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泊桑梅毒 揭秘:终身未娶的大文豪莫泊桑竟死于梅毒
核心提示:几位文豪常常在酒酣耳热之际,谈到少不更事时所经历的风流韵事。这些都深刻影响着莫泊桑日后的创作和生活,让他收获成功的同时,也饱尝了纵欲无度、糜烂浪荡生活酿下的苦果,甚至过早付出了健康和生命。
本文摘自:人民网,作者:唐棠,原题:《风流作家莫泊桑二三事》
160年前的8月5日,"世界短篇小说之王"莫泊桑出生于法国北部城市鲁昂。这一年,正好赶上法国大文豪巴尔扎克逝世。他们好像事先商量好似的,交替传递法国文坛的接力棒。
由于生活过度放纵,莫泊桑在43岁时盛年夭折。他一生写了6部长篇以及300多篇中、短篇小说,其中很多都是传世精品,享誉世界。用生命写作的莫泊桑,骤得大名又过早陨落,如同流星一般,在世界文学史上划过耀眼的一道光芒。
"脱缰的小马驹":福楼拜一语点醒梦中人
莫泊桑出生于一个没落贵族家庭。父亲居斯塔夫莫泊桑对家庭缺乏爱心和责任感,对儿子的成长很少关注,经常在外面寻欢作乐,拈花惹草,父母为此闹不和而分居。莫泊桑7岁那年,父亲干脆抛下母子二人独自出走。这在莫泊桑幼小的心灵上留下阴影。
莫泊桑的母亲洛拉勒普瓦特万出身书香门第,和丈夫分居以后,她把全部的母爱倾注于莫泊桑,不让孩子的心灵受到伤害。
洛拉对文学有天生的感知力,小莫泊桑很早就跟随母亲学习拉丁文和英文,童年每个夜晚,他几乎都在母亲讲述古罗马、古希腊神话的娓娓动听的声音中入睡。
洛拉看到童年的莫泊桑聪明伶俐,生性中带有几分诗情和想象力,深信只要教育得法,未来儿子定能在文学领域崭露头角。作为儿子的第一位文学老师,洛拉精心引导莫泊桑,田园散发的泥土芬芳,与母亲和小伙伴一起嬉戏玩耍的欢愉景象,成为日后莫泊桑文学作品的主题之一。
1863年,莫泊桑刚满13岁,母亲决定将这匹"脱了缰的小马驹"送进离家50公里外的伊夫托教会学校接受管教。莫泊桑忍受不了教会学校刻板、苛刻的管理,青春期的逆反情绪高涨,他处处与学监作对。为了打发严厉呆板、枯燥乏味的教会学校生活,他开始偷偷尝试写诗。洛拉得知后,没有批评孩子的"越轨之举",反而拿起儿子几大本充满稚气的诗稿练习册,一一修改,精心指导。
1868年5月,对教会学校生话感到厌倦和孤独的莫泊桑,为关系十分亲近,要出嫁的表姐写了一首书简诗,伤感之情蕴藏其中:
在这远离人世的地方,看不到田野和森林,
心头是无尽的忧伤,哪会有温柔的歌声。……
这首诗被莫泊桑夹在案头的《圣经》里,不久被学监发现,并触怒校长。学校以莫泊桑蔑视宗教为名,将他开除。洛拉对儿子丝毫没有指责之意,而是想办法将他转入鲁昂著名的高乃伊中学学习。
1868年10月,莫泊桑转学后,洛拉又请自己幼时的挚友——著名的文学家福楼拜指导莫泊桑写作。福楼拜对莫泊桑怀有父亲般的挚爱,他用自己的心血和智慧将莫泊桑推向辉煌的成功之路。
福楼拜声名赫赫,自恃很高的莫泊桑起先与其交流时并不服气,然而一件小事使他的态度发生巨大转变。
一天,莫泊桑按照提前约定的时间,带着一篇得意的新作去请教老师福楼拜。当他走进房间时,福楼拜还在埋头写作,手边放着厚厚的一叠文稿,莫泊桑翻开一看,吃了一惊。他发现每页上只写一行,其余九行空白。莫泊桑百思不得其解,问道:"先生,您这样写,不是太浪费稿纸了吗?"福楼拜笑了笑,不以为然地说:"我早已养成了这种习惯,一张十行的稿纸上,只写第一行,其余九行是留着修改用的。
"莫泊桑听了,恍然大悟,惭愧地收起手稿,立即告辞,回家修改自己的新作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