清代晚期三合院古建筑,旧宅坐西朝东,青砖黛瓦,乌头墙高耸,北侧为石砌的大门,庭院内花木扶疏,古色古香,纵深五间两弄重檐歇山顶的木结构建筑,其主体部分,至今保存完好,它是新中国第一任电影局局长、优秀的电影艺术家袁牧之故居。

南门袁氏是世居甬上的一个大家族。天一阁馆藏的《袁氏家谱》记载,其历史渊源可追溯到宋代,南宋著名学者、淳熙四先生之一袁燮的后裔,即繁衍生息于宁波南门。至牧之时代,南门袁氏分为上、中、下三房,现存袁氏家族建筑群规模庞大,包括居宅院落、祠堂、学校等。

清末宣统元年,即1909年4月12日,牧之诞生。在距杨家桥巷1号故居不远处的南郊路南社坛巷,至今尚存袁氏宗祠旧址,这里也是民国初年袁家创立的“崇志小学”遗址,是牧之少年时代接受启蒙教育的就读处。

牧之的父亲原是一个手工业者,在街头开店谋生,以后进钱庄学生意,因结识一日本商人而成为买办富商。牧之是父亲61岁时喜得的独子;母亲姨娘,是一个通晓琴棋书画的才女。老来得子,合家钟爱,办满月酒时南郊路上车水马龙、高朋满座。

牧之原名家莱,他在童年时代即表现出对文艺的志趣,显露出表演才能。牧之7岁时父亲去世,家道中落。他11岁到上海,入澄衷中学,加入洪深等主持的戏剧协会,开始走上艺术道路。

20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牧之在上海影艺界初露头角,其时因母亲和妹妹还在宁波,探亲往返,与故里家园尚保持联系。1933年前后,他还偕同沪上名伶黄耐霜等来甬演出新戏《啼笑因缘》,在南郊路一带遍邀亲友邻舍去剧场看戏,故居内曾名流雅集,热闹非凡。此后,他将故居作价抵押给了邻居,不久家人星散,牧之一心投身事业,奔走各地,再也没有回过故园。

牧之在30年代已是蜚声中国影坛的电影明星。他不仅善于表演,且善于编导,恰如其分地运用细致而富于变化的表情、动作,来刻划不同性格和特征的人物,扮演各个不同类型的角色,在影界、剧坛上享有“千面人”之称。他所主演和编导的影片《桃李劫》、《风云儿女》、《城市风光》、《马路天使》、《生死同心》、《八百壮士》等,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生动的人物形象,深受广大观众喜爱,成为我国早期电影的经典作品。

我的父亲在世时,曾经无数次地向我说起“袁牧之”的名字。先父年轻时,谋生就业于上海,他爱看电影,对袁牧之的影片备加赞赏。60年代初期,举办“五四以来优秀影片展”之际,我终于大饱眼福,得以在银幕上领略了久仰的袁牧之,并为之倾心不已。当然,我们那时候尚不知道大名鼎鼎的袁牧之还是我们值得荣耀的宁波人。

牧之在上海从影时,接受了左翼文化运动的影响,抗日战争爆发后,毅然投身革命,参加了八路军。在周恩来的安排下到了延安。1940年初,由关向应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不久,奉中共中央派遣,赴苏联学习考察,长达五年,备历艰辛,直到抗战胜利后归国。

他是我党、我军和人民电影事业的开拓者、奠基人之一,是新中国首任中央电影局局长。他为人热情真诚,有理想抱负,有真才实学。他不计名利得失,奋发有为,勇往直前。遗憾的是,新中国电影界的繁荣异常短暂,电影《武训传》等遭受严厉批判后,电影界万马齐喑。

1957年,反右派运动中,他被怀疑是长影“右派集团”的幕后人。身为艺术家的牧之,难以适应复杂的政治斗争和人际关系。他的身体也不好,以至在45岁那年辞职,过早地脱离了电影事业。

他的后半生,心情、处境都不太好。在经文化大革命冲击之后,他携全家在湖北以参加艰苦劳动度日,摧残了他那衰老的身心。返京后,病魔缠身,与外界断绝联系,以至他的老朋友陈荒煤伤心地说,牧之已经成了“一个被遗忘的人”!1978年,牧之以一部童话儿歌作品《小小环球》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由于长期以来左倾思想的影响,牧之本人对其破落买办家庭的出身背景,一直持回避态度,以至这方面留下的文字材料极少,其早年生活及出生地,几乎是一片空白,就连他家里的人也说不清楚。2001年10月,全国第十届电影金鸡百花节在宁波举行,袁牧之故居被发现,并成为电影节期间的热点新闻。

故居保存得如此完好,住在故居内的徐姓和吕姓两户人家,与袁氏有姑表亲戚的关系。牧之当年的邻居和少年伙伴的后代尚在,牧之的家史和青少年时代的历史资料也发掘了不少。袁牧之故居很快被公布列为宁波市文物保护点。

“故牧家园”,风貌如昔。明堂屋檐下盛接雨水的两口大水缸,还有当年没有搬走的橱柜,都是袁家当初的遗物。庭院里,据说有两只花盆是牧之从日本带来的,依然种植着鲜活的花卉。伫立电影大师的故园中庭,不禁使人有“壮志未酬身先死”的感慨,一种难言的惆怅笼罩心头。

可以告慰牧之诸前辈乡贤者,充满生机活力的家乡人民,面向21世纪,正奋力进取,把宁波建设成为经济发达、环境优美、社会文明、生活富裕的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2005年4月评审确定的宁波市城市紫线规划,南塘河历史文化街区列入保护范围,袁氏家族建筑群和三桥、一河、一街,形成其独特的风貌特征,“故牧家园”则成为其间最为引人注目的历史遗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