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帮助宝宝自己入睡 谈婴幼儿睡眠那些事
作为父母们来说最为头疼的还是宝宝们的睡觉问题,因为都是可能宝宝要睡觉的时候父母得忙碌,宝宝正兴奋的时候父母们却已累的精疲力竭,所以这样就会十分的疲惫,那么作为父母怎么帮助宝宝自己养成入睡的好习惯呢?
分享一下我的经验
在卸货之前我就看过许多相关书籍,非常推荐的一本书叫《法国妈妈育儿经》,很赞同书中提倡的观点,其中有一条就是你要相信你的宝宝,每一个宝宝都能搞定自己的睡眠,只是时间长短不同,在法国一般4个月以内大部分宝宝都能自己睡整晚了。我就分享一下我的经验吧。
小婴儿初次来到这个世界,多少都会缺乏安全感更别提如何学习自己入睡了,必须给他们一些辅助工具,比如包被与安抚奶嘴。(建议出生两周后再给奶嘴)因为吸允和拥抱是他们安全感的来源,犹如在妈妈温暖的子宫里一般。我推荐swaddleme的包被,裹的紧且不会勒,宝宝睡得很安稳,不会因为惊跳反应中断睡眠。奶嘴我推荐新安怡的这款小绿,许多明星与小红薯推荐的。每次睡觉之前我都会给她包好,然后塞一个奶嘴在她嘴巴里,让她知道:It's time to go to bed. 一次成功的可能性几乎是零,我们能做的就是多点耐心,在她苦恼的时候我会继续用声音和轻拍安抚她,引导她进入睡眠。有的时候她太烦躁我也会抱着她哄,但一旦她心情平静即将要入睡时我就会将她放到她自己的小床上(不要跟大人一起睡,因为会相互影响),久而久之她的习惯就养成了,知道包上包被塞上奶嘴调暗灯光就是要睡觉了,她终于搞定了自己的睡眠,奖励她一朵小红花儿。
宝宝的晚上是不用吃奶的,当然月子里的婴儿除外。差不多40天-50天,我们就可以帮助他们戒掉夜奶了,夜奶会影响他们的睡眠也容易造成婴儿过胖。睡不好的宝宝是容易哭闹的。白天尽量让他们多活动,特别是7-8点这段时间,宝宝玩累了晚上自然睡眠好。其次,我们也可以逐步建立饮食规律的作息表,从两小时喂一次奶延长到三个小时,宝宝有时候哭闹不一定是饿了有可能是困了或者想你陪他玩。具体是什么原因只有妈妈最清楚,但不要太频繁的喂奶,更不要用乳头平复他们的情绪,这都不是良好的习惯。然后,晚上9点那一餐可以给他们喂得稍微多点,甚至可以适当加点奶粉(如果宝宝不肠胃适应,我家女儿是在晚上那餐添加了德国版的爱她美)。就像上一段写到的包上包被塞上奶嘴调暗灯光,引导他们入睡。最初的几天,他们还是会习惯性的醒来,这时候你们的反应是关键,切忌开大灯或者跟宝宝大声说话。点亮小夜灯,安静的将奶嘴再次塞回宝宝的嘴里并观察,一般他们可与重新入睡,如果没有可以轻轻安抚直到入睡,极端情况可以用乳头安抚,一旦他们平静就将乳头拿出把宝宝重新放回小床。还是那句话,习惯一旦养成,everything will be fine.
医生谈婴幼儿睡眠那些事
一、睡眠的重要性
1、我们一生中有三分之一的时间都在睡眠中度过,所以一个良好的睡眠非常重要。睡眠过程中人体的基础代谢及耗能是降低的,有助于消除疲劳恢复体力,对于婴幼儿更是如此,充足的睡眠才有好心情,充沛的体力和精神接受新鲜事物,睡眠过程大脑并不是完全停止工作,而是以另外一种状态重新调整它的功能,有利于提高他的记忆力、智力。
2、睡眠对孩子的体格发育、认知发育也有重要的作用,成长所需的生长激素80%左右是在睡眠的过程当中分泌的,而且必须是在深睡眠的时才能达到分泌高峰,一般是在夜间十点到凌晨一两点之间,第二个高峰是早晨5点到7点,如图一所示,反过来过晚入睡或者睡眠质量差,达不到分泌高峰,所以一个良好的睡眠,特别是睡眠质量好是孩子身高体重发育的一个重要基础。
3、良好的睡眠也可以增强孩子的机体的免疫功能,稳定情绪。长时间缺乏睡眠或者睡眠质量差的孩子,会易怒暴躁,甚至出现一些异常行为。
4、宝宝良好的睡眠也能稳定妈妈的情绪,我想很多妈妈都希望自己的宝宝能睡得多,吃得多,醒来愉快的笑愉快的玩,自己可以有时间安排自己的事。但是只要你开始带孩子,你就会发现,那种能一觉睡到天亮的宝宝只在书里有,要不就是在别人家里,总之你自己的宝宝不会是这样的。
二、宝宝的睡眠模式
图二显示从出生到成人的睡眠模式,可以看到刚出生的孩子还没有什么昼夜之分,随着年龄的增长,宝宝白天清醒玩耍的时间会逐渐延长,而夜间睡眠的时间也会逐渐延长,夜晚醒来的次数和时间则逐渐减少。
美国睡眠基金会2015年的统计和推荐,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每天需要睡觉时间是不一样的,0-3个月,14-17小时,4-11月,12-15小时,1-2岁,11-14小时,3-5岁,10-13小时。
这是每个孩子睡眠的总时长,当然每个孩子也是不一样的,也有个体差异性。
从这两张图,我们了解到1岁内宝宝的睡眠规律,那么就可以回答很多妈妈关心的问题,如初生宝宝为什么睡眠日夜颠倒,日夜不一,宝宝为什么睡觉时间短,宝宝睡觉总醒怎么回事,宝宝为何不能一觉睡到天亮等。
其实以上问题都是由于婴幼儿神经系统发育不成熟,特殊的睡眠模式决定,也就是说这大部分现象都是生理现象,第一张图可以解释这所有问题,排除病理因素,家长要做的事就是接纳小宝宝,耐心等待,适时诱导,逐渐养成习惯,培养良好睡眠习惯,如何做后面会做详细解释。
三、婴幼儿常见的睡眠困扰及对策
1、新生儿昼夜不分,睡眠日夜颠倒,睡觉时容易一惊一乍,我们称为惊跳
这是由于胎儿在子宫内并没有昼夜概念,睡眠模式就是短暂苏醒、间断睡眠模式,出生后大人就需要帮助宝宝建立昼夜概念,这个首先得大人营造好氛围,白天睡觉就不用刻意关灯、拉窗帘、保持安静,并逐渐延长白天时间。通常1-2月能建立好,如果超过4个月,就需要到医院检查一下神经系统了。
由于小宝宝的神经系统发育还不完全,中枢神经细胞兴奋性较高、受刺激容易引起兴奋。因为神经纤维周围的绝缘组织即神经髓鞘还没形成。因此,宝宝在受到声音刺激后,不能像大人那样在大脑皮层集中定位,往往使刺激传递到四肢肌肉的神经纤维上,从而引起胳膊和腿的动作及抖动。宝宝刚出生的宝宝大脑兴奋灶比较活跃,所以会发生惊跳,随着宝宝的神经系统不断健全,这种情况就会好转。若是很频繁或者伴有哭闹需安抚,可适当包裹模拟子宫环境增加安全感。正常情况下,宝宝到了大概3、4个月时这种情况就会渐渐好转直至消失。如果宝宝到了5个月以后还是会经常性的出现四肢惊跳或抖动,就需要到医院检查一下神经系统了。
2、宝宝睡眠时间短,易惊醒、易哭闹,难以入睡,需奶睡、抱睡等
婴儿的秘密一书中把宝宝分为模范宝宝、天使宝宝、活跃宝宝、暴躁宝宝四个类型,每个宝宝有自己的个性,睡眠不同也是个性的体现。模范宝宝确实比较省心,稍微引导很快就能建立规律的作息,对于活跃宝宝和暴躁宝宝,家长们需要多点沟通、多点耐心及技巧。
出现易惊醒及哭闹等情况,首先需排除下列因素:
(1)睡眠环境嘈杂、光线强烈、空气不流通;
(2)睡衣不舒服,尿不湿穿戴过紧,包被过多,过热或者过冷;
(3)睡前喂哺过度,消化不良,肠痉挛;
(4)睡前嬉笑过度、激烈活动,过于兴奋;
(5)白天或者睡前受到惊吓;
(6)睡眠哺乳联想,常见母乳喂养小孩,只是有些宝宝翻个身就能睡着,而有些宝宝因为睡眠--哺乳联想而需要不断得吸吮妈妈乳头才能再次入睡;
(7)枕头、睡姿是否合适;
(8)疾病原因,如缺维生素D、蛲虫、湿疹、脑发育异常、感冒或者肠炎等生病了,这个就得到医院检查了。
每个宝宝入睡的方式都不同,松田道雄的《定本育儿百科》中有这样一段话:让孩子快些入睡是我们的最终目的,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母亲要想尽一切办法。有人说绝对不能让孩子一边吃奶一边睡,说这话的人,肯定是没有养育过入睡困难的孩子。入睡困难是孩子天性决定的。如果孩子吸吮乳头可以很快入睡,就可以让他吸乳头。只要不要养成孩子夜里起来玩的习惯,孩子再长大一些问题就自然解决了。
总而言之,一岁内的宝宝能安抚,能入睡,体重身高增加满意,发育正常,醒时心情愉快,没有经常生病、母亲就不必慌慌张张,那或许只是需要用时间就能解决的问题。我们希望孩子能健康成长,其中包括心理健康,婴幼儿期是安全感建立的重要阶段,愉快的亲子入睡未尝不是一段美好的回忆。
3、不能睡整觉,难断夜奶
关于何时能睡整觉,你可能听说过,四个月,六个月,十个月,一岁等等。你也可能听说过,孩子不能睡整夜是因为你夜间还给他喂奶,或者是因为你没有给他断奶,或者是因为孩子睡前没有吃饱。你也可能被建议过,睡前给孩子吃奶粉而不是母乳,睡前给孩子吃米粉而不是奶,给孩子断奶,或者让孩子哭去吧,断了他想要大人来拍哄、喂奶的念头,他就会睡整夜了。
有统计过,11个月时,只有不到7%的孩子能每晚都睡整夜。
实际上婴儿期大脑开始进入飞速发育时期,这让孩子的大脑在夜里也经常兴奋起来,于是醒来的次数变多了。七八个月之后,由于同样的原因,已经会坐会爬的孩子夜里甚至开始满床翻滚着睡。
每个小孩的食量也是个性的体现,有些孩子就是食量大点,所以即使白天规律喂养,晚上也需要1-2次夜奶,这在母乳喂养或6个月内的孩子也是正常,但是如果体重增长过快,或者是白天吃奶少,晚上夜奶很多,或者是频繁要求吸吮,但是吃奶并不多,那么我们进行干预一下,以安抚或者安慰奶嘴逐渐过渡,对于孩子,一切不要操之过急,夜奶也是这样,不要没有商量,突然就从原来5-6次夜奶,狠心地一次都不给,让他哭上几夜,也是能断的,但是我们可以做得更好一点。
4、何种睡姿适合宝宝
建议1岁以内的宝宝应仰卧、俯卧、侧卧三种姿势交替睡,每天不要固定一个姿势。但是使用睡姿的时间比例将因孩子成长时间有所区别,一至三个月的初生儿最好多用仰卧,为孩子翻身采用仰卧之外的不同姿势时,最好守护其旁,以免发生危险。父母要根据孩子的特点和不同的情况,交替选择 适合宝宝的睡眠姿势,这样不仅可以使宝宝有优质的睡眠,而且宝宝的容貌也会长得更漂亮、更端正。
5、如何选择合适的宝宝枕头
婴儿会独立坐(生后6~9个月)之前,颈椎还没有形成颈部前屈,是平直的,枕枕头反而会造成气道弯曲,引起呼吸相对不畅。颈部前屈的生理形成时间应该发生于婴儿会坐以后。因此,婴儿在会坐前是没有必要枕枕头的。当婴儿开始独立坐(6~9个月)后,颈椎开始前曲,以保持人体的平衡。随着长大,颈曲相对固定。枕枕头是为了仰卧睡眠时对抗颈曲引起的气道相对不平直的状况。如果会坐后,孩子睡觉不枕枕头,且睡眠时没有呼吸不畅的现象,可遵从孩子的习惯,不用强迫孩子枕枕头;如果呼吸出现“呼噜”声,就应该诱导孩子枕枕头。何时开始枕枕头不是以年龄为标准,应以发育为依据。注意枕头不要太厚。俯卧睡眠则不用考虑此问题。
6、如何睡出漂亮头型
(1)母乳喂养时轮流两边哺乳;
(2)经常换睡姿,侧卧、俯卧、仰卧交替。
四、如何培养良好睡眠习惯
1、从妈妈做起:预防宝宝睡眠障碍,可以从孕妈妈做起。只有孕妈妈健康了,生出来的宝宝才能更健康。专家表示,要预防婴幼儿睡眠障碍,孕妇在怀孕期间,就应补充好营养,保证充足的睡眠,养成正确的睡眠习惯。
2、培养昼夜分明的作息习惯
3、尽早发现疲倦的信号:例如有点安静,有点迷离,或者是揉眼睛、蹭鼻子、打哈欠,哼哼唧唧,不再配合活动,烦躁、精神萎靡、疲倦,面无表情地盯着某个地方;或者目光游离,发脾气,发牢骚、对玩具失去兴趣等;如果这些疲惫迹象被家长及时的发现和回应,那么小孩的安全感会提升,而且在出现疲倦之后及时的睡觉,睡眠质量也会更好。
4、创造良好入睡环境:温度适宜、光线微弱、舒适宁静都很重要,不要频繁地变换宝宝的睡眠环境。
5、建立固定的睡前仪式:即使是出生两个月以内的新生儿,也需要开发睡前常规行为,比如洗澡、按摩、看书、听音乐等。
6、独立入睡:美国育儿专家认为,独立入睡是一种能力,这种能力并不是与生俱来的,是通过训练获得的。建议家长从孩子3-6个月左右就可以开始训练孩子独立入睡以及睡整觉了,孩子在进入18月之后由于活动能力加强,从婴儿床向儿童床过渡的时期还要再进行训练。
7、日间适当小睡:4月龄到1岁的婴儿经过了新生儿阶段,一般上午和下午各睡一觉,有的宝宝需要在黄昏时分再补一觉。一般白天小睡的总时长为三个小时或以上。1岁以上的幼儿会不再需要早上的小睡,直接在下午睡2到3个小时。为了让宝宝感觉更有精神,可以适当把下午的小睡提前半小时,大多数儿童的午睡习惯会保持到3-5岁。注意,每个孩子的睡眠规律因人而异,并且可以相应改变。
四大睡眠难题
四大睡眠难题-抱睡、频繁夜醒、夜惊夜啼、睡眠少
难题之一:抱睡
抱睡,是指抱着婴儿走动、摇晃至睡着,并在宝宝睡眠过程中,始终抱着的情况。这个现象非常普遍,几乎家家都有经历。
为什么抱睡这么普遍?
最直观的原因是:抱睡虽然费体力,但操作简单,不少家长是等宝宝睡着之后再放下,对于家长来说,既然一放下宝宝就会醒,而重新哄睡又很困难,那还不如一直抱着了。
为什么抱睡宝宝的睡眠时间会更长?
抱睡之所以能帮助宝宝睡得更长,原因在于:
入睡时:抱睡有怀抱感,宝宝能感受到母体温度,也与养育者靠得更近,能让婴儿感到身体舒适,能发挥心理慰藉的作用。
睡眠中:抱睡少了入睡后再移动到床上这个步骤,而且入睡和醒来的环境是一致的,不容易引起警觉惊醒。
睡眠周期结束时:持续抱着,如果宝宝醒来,家长一般情况下会接着拍拍宝宝并走动一下,这个尝试可以让一个睡眠周期结束后得以转入下一个,延长睡眠时间。
从原理上,用背巾背着睡、汽车安全座椅里睡、推车里推着睡之类也和抱睡类似。
一般抱睡在满3个月后比较容易破除,这和睡眠模式由入睡即是浅眠转成入睡即进入深眠的时间点吻合。但也有很多孩子抱睡的习惯持续更久,乃至一岁,这更大程度上是受睡眠习惯影响的缘故。
抱睡如何改善?
破除抱睡习惯首先要学习如何将安睡的宝宝放下。
放下宝宝时讲究步骤和方法:放下的时候,容易因为下坠激发宝宝的惊跳反射,所以将宝宝放到床上要避免头低脚高,可以先将宝宝的屁股着床,稳定一两分钟,之后再放下头部,最后将抱着宝宝的手撤离,撤离的时候结合搂住胳膊、轻拍、按手等辅助动作。
不要让宝宝感受到温度差:抱着哄睡着的孩子,在放下的时候由于温度的差别,宝宝容易醒。可尝试在手臂上垫个毛巾,当放下的时候连着毛巾一起,就不容易让孩子对温度的变化产生警觉,睡稳一点再将宝宝身下的毛巾撤离,以免造成窒息。
尽量维持睡眠环境的一致:可以尝试在宝宝迷糊的时候就放到床上,让宝宝直接在床上完成入睡过程。如果孩子不适应,可以采用轻拍,搂住等原地安抚的方式,用十几分钟帮助宝宝入睡,跳过抱睡再到放床醒这个过程。
破除抱睡的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
问:我家宝宝一放下就醒,然后就大哭完全无法睡了,怎么办?
答:有些家长偶然间接触到睡眠知识,会突然决定要改变抱睡,之后发现将刚睡着的宝宝放下会惊醒,反复几次就会使宝宝不断从睡眠中惊醒,受到惊吓,进而情绪失控,即便抱起也无法安抚。这种情况下,技巧并不娴熟,沟通也不充分,失败也是在所难免。习惯的改变是需要时间和经验积累的,家长要有耐心,不要急于毕其功于一役。结合上文提到的破抱睡技巧多加实践即可。其次,还要跟宝宝做好沟通工作,让他们对即将要发生的改变有心理准备。此外,放不下、一直要抱睡,还可能与胃食管反流等宝宝生理上的痛楚有关,需要家长细心排查原因。实在进展缓慢,不妨暂停,多总结原因。而且,对于小月龄的孩子,抱睡可能无法完全避免,心态上要宽容放松一些,睡眠优先,有些问题随着成长会逐渐好转。
频繁夜醒、夜奶难断:
频繁夜醒是最令家长非常苦恼的问题之一,夜间随着孩子的哭闹,家长不断地从睡眠中被叫醒,此外不能安抚孩子哭闹,又充满挫败感,身心俱疲。
夜醒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 从生理角度看:好比成人一顿可以吃很多,吃完一顿饭可能5小时后才会感觉饥饿,而婴儿的胃容量很小,刚出生时可能一次吃几口,一顿吃完2小时就会饿;
此外婴儿的睡眠周期也短于成人,这些都是早期频繁夜醒的生理因素。随着婴儿的长大,尤其是远远小于饥饿周期的夜醒,“饿”将不再是主导因素。
· 从睡眠习惯角度看:抱着入睡,或者奶着入睡可能会造成依赖,也就是宝宝入睡后醒来无法再次入睡,需要复现入睡的情形才能继续睡。
对婴儿来说,睡前在妈妈的温暖怀抱里,嘴里含着美味,醒来却发现周围一片安静漆黑,妈妈不知道到哪里去了,再安心继续睡也很不容易了。
如果有能力顺利继续睡着,那么这种感受还不至于蔓延,但偏偏除了被抱、喝奶,很少在其他条件下入睡过,认为只有抱着或者吃奶才能睡,也就是睡眠联想很单一,于是哭也是难免的了。
一醒就塞奶头,无原则一味靠喂奶哄睡,也是宝宝长期习惯性夜醒的主因之一。
习惯性夜醒:
1. 很多夜醒是“对表醒”,每天在固定的时间出现,被称为“习惯性夜醒”。一般是由于宝宝在某个时间点因为偶然的原因惊醒过,受到喂奶、抱哄等干预,变成习惯固化下来。
2. 宝宝生病、长牙,或者妈妈不能全职陪伴和抚养宝宝(上班)之后,有一段时间宝宝的夜醒会很频繁,家长应当给与安抚,这是正常现象。但情况恢复后没有及时意识到需要回调,这就有可能遗留下习惯性夜醒的“毛病”。
3. 很多家长发现,夜里11点主动喂迷糊奶,过不了几天婴儿就会像上了闹钟似地,主动在这个时间点醒来,而此前几乎从来不会11点醒——这说明夜醒并非全部是自然的生理需求,而有可能是受到父母行为干预的结果。
总之,夜醒不等于饿,夜醒的原因很多很复杂,屎尿、湿疹、冷热变化、白天受到刺激、换环境、家里来人、妈妈上班、学翻身、长牙、乃至蚊子咬都可能导致夜醒。
留出一定的时间进行判断,不要盲目的急于用抱或者用喂奶制止宝宝哭闹,分清原因才能合理应对。
应当如何应对频繁夜醒呢?
首先,要根据夜醒的类型分析宝宝夜醒的原因。
频繁夜醒主要有三种:
A. 前半夜醒得多,一小时甚至45分钟醒一次,后半夜反而睡踏实了;
B. 前半夜有4小时以上的长时间睡眠,后半夜变成一至两个小时一次;
C. 整夜频繁夜醒;
A类情况更可能和宝宝胀气、消化不良、热、情绪有关系;
B类情况则以无奶不睡的睡眠联想以及宝宝肠道异常活跃有关系;
从占比上,B类最多,A类其次。
其次,要注意是宝宝频繁夜醒是突然出现还是长期存在的。长期存在的,一般是先由生理原因引起额外安抚的需求,但生理原因消失后,没有及时注意去调整,演变成为长期的习惯;而突然出现的夜醒往往有生理、心理上突发的原因。
改善频繁夜醒的入手点:
着手解决产生问题的生理因素;
尝试白天规律作息,保证进食量,别让宝宝因为白天没吃饱而饿醒;
避免宝宝过度疲劳;
一步步调整,将宝宝片段化破碎的睡眠完整化;
改变宝宝的睡眠联想:逐渐减少奶睡的次数,在将宝宝喂到迷糊的时候尝试取出,留出让宝宝尝试自主入睡的空间;在宝宝相对比较容易入睡的时间点,靠力度弱一些的安抚(拍拍等)替代强安抚(含奶头或奶嘴),靠不干预(哼唱等行为)替代弱安抚。
这个转变的过程,需要家长充分的耐心,给予尝试的时间,以及承受一定的挫败。
改善夜醒的一些辅助办法:
陪睡:有些情况下,妈妈会发现,睡小床时宝宝易醒,但如果有人陪睡或者是在大床就睡得很踏实,这种情况是存在的——陪睡可能改善睡眠状况,但妈妈和宝宝同睡时必须注意安全。
同步睡眠:宝宝睡眠问题严重与否,和家长的感受息息相关。宝宝7点睡着了,可父母可能拖拖拉拉到12点才睡,这样后半夜宝宝开始醒得多的时候,家长很困,感觉就非常痛苦。
同步睡眠就是,宝宝睡了,家长尽量也要跟着一起睡,这样夜里才没那么痛苦,才有毅力和耐心来处理夜醒问题。
养育是很辛苦的,为了双方都能休息得更好,夫妻两可以分工协作,爸爸守前半夜,让妈妈好好睡几个小时,下半夜妈妈负责照看夜醒。
抚摸:对小月龄的孩子很有帮助,睡前帮孩子按摩,放松肌肉能够改善宝宝睡眠。
高质量的陪伴:很多妈妈白天上班,晚上到家没多久就到了宝宝要睡觉的时间,互动和陪伴的质量不佳,宝宝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就不容易安睡。
躺喂改抱喂:一些妈妈总结经验发现,当她们将抱起来好好喂奶,而不是妈妈和宝宝一起躺着,迷糊着随便吃几下就一起入睡,能够减少宝宝夜醒的次数,算是先苦后甜。
瓶喂: 主要用于排查孩子是否是饿醒,很多的家庭,宝宝夜里一哭,全家人一起催着妈妈喂奶,很少会观察或者思考,可能宝宝不是饿,哄哄看行不行,挤出来用奶瓶喂,大家都知道宝宝吃了多少,以事实为依据决定如何安抚,减少矛盾。
此外逐渐往奶里面添加水,最终转成全部是水,也是减少夜奶的一个方式,这个方式的前提是能够接受奶瓶喂养。
延长连续睡眠:如果宝宝一段时间已经稳定的可以5小时不饿,那么排除宝宝猛涨期以外,应该有信心孩子不饿,减少在这个睡眠阶段中的干预,尽可能保证宝宝睡眠的完整性。
延长反应:有时候孩子只是在浅睡眠或者正在尝试继续睡的时候,发出一些动静,延迟应答可以保护宝宝的这种有益的尝试。
另外一些时候,遇到困难,如果不及时帮助可能宝宝将彻底醒透,也很难再入睡,及时应答就有必要,比如孩子尿湿了之类。
必要时叫醒:有时候婴儿发生夜惊,突然的大哭不止,无法完全辨识父母,可以尝试开灯或者声音叫醒他,宝宝彻底醒来反而就不哭了。
总之,宝宝的睡眠没有大人成熟,醒太多是不正常的,但是会醒是正常的。改善频繁夜醒的思路是减少次数到能够承受的范围,而不是不分原因的试图一下子消灭全部夜醒。
家长需要调整心态,对于“宝宝安睡整夜”不要抱太大的奢望,也不要太悲观。
关于夜醒的常见疑问:
问:宝宝夜醒7、8次已经吃不消了,但不喂奶宝宝大哭大闹,怎么也安抚不住,怎么办?
答:不同时间节点的夜醒,继续睡的难度不是相同的,可以从容易的点入手,比如1小时前刚喂过,不喂奶能继续睡的可能就比入睡时要大;比如半夜比清晨容易安抚;比如哼唧而非大哭有可能不需要任何安抚,通过几分钟的尝试宝宝能够继续睡....
改变不能是突然的,必定是要提前和宝宝有所沟通过的。如果喂奶到完全不喂的转变太过突兀,那么逐渐缩短时间也是一个可以尝试的过渡。
难题之四:睡眠时间少
很多孩子睡眠时间少,主要是两大原因导致的:白天小睡时间太短,晚上入睡太晚。
白天小睡时间短:婴儿睡眠周期比成人短,早期45分钟或半小时一个周期结束后,如无法顺利进入下一个则会醒来。家长不知道宝宝还需要继续睡,直接安排起床,就会造成孩子睡眠量的缺失。
短时间醒来精神状态不好的情况,为了延长小睡时长需要接觉,也就是家长帮助或者孩子依靠自己进入下一个睡眠周期,以延长单次睡眠时间, 类似于一醒就重新哄睡甚至没醒就哄睡(接觉需注意避免,逢觉必接和不困硬接)。
如果接觉失败,可以提前下个一个小睡的时间以及增加小睡次数。此外婴儿比成人能清醒的时间短,有些情况下婴儿已经困了,但家长没有留意到睡眠信号,还在逗孩子玩,就容易造成小睡量的缺失。
晚上入睡晚醒得早:不少小宝宝缺乏睡眠是因为,家长下班晚,给宝宝安排就寝就更晚,拖到10点,11点才入睡,其实这个点太晚了!尤其下午觉很久醒了,晚上到这个点已经累惨了,这是很多孩子入睡困难、夜醒频繁的原因。
很多真实实例证实早睡能够改善夜惊夜醒, 支持这个观点的睡眠书籍也占多数。早睡未必早起,晚睡反而可能早起。晚睡很可能导致睡眠量的损失。
成人觉得7点已经很早了,6点之前就睡晚觉就更是很挑战传统观念,但其实还是成人和婴儿睡眠特点不同造成理解上的差异,对于疲劳的孩子还是可以勇敢尝试一下的。
不单娃要早睡,家长也要早睡,同步和充足的睡眠能改善夜间照顾孩子的精神状态,减少焦虑。
对于双职工家庭,父母下班比较晚,这么早入睡很有难度。实在做不到的家长,也不必太焦虑,总之,每个家庭不一样,一切取决于你和你的孩子。
但在可能的范围内,还是要晚上早点熄灯,早点安排就寝,虽然孩子和家长的互动很重要,但如果让孩子拖着疲惫的身体被大人逗玩,那这种亲子互动的质量必然打折扣。
另外,随着年龄的增长,在9-10个月以后,入睡太早导致睡不着、醒太早的情况开始增多。子,夜醒安抚的任务不能都推给妈妈,爸爸能够参与到夜间育儿,是摆脱奶睡联想很关键的一步。
夜醒是长时间累积的问题,需要抛开“一下子就解决并且永不反弹”的奢望。
西西妈妈划重点:
小月龄的孩子由于身体发育不成熟,睡眠会不太稳定,这种情况下,睡眠量优先,也就是能睡就好,是否自己入睡不是决定性因素,家长可以多尝试迷糊就放下宝宝,但不需要为了戒除抱睡奶睡太过焦虑。随着身体的成熟,慢慢给宝宝机会尝试自主入睡,建立良好的睡眠习惯,这变得越来越重要。